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现代化的展馆,正是观察呼和浩特‘现代化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绝佳窗口。它以‘美丽青城、草原都市’为主题,通过多维度、沉浸式的展示,将城市的历史文化、建设成就、发展规划与民生福祉紧密相连,清晰勾勒出呼和浩特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呼和浩特城市规划展示馆。视觉中国 图

8月5日,“北疆韵 青城潮”2025年呼和浩特市网络文化节系列活动之一,由呼和浩特市委网信办主办、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承办的“我在呼和浩特等你来”全国网络媒体行走进呼和浩特市规划展示馆。参观结束后,中新社记者张林虎发出如上感叹。

从历史肌理到未来图景

呼和浩特城市规划展示馆不仅是空间的叙事者,更是连接市民情感与城市发展的纽带。

呼和浩特城市规划展示馆展示的城市发展变迁。  馆方供图

澎湃新闻在讲解员寇捷的带领下看到,馆内运用创新手法,将云中城、盛乐城、丰州城、归化城、绥远城等历史脉络“活化”。汉白玉石雕、微缩模型、榫卯结构的榷场泥塑、精细的砖雕木雕,辅以动态光影和街景复原技术,使尘封的历史转化为可感知的文化符号。这些“文明细胞”的细致呈现,让厚重的历史变得鲜活可触,成为市民可参与解读的“城市基因”。

最令人震撼的,当属约1200平方米的呼和浩特城市总规模型沙盘。数字光影在实体沙盘上流淌,清晰标注归绥老城历史文化轴、丝绸之路公园现代文化轴等重要区域。

市民在此不仅能宏观把握城市格局,更能精准定位自己的家园,了解所在区域的未来规划,真正实现“让市民读懂城市”。

呼和浩特城市规划展示馆展示的城市历史。 馆方供图

呼和浩特市城市规划展示馆负责人杨雪峰介绍,呼和浩特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三大“国字号”荣誉,铸就了其文明、团结、生态典范之城的特征。

根据馆内展示,呼和浩特正深度融入面向俄蒙欧的对外开放圈、京津冀两小时经济圈、呼包鄂乌一小时城市圈,并积极打造首府半小时都市圈,已从地理意义上的草原之城,跃升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国家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

同时,呼和浩特正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之城,打造科技创新、交通物流、现代消费、休闲度假、教育医疗、绿色金融中心,串联起服务全自治区、辐射周边的核心功能。

“在这里,可以看到青城的未来。”杨雪峰说。

呼和浩特城市规划展示馆展示的大型沙盘模型。 馆方供图

技术赋能打造沉浸体验

呼和浩特城市规划展示馆运用VR自驾、全息投影等前沿手段,将市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实现规划与民意的同频共振。

180环幕投影结合动感座椅和环境特效(风雨、烟雾),让观众仿佛御风而行,穿梭于青城山水与繁华街市之间,深切感受城市脉动;清代归化城街巷的实景复原,重现了“塞外青城”的商贸繁荣与文化交融;而晋剧等非遗元素的融入,让历史不再是文字,成为可触摸的集体记忆。

呼和浩特城市规划展示馆接待孩子们参观。 馆方供图

杨雪峰认为,呼和浩特城市规划展示馆,正是这座城市“文明细胞”延续与“智慧神经”激活的缩影,历史街巷复原回答了“我们从哪里来”,宏伟沙盘与互动体验则指向“我们向何处去”,从而诠释了呼和浩特打造“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坚定决心——在历史的厚度与现代的温度交融中,构建起属于青城人的认同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