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周,一段 1 分 30 秒的 " 小车撞 8 吨卡车 " 碰撞测试破圈而出。随后,处在舆论漩涡中的理想汽车和中国汽研接连发声。但两份声明仍未正面解答此次碰撞测试中最具争议的两点:一是,乘龙卡车的驾驶舱为什么在碰撞中倒下,车头是否锁止?二是,配重至 8 吨的卡车为什么会被 2.61 吨的家用 SUV 撞至四轮腾空。

对此,第一财经近日独家专访了东风柳汽研发院车身开发部部长张源等相关人士,试图揭开此次撞击事件中的种种疑云,以及背后更多不为人知的细节。

东风柳汽由我国汽车央企东风汽车与柳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合资而建,以商用车发家。1991 年,柳汽商用车基地投产且当年的汽车产销已突破 1 万辆。成立至今近 35 年,乘龙也没想到自家引以为傲的卡车质量竟意外卷入了一场 " 信任危机 "。

接近乘龙汽车的知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时至今日,公司并未拿到此次碰撞测试的详细数据,无法掌握测试所用乘龙卡车的卡扣是否扣住,这直接影响着车头倒下的问题。该人士表示:" 我们得到的信息是,这次的测试是理想制定的测试大纲、中国汽研执行测试,但目前理想、中国汽研发的声明中,很多的测试细节仍未披露,很难令人信服。"

第一财经于 8 月 5 日就上述问题,联系了理想汽车和中国汽研,前者表示 " 本次测试是合乎标准的 ",而后者的投资者热线截至发稿无人接听。

" 车头掉落 " 疑云

与家用乘用车不同地,一辆中重卡车一般分为驾驶舱(即车头)和货舱两个部分,载货后的总重量大多在 6 吨~100 吨区间,至少是家用乘用车重量的 3 倍。为了保证大吨位载货下的车头安全、方便卡车检修,卡车车头下方惯例会配置一个可以灵活开合的卡扣,打开这个卡扣即可轻松让 " 卡车向前倒头 "。

在业内,上述开合卡扣被称为锁止机构。张源对第一财经表示,商用车锁止机构主要有机械式、液压式两种。其中,机械式的锁止只用在乘龙L2 级别的轻卡车型平台,优点是轻便易操作,但放下驾驶室时,需要较大的力将驾驶室手动下拉并锁止。而液压式锁止主要用在L3 级别的中重卡车型平台,比如乘龙 M3、H5、H7 等。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此次碰撞试验中,与理想 i8 相撞的是一款二手的乘龙 M3,使用的是液压式锁止。张源称,相对于机械式锁止,液压式锁止的主要优点就是锁止力度大且稳定可靠,但成本高。

张源向记者强调:" 只要液压锁确实处于锁止状态,且油路处于正确的位置(下降的状态),那就不会出现自行解锁的情况。"如果卡车在碰撞前未激活机械锁止装置,驾驶室与底盘的连接处于松动状态,即使轻微撞击也可能导致翻转。但是,如果锁止机构已激活却仍发生翻转,则涉及到卡车结构设计缺陷的问题。

" 我们在做碰撞试验时基本上没出现过锁止机构失效的情况。" 一名汽车技术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从车身强度还是刚度整体性上来看,卡车和乘用车碰撞导致卡车驾驶室脱离底盘是不符合常理的。

根据东风柳汽研发院相关人士分析,碰撞测试中,车头如此顺滑地倒下,大概率是因为车头没有锁止。该人士表示:" 日常生活中,如果卡车头没有锁止、没有扣住,即使卡车司机一个急刹车,车头也会迅速掉下去,更不要提与一辆车迎面快速碰撞。"

那么,如何让一辆乘龙 M3 的车头先抬起、后落下,但不扣住?据东风柳汽研发院液压举升系统设计师梁霄给第一财经的演示,只需要两步:一是车辆持续泵油,二是上下撬动液压锁,乘龙 M3 的车头即可抬起,卡扣也随即处于打开状态。

上述操作反向泵油后,车头即可下落。若车头未能下落至完全锁住,车头的卡扣将仍旧是打开状态。在卡扣打开后,车辆若静止不动或低速行驶,从整个车辆的外观看,车头仍处于水平位置,很难被发现未锁住。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车碰撞大车的测试并非新车上市的强制性标准,在中国汽研的声明中,该测试非标准车对车碰撞试验。有检测行业人士谈到该测试是否合规时表示:" 一是,原本这样的测试就没有明文规范;二是,既然声明中已经明确了不是标准的碰撞试验,卡车卡扣是否必须扣住也存疑。"

更多的疑点

除了车头翻转、四轮腾空的疑点,此次测试的焦点还集中在以下两点:

一是车辆状态。根据中国汽研的声明,被撞的二手乘龙 M3 进行了如下整备:外饰伪装、安装自动驾驶装置,并配重至 8 吨,但真实商用车的配重随时在发生变化,尤其满载卡车的碰撞能量更高,视频中呈现的 " 驾驶室与底盘解体式分离 " 在真实事故中较为罕见,与真实商用车的日常使用状态存在差异。

声明称,此次碰撞试验采用的是一辆二手的乘龙 M3,这也就意味着,二手卡车可能出现零部件维修或缺失等情况,对试验结果形成偏差。

一辆新款的乘龙 M3 载货车售价在 14 万 ~22 万元。根据卡车二手车交易平台信息,2017 年上牌的乘龙 M3 载货车二手交易价在 5 万元左右,与新款乘龙 M3 载货车价格相差近 10 万元。

二是测试速度异常。理想 i8 以 60±2km/h 速度撞击相向而行的 40±2km/h 卡车,形成 100km/h 的相对速度,这一速度超过商用车碰撞测试的常规标准,而商用车与乘用车在安全目标、结构设计和测试标准等方面都有明显差异。

商用车信息服务平台商用邦在发布的一篇文章中称,乘用车与卡车的交通事故分为:正面碰撞、侧面碰撞、追尾碰撞、顶部压溃等。其中最严苛的工况是正面碰撞。

例如:在两车道的国道或省道,乘用车(自重 2 吨)逆向超车,与对向正常行驶的卡车(总重 18~49 吨)发生正面碰撞。此时,乘用车的超车速度通常大于 90km/h,而卡车减速后的速度在 50km/h,两者相对速度为 140km/h。由于卡车的纵梁和第一横梁的高度已经达到 90cm,而乘用车的前纵梁、保险杠高度只有 50cm 左右,乘用车与卡车将形成一个约 40cm 的高低差,乘用车的前机舱将会钻入卡车前下方,对乘用车及车内人员造成严重伤害。而卡车驾驶室远高于乘用车,卡车司机和乘客的损伤程度通常相对较低。

由于本次碰撞试验主要测试在极端情况下 SUV 的碰撞安全性能,不是国家强制性法规试验。在理想发布会中,只公布了 SUV 自重 2.6 吨,中卡重量为 8 吨,两车相对速度为 100km/h 等信息。

按照常识,乘用车与卡车碰撞之后,应该是卡车继续向前走,SUV 在巨大冲击力下被反弹。直到 8 月 4 日凌晨测试机构的声明函当中,才说明了 SUV 碰撞速度为 60 km/h,中卡碰撞速度 40km/h。由于碰撞能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这将会直接影响最终的碰撞结果。

其他细节披露

在理想 i8 碰撞乘龙前几年,乘用车撞击卡车的测试已经频频出现在极狐、比亚迪方程豹等多款新能源汽车的发布会视频中,包括侧面撞击、追尾撞击、前后卡车夹击小车等多个极端测试场景,目的是通过小车撞大车制造视觉冲击,展示乘用车的安全性能。

某新能源汽车营销负责人曾表示:" 这些年,新能源汽车不仅外观同质化,造成审美疲劳,就连新车上市做的宣传也是大同小异,屡见不鲜的小车撞大车试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的是车企人员缺乏宣传创意。"

反观商用车,记者从某车企集团商用车品牌负责人处了解到,商用车营销宣传的费用没有乘用车那么多,大众对商用车了解不多,商用车的受众比乘用车窄。根据交通运输部的数据,目前全国已有 3800 万货车司机常年奔波在路上,而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汽车驾驶人数量为 5.15 亿人。

尽管乘用车和货车驾驶人数不对等,但商用车的智能化技术不比乘用车差。张源告诉记者,乘龙卡车的智能辅助驾驶同样配有 AEB 自动紧急制动系统等智能化系统。与乘用车类似,商用车的感知系统同样搭载了高精度雷达、摄像头等部件,车辆即将发生侧滑时,系统会自动紧急控制,并且迅速调整各个车轮的制动,保证平稳及安全控制。

理想 i8 在发布会播放的撞击视频中,并未给乘龙卡车方向盘车标打码,这也让乘龙卡车被推上浪尖。上述检测机构人士表示,按照惯例,碰撞试验会将对比物 LOGO 打码处理,不打码播出的行为实属罕见。值得一提的是,理想汽车官方视频号仍可观看碰撞视频,但乘龙卡车方向盘上的车标已打码处理。

一位接近东风汽车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事件出现后,东风第一时间与理想、中国汽研进行了沟通,但彼时两家公司态度强硬,认为自身也因测试遭到了水军等攻击,拒绝删除测试视频。交谈无果后,乘龙才发出了侵权声明。

" 乘龙是被牵连推上风口浪尖的,有关部门也注意到此事,现在我们提倡‘反内卷’,不想再打口水仗。" 上述人士表示。

理想汽车在最新的声明中提到," 对于测试过程导致东风柳汽乘龙品牌被意外卷入舆情争议,我们实属无心之举。"

声明还表示:东风乘龙作为中国卡车行业的标杆品牌,品质和安全始终值得广大卡友信赖。东风乘龙是中国卡车领域的杰出代表、拥有数十年历史的央企行业标杆。理想汽车也将继续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反内卷的号召,推动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