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8月距离秋收就更近了,快要成熟的玉米秆已经长得老高。大巴车在高速上朝着固原的方向疾驰,越接近固原的时候,越是能看到高速路两侧一幢一幢的村居民房被高大的青纱帐紧紧裹着,只剩下一个又一个的红屋顶,慢慢从眼前划过。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在固原市的北边,头营镇里有一个村叫杨郎村,曾是古道必经的一处驿站。也因为此,这里留下了很多商人后代。至今,杨朗村百姓经商、做实业的也不在少数。

8月9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跟随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感知幸福中国宁夏行”参访团到杨朗村了解到,这个村的村民通过种植瓜果蔬菜,发展酿酒、炉具、农具等产业,村产值已超过了4亿元。

杨朗村共有耕地7300亩,瓜果冷凉蔬菜有6000余亩,网纹瓜和香瓜又占了其中的4000亩。2022年起,固原市原州区齐力专业种植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负责人曹辉引进了外地客商,到村里种植网纹瓜。

网纹瓜是哈密瓜的一种,口感好、价格好,也受市场欢迎。

曹辉原本在村里流转土地种植冷凉蔬菜,主要种西兰花和芹菜。但是发现种菜的价格不稳定,也很难赚到钱。于是2022年,他们把土地和建好的温棚约400亩租给外来客商,客商开始在杨朗村种网纹瓜。

2022年400亩瓜种植效果不错,外地客商也有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此后村里的网纹瓜种植面积便逐步扩大。

与此同时,曹辉和本地村民也在慢慢学习网纹瓜的种植技术。开始是合作社试种几十亩,后来逐渐增长。今年,合作社自己种植网纹瓜500亩,还有1500亩网纹瓜由外地客商种植。

“瓜主要发往北京、广州,还有江浙、福建等地。网纹瓜属于高端线水果,在北京的商超里能卖16元至20元。”合作社副总经理曹少雄说,2000亩网纹瓜,每亩地产良品瓜2吨至2.5吨,订单价格3元至3.5元每斤。

杨朗村温棚里的网纹瓜,一根藤上只留一只瓜。本文图均由澎湃新闻记者 高宇婷 图

种瓜对技术和田间的精细管理要求比较高,因此用工成本也高于蔬菜种植的用工成本。

“种瓜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每亩地用工成本4000元至4500元左右,2000亩瓜地一年的用工量为600人。”曹少雄说,从栽苗、摘芽、抹芽、吊蔓、放蜜蜂授粉……最后一根藤上只留一个最好的瓜,这个全过程用工量都比较大,平均下来能带动周边村民每人每年增收2万元。相较于冷凉蔬菜每亩地1500元的用工成本,种瓜的用工成本更高。

而从曹辉引进外地客商进村种瓜至今,杨朗村已有二三十户村民在其带动下种网纹瓜增收、致富。还有村民在杨郎村附近的村里流转土地,种了千余亩的网纹瓜。

值得一提的是,合作社的网纹瓜种植已经进入了智慧农业阶段。

杨朗村齐力专业种植合作社的瓜地时事监测数据。

“每年都是3月份开始平田整地,4月份下苗栽瓜,10月中旬出瓜期结束。”曹少雄说,其中种植时间有130天。

因为种瓜技术含量高,以前总是凭感觉种瓜。从去年起,合作社开始在500亩瓜地里铺设监测设备,今年正式运行。等到今年的种瓜周期结束后,技术人员会对这130天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热强度等数据整理分析,最后制定一个更加优化的种植方案。

大家都知道西海固曾经干旱少水,可是种瓜需要大量用水,杨朗村的水从哪来呢?

头营镇几乎位于固原市的最北边,距离引黄干渠较近,2018年左右,原州区政府在杨朗村修建了一个10万方蓄水量的水池,将黄河水引入蓄水池,然后浇灌当地农田。截至目前,杨朗村引黄河水浇灌瓜果田已有7年之久了,杨朗村也是固原市最早引入黄河水的村之一。

杨朗村村书记王伟伟告诉澎湃新闻,如果没有这个水库,杨朗村也没有今天6000余亩瓜果蔬菜的种植规模。以前村里打井浇灌庄稼,80%的耕地都种玉米。现在黄河水引到了杨朗村,大面积种瓜果蔬菜用水就有了充分保障。也因为引入黄河水最早,村里很早便开始培育瓜果蔬菜产业,如今杨朗村的瓜果蔬菜产业产值也已经超过了1亿元。

杨朗村总人口649户3826人。目前有30%的村民通过种植瓜果蔬菜增收,30%的村民依靠养殖业增收,外出务工人员约有40%。2024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539.6元。此外,村里还有个体私营企业14家,专业合作社6家。2024年,杨朗村的瓜果蔬菜种植、酒业、外出务工等产业产值相加,全村总产值已超过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