财联社7月22日讯(编辑 李响)近日,市场首支计息方式为“固息+浮息”的总损失吸收能力非资本债券(简称TLAC债券)由成功发行,今日正式挂牌上市。作为五大行最后入选的交通银行,今年已累计两次发行TLAC债,合计700亿元,全市场TLAC债合计发行规模达到3800亿元。
图:全市场TLAC债发行明细

作为保障我国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具有充足损失吸收和资本重组能力的非资本债券,TLAC债的发行条件目前只有我国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具备。2021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三部门发布的《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总损失吸收能力管理办法》中要求,自2025年和2028年起,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TLAC风险加权比率分别达到16%和18%,TLAC杠杆比率分别达到6%和6.75%。
“TLAC缺口仍较大”,中邮固收首席梁伟超表示,测算数据显示,2025年四大行TLAC缺口合计约0.96万亿元,2028年五大行TLAC缺口合计约3.19万亿元,考虑到存款保险基金规模较小,且其他国股行也可能被列入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未来仍或需更多TLAC非资本债和其他资本补充工具。
财联社注意到,自2024年5月工行发行首支TLAC债以来,五大行均在市场上亮相,暂无其他国股行纳入。不过由于交通银行是五大行中2023年才纳入全球系统得重要性银行并给予了三年考核达标的过渡期,2025年前主要的发行主体以四大行为主,进入2025年以后,交行开始逐渐接棒,融资规模显著增多。
Wind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只有中行、农行和交行三家发行过TLAC债券,规模分别为500亿、300亿和700亿,其中交行更是完成两个批次发行,整体发行利率偏低,最近发行的第二期TLAC债券更是采用“固息+浮息”双计息方式,市场认购倍数分别达到1.83倍和1.42倍。
从估值角度看,以“固息”计价的TLAC债,步入二级市场后其估值会逐渐向同期限二级资本债靠拢,但“浮息”计价的TLAC债由于和市场利率挂钩,估值表现会不尽相同。
“这是由于在固息条款设计上,TLAC非资本债券或与二级资本债更为接近”,有业内人士对财联社表示,与普通商金债不同,TLAC非资本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均含有赎回、减记或转股条款,不过TLAC减记顺序在二级资本债之后,较不容易触发,且TLAC非资本债受偿顺序优先于二级资本债,会有一定的收益补偿机制。而浮息品种的票面利率可能在重置期调整,反而可能显著降低发行时的票面利率,在发行时的补偿溢价或相对更高。
财联社注意到,此次由交通银行发行的2025年第二期TLAC债中,固息品种票面利率为1.78%,较浮息品种票面利率1.82%有4bp的利差空间。“固息品种收益确定性更高,而浮息品种的配置机构或多看重利率波动下该品种对冲风险的功能”,上述业内人士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