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7月29日,新浪财经连线 博士,就A股走势、经济周期、资产配置等关键问题进行分享。>>
金句速览
反内卷的价格效果一旦出来,会带动整个A股的股票指数上一个明显的台阶,超过四千点也是顺理成章的。
数据资产一定是AI经济中最关键的生产要素。利用区块链技术让数据上链,我们才能确立数据的安全性和合法性,才能真正让数据成为一种资产,进入市场负债表,产生信用。
如果你相信中国制度的韧性、相信长期战略方向没有错,那你就有资格享受市场的长期红利。
最高决策会议已将反内卷上升为核心任务,政策执行的决心和效率预期将进一步增强市场信心。当前代表通缩预期的资产类别,包括长期国债、股息型银行股和部分高端消费板块,已出现明显的估值压力,反映出市场对政策拐点的提前反应。
政策若能有效传导至价格端,将直接推动顺周期资产估值修复。这类资产包括与信用扩张、制造业修复和中游产业链复苏相关的板块,其价格弹性大、利润杠杆强,将在宏观变量变化中优先释放动能。A股市场结构中的顺周期板块占比高,将在政策转向中获得显著相对优势。
刘煜辉分析认为,《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政策补贴力度不小。一年对3岁以下的小朋友每人补贴三千六百元,粗略估算财政投入已超过1000亿了。作为参照,雅下水电工程总投资额高达 1.2 万亿元,但是分摊10年工期,年均投资额约为1200亿元。年轻群体与城市中产这两类人群,因其消费弹性大、需求升级意愿强,是撬动内需的核心支点。后续一揽子刺激消费举措值得期待。
当前市场情绪正在快速升温,投资者对“顺周期风格回归”的信心显著增强。市场正在形成一种预期:随着反内卷政策主线明确,下半年有望开启通缩象限的“转场窗口”。这一预期的迅速强化,正促使资本市场迎来一次可能的风格切换。
过去三年债券作为典型“通缩资产”经历了超级牛市,大量机构与资金重仓债券、银行股、降级消费等“口红资产”,使得通缩资产的仓位高度集中、认知趋同。
但当宏观投资时钟开始转向、市场集体减持通缩资产、转向非通缩甚至通胀资产时,刘煜辉警示,如果没有提前做出策略性调整,将可能遭遇流动性冲击。资金再配置过程中“最怕的就是没有承接力”,当市场集中卖出、买方力量不足,投资者要“付出负反馈溢价才能出来”,这正是债券市场面临的核心风险。近期国债期货价格的走弱,已隐隐传递出这一压力。
第一、在当前土地财政逐步弱化的背景下,政策急需寻找新的资产化路径,以重构各级政府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刘煜辉认为,数据资产的制度化确权与流通是构建新型要素体系的关键方向,RDA(真实数据资产)与IDA(数据要素的市场化)有望成为推动数字经济转型的重要支点。
第二、循环经济也将成为重点突破口。相较于“卡脖子”的芯片,中国更大的发展瓶颈在于能源安全。由于高度依赖海外原油,中国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在资源回收与能源替代领域寻求系统性解决方案。从废塑料油化到替代石化产品的材料技术,均有望在政策牵引下加速落地,催生新兴产业机会。
第三、高端制造,尤其是与固态电池产业。中国在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及智能制造领域已形成全球竞争优势,下一阶段相关企业有望实现商业化和产业化的快速突破。他判断,固态电池等核心技术若取得关键进展,将带来前所未有的产业升级与投资动能。
A股是一个“靠心定价”的市场,核心并不在于谁最懂逻辑,而是谁能看得远、坐得住、信得过。他指出,中国股市波动大的本质原因,在于估值的“分子”难以长期高增长,反而是“分母”——即投资者的信心与风险偏好——长期决定了市场的主趋势。
从宏观结构来看,中国在极短时间内从“短缺经济”跃迁至“生产过剩”,高增长期的红利窗口极为有限。因此,市场难以依靠持续的盈利增长支撑估值。反之,信心、体制信任、国家治理能力、全球博弈中的战略优势,才是撬动分母、驱动牛市的关键变量。
如果你相信中国制度的韧性、相信长期战略方向没有错,那你就有资格享受市场的长期红利。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孕育出一个“低波长流”的新牛市,“不是情绪爆发型的,而是信任积累型的”。真正的机会从来都不喧哗,而是留给那些愿意相信花开、懂得等待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