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地各高校 2025 年新招募的 4.8 万余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陆续出征,奔赴西部和基层地区开展志愿服务。这份 " 西行热 ",不仅是对个人成长的期许,更是对国家西部发展蓝图的积极回应。

西部计划自 2003 年启动,已累计输送 54 万余名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迈入新发展阶段,今年的计划更加精准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将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社会服务、卫国戍边等作为核心方向。这清晰表明,西部不仅是地理概念,更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战场。青年在此施展才华,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澎湃动力。更为重要的是,这片广阔天地也为青年提供了锤炼意志、增长才干的绝佳平台。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发展的进程,在此实现了深刻的良性互动与价值共生。

从 " 孔雀东南飞 " 到 " 群凤栖西枝 " 的动能转换

今日之西部,承载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重任,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跃升期。基础设施加速完善、产业升级迭代、生态保护深化、社会服务提质,每一步跨越都需要青年人才的智慧与汗水。

进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成就斐然:西部地区 2024 年 GDP 达 28.7 万亿元,占全国 21.3%,日益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之一,已从内陆腹地转向开放前沿与创业热土。

变化背后,离不开人才政策的持续发力。为强化人才 " 西 " 引力,国家持续加大对青年投身西部的政策支持力度。截至 2024 年 8 月,特岗计划已为中西部 22 个省份、1000 多个县的 3 万余所乡村学校补充教师约 115 万人 ;" 三支一扶 " 项目实施以来,源源不断地向农村基层输送高校毕业生,在支教、支农、支医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 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显示,2023 届本科毕业生在西部就业比例达 25%,较 2019 年提升 1.9 个百分点。数据印证了西部吸引力的显著增强," 群凤西栖 " 渐成趋势,为区域发展注入动能。

在 " 大我 " 坐标中定位 " 小我 " 航向

投身西部,绝非简单的职业选项,而是新时代青年响应国家召唤、勇担时代重任的主动作为。它要求青年将个人志向与国家战略紧密融合,让奋斗足迹与西部发展同频共振。这本质上是一种价值锚定——将人生理想扎根于家国梦想交汇之处。

当前,西部地区不仅拥有广阔空间与丰富机遇,各地更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提升志愿者待遇、拓宽基层人才晋升通道、优化职业发展平台,积极营造 " 拴心留人 " 的环境。政策托底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同向发力,使得 " 扎根西部 " 成为越来越多青年实现抱负的理性选择与自觉行动。

2003 年西部计划首批志愿者索卫锋,扎根陕西三原县二十余载。从基层服务者成长为优秀科级干部,他创新提出 " 街道冠名权 ",长期关爱留守儿童,在不同岗位上践行志愿精神,是青年融入基层治理、实现长期成长的典范之一。

2021 年,西安石油大学毕业生何文博怀揣 " 石油梦 " 投身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他驻井作业超 700 天,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施工纪录,现任钻井队队长。他用 " 我为祖国献石油 " 的赤诚,在能源保障一线诠释了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担当,展现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的完美结合。

2023 年,天津的 "00 后 "、陕西科技大学毕业生杜月程来到岚皋县。1 年多的历练,让他成了乡村社会治理的 " 多面手 "。"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 是他作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的真实写照。今年 5 月,杜月程转岗为蔺河镇政府文旅专员。当被问及为何选择当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时,他笑着说:" 基层带给我的,不仅是知识的增长,还有本领的提升,让我更加懂得如何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去。来到这里,能为西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辈子都不会后悔 !"

索卫锋、何文博、杜月程的故事,绝非孤例,他们是万千西部奋斗青年的缩影。他们在西部的广阔实践中磨砺意志、增长才干,其个人成长与西部的发展进步形成了强有力的正向循环。他们不仅为西部的物质建设、精神涵养、治理创新贡献了青春力量,更在这片热土上成就了人生的别样精彩。

当下,西部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里汇聚着国家意志与青年理想,是梦想照进现实的广阔舞台,更是青年与时代共进、与家国同心的精神坐标。选择西部,是响应号召的坚定行动,更是将人生价值锚定在时代发展主航道的深刻自觉。广大青年当以信念为帆,以实干为桨,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壮阔征程中,奋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传奇,让青春之花在中国式现代化最需要的地方绚丽绽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朱君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