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值风云



  国家力量强势介入,减产令动真格。

  高层“反内卷”战略一经部署,政策驱动的价值重估行情已迅速启动。

  短短半月内,从水泥行业联手控产到光伏产业倡导自律减产,政策在多个领域加速落地。

  (来源:Choice数据,市值风云APP制表)

  此外,7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等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出台,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推动重点行业着力调结构、优供给、淘汰落后产能。

  资本市场敏锐响应,资金持续涌入光伏、煤炭、钢铁、建材等板块,押注“反内卷”背景下产能收缩带来的盈利改善与估值修复前景。

  高层重拳出击整治“内卷式”竞争

  01 行业自律难解内卷死局

  与过去的恶性竞争主要集中在钢铁、水泥、轻工产品等传统产业现象不同,目前反内卷主要在一些出现供需结构性矛盾的新兴行业,比如光伏、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电商平台等。

  相比于对国有企业的“综合治理”,这些新兴产业可能还需要依靠地方政策调整、行业协会自律和相关企业的号召,来逐步实现“内卷式”竞争的化解。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过去部分反内卷的最终结果大多流于表面。

  以光伏产业为例,2024年的几次行业内部自律,虽然最后有类似大会顺利召开,各家龙头达成约定的落地成果,但上市公司公布的年报却揭露出了不同的结果。

  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数据显示,2024年全体光伏上市公司利润下滑了126.34%,合计亏损了近500亿。

  (来源:网络公开数据)

  截至7月15日,沪深主板上市的光伏企业业绩预告披露完成,从已披露的一线光伏企业情况来看,亏损现象较为普遍。

预计上半年净亏损49亿至52亿元,去年同期净亏损31.29亿元;

预计上半年净亏损40亿至4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0.64亿元;

预计上半年净亏损25亿至30亿元,上年同期亏损8.74亿元;

预计上半年净亏损24亿至28亿元。

  (来源:Choice数据,市值风云APP制表)

  具体看来,光伏作为一个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历史多次证明,只要撑到政策转变或者大户破产,供需逆转之后,剩下的玩家就能赚大钱。现在谁只要认输下牌桌,那就是满盘皆输,放弃就是全部的身家给别人做了嫁衣。

  因此,光伏龙头们在反内卷大会上信誓旦旦的限产能限最低价,但实际谁限价谁的货就卖不出去。

  类似光伏这种陷入囚徒困境般的企业不是孤例,大家都在等鱼死,但都觉得自己不会成为那条死鱼。

  因此,仅靠行业自律,是无法真正解决这种低质低效的全社会内卷问题。

  02国家力量出手,减产令动真格!

  所幸,今年7月,高层终于对反内卷和去产能开始真正的下场整治。

  2025年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同日,《求是》杂志发表文章《深刻认识和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提到光伏等“新兴行业出现供需结构性矛盾。

  7月3日,工信部召开光伏行业制造业企业座谈会,强调依法依规、综合治理光伏行业低价无序竞争。

  (来源:Choice数据,市值风云APP制表)

  从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到相关部委密集表态,反内卷从行业倡议逐步上升为国家层面的系统工程,有望通过限产、自律、资本金比例限制等方式,推动行业出清,减少无序竞争导致的恶性循环。

  7月1日这次明显措辞更加强硬的会议公告发布后,随着发改委等部门的正式介入,很多行业也真正开始了减产动作。

光伏玻璃的十大头部企业宣布自7月起集体减产30%;

中国水泥协会发布反内卷指导意见;

很多钢铁厂也收到了减排限产的通知。

  随之而来的就是相关行业期货闻风而动般的大涨。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反内卷会导致关闭产线甚至工厂,这波反内卷去产能到底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是否能逆转我国目前产能过剩的困局,目前尚未成为定局。

  反内卷政策下的投资机会

  01押注光伏反转、汽车修复

  那么在当前反内卷背景下,哪些行业或主题更值得关注机会呢?

  首当其冲的是光伏行业。它既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也是中国具备全球竞争优势的高端制造业,曾培育出世界级企业。

  但当前光伏全产业链盈利承压:一方面,地方政府重复上马项目导致国内供给过剩;另一方面,海外需求受美国削减新能源补贴等政策冲击大幅下滑,全行业从硅料到组件环节普遍亏损。政府已将其列为内卷典型。

  除此之外,在需求端,光伏装机需求增速也低于市场预期。

  一方面国内光伏新增装机已实现连续多年增长,边际增速明显回落,同时光伏装机快速增长导致电网消纳形势加剧,也限制了光伏成长空间,市场担忧未来国内光伏装机增速或进一步下滑。

  根据欧洲光伏产业协会SolarPowerEurope的《2025—2029年全球光伏市场展望》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仅为597GW,相较2023年仅增加33%,增速明显减少。

  (来源:欧洲光伏产业协会)

  供需失衡直接引发相关产品价格大幅跳水,光伏组件、硅片、电池片价格也呈现下行趋势,反映出产业陷入“内卷式”竞争。

  (来源:万得数据,网络公开数据)

  随着新一轮“反内卷”号角吹响,光伏行业的内卷局面有望得到改善。

  政策端的积极定调下,价格修复已率先在硅料环节体现。自6月25日至7月22日,多晶硅期货主力合约从30400元/吨飙升至48983元/吨,涨幅超50%。

  (来源:Choice数据)

  反内卷政策的出台,不仅让光伏板块迎来“困境反转”的窗口,也让市场重新关注到这个经历了多年深度调整的板块。Choice数据显示,光伏产业指数近一月回调幅度超15%。

  (来源:Choice数据)

  板块此前的基本面变化已反映到相关ETF表现上,Choice数据显示,规模大于1亿的光伏ETF近一月平均涨幅为14.1%,涨幅最高的是光伏50ETF(159864.SZ),涨幅为14.8%。

  (来源:Choice数据,市值风云APP制表)

  除了光伏以外,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是另一个反内卷受益典型。

  风云君曾就“多家车企宣布对供应商的账期不超60天”一事,发表过相关分析报告。在报告中表示,虽然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具备全球竞争力,但内卷现象同样严重。

  相当部分企业主动将“降价”作为核心竞争策略打击对手,导致“好车卖不上价”。这不仅挤压行业利润,影响研发投入,还出现了车企向上游供应商压价、配套企业被迫接受不平等条款的现象。

  在汽车行业支付账期缩短的首开先河下,汽车产业有望在供应链健康度提升与竞争秩序优化的双重驱动下,打开盈利修复与估值重塑空间。

  Choice数据显示,汽车ETF近一月平均涨幅为9.7%,回报最高的是恒生汽车ETF(159239.SZ),近一月回报高达12.4%。

  (来源:Choice数据,市值风云APP制表)

  02 创业板处估值洼地

  除了以上两大行业之外,宽基中的也是反内卷资金青睐的方向。

  究其原因,创业板指的主要成分股新能源含量高,涵盖光伏头部公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等。

  通过行业分布我们可以发现,该指数不仅大范围覆盖了光伏、锂电等本轮“反内卷”政策重点支持的行业,还兼顾了科技、医药等具备长期潜力的领域。

  (来源:Choice数据)

  而从指数表现上来看,当前创业板综指处于近五年历史较低位,成分股普遍处于低估状态,叠加政策催化,具备战略配置价值。反内卷利好兑现后涨幅将具有想象空间。

  (来源:市值风云APP)

  风云君整理出了规模大于1亿且近三年有业绩的创业板ETF,以供读者参考。

  (来源:Choice数据,市值风云APP制表)

  总的来说,“内卷式竞争”最终受害的是整个行业。企业的盈利能力如果长期得不到改善,导致研发和投资开支减弱,进而影响产品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出海业务占比较高的新兴产业,可能更是影响它们的“国货”在全球的竞争能力。

  “反内卷”不仅是在救自己,同时也是在救整个行业,而近期各个行业响应“反内卷”,或许是一个需要各方共同努力的长期过程。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