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草莓
编辑 | 陆一鸣
"(他)轻轻剥开红鳞状的薄果皮,露出里面晶莹剔透的果肉,颤巍巍的,直如软玉一般 …… 一道甘甜醇香的快感霎时流遍百脉 …… 他想起十八岁那年(与妻子的初遇)…… 一种微妙的愉悦感。"
这是《长安的荔枝》一书中,对小吏李善德初尝荔枝的描写。荔枝的鲜嫩甘美,自古便令众生倾倒,就连苏轼也为此写下 "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的名句。
然而,小小的一颗荔枝,也曾承载着唐代民生之忧苦。"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作家马伯庸构思了一个唐代基层办事员被迫成为 " 荔枝使 " 的故事,道尽了诗中没能言明的艰辛。
把新鲜荔枝从岭南转运至长安,需三十里一换马、六十里一换人,跑死的驿卒与马匹在史书里却只留下模糊的血痕。《长安的荔枝》里,主角李善德用算学、用性命去丈量这段路,最终呈上的果子也只是 " 勉强可食 "。
而随着《长安的荔枝》改编剧集、电影热播,这种岭南佳果顺势成为今夏的果盘主角,热搜、朋友圈、直播间处处是它圆润的身影。与历史上的艰难转运不同,如今,让新鲜荔枝从南国枝头 " 飞入寻常百姓家 ",消费者只消指尖轻点屏幕。
空运与气调箱,能把荔枝赏味期从 3 天延长到 10 天,超低温冻眠的锁鲜术更让荔枝实现 " 全年可售,全球可买 "。数据显示,广东全省荔枝的年均出口量超 8000 吨,流通的版图更是扩至全球 22 个国家和地区,东莞桂味荔枝能在 48 小时内登上迪拜货架,被全球消费者争相抢购。

2025 年 6 月 29 日,广东茂名高州。木广垌荔枝基地呈现出一片繁忙的丰收景象。(图 /IC photo)
从权贵的珍馐变成了街头巷尾的平常滋味,一颗荔枝以及千万人的命运,就这样被技术悄然改写。若李善德从书中走出,立于今日岭南果园里的繁枝之下,眼见冷链将鲜果送往万里之外,又将发出怎样一番感慨呢?

虽已临近荔枝季的尾声,7 月的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仍被那一抹艳红独占。凌晨 4 点,天色未亮,满载荔枝的三轮小车已把小道围得水泄不通。车斗里,塑料膜被荔枝果堆顶得鼓胀,像是夏夜里的一簇簇篝火。
年轻小伙的围裙兜里插着剪刀、记号笔,手指在不停拨果、贴标签;收购商举着小手电,挨筐端详着果子的品相。高棚上,钠灯把攒动的人影压成薄片,与地面的荔枝碎壳、空气中的水果清香共同组成了 21 世纪的岭南荔枝图景。

(图 /《荔枝红了》)
" 今年荔枝的销售期可能拉长到 7 月底,现在山上还不断有荔枝送来。" 荔枝商人老黑在批发市场扎根数年,他告诉《新周刊》,整个荔枝采收季,批发市场都在与时间竞速,而今年这场赛跑尤为激烈。
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2025 年全国荔枝总产量达 365.04 万吨,较去年增产 111.26%。仅广东一省产量就达 206.26 万吨,同比激增 135.34%,相当于 2023 年全国总产量的 1.2 倍,为历史峰值。
果子多得压弯枝头,市场里也堆成了山。
眼下,百余筐刚卸下的荔枝,成了老黑最头疼的问题。他指了指一旁的禾枝荔枝,当前的批发价格已处于一年的低位,每斤仅 1.8 元。况且,荔枝这娇贵东西,多捂一小时就多一分 " 变脸 "(褐变、失水、变质)的风险。" 销售压力不小," 老黑抹了把额头上滚落的汗珠," 得赶紧‘泼出去’(卖掉)。" 他需要在几小时内招来采购商,部分直送 6 小时车程内的城市,另一部分飞速送往机场。
想在 2 个月的黄金时间内完成集中采收、商品化处理的工序,更要为堆积如山的鲜果寻得合适出路,这并非易事。一位果农就曾向《新周刊》透露,自家果园雇佣了 20 来个采摘工,比往年翻了一倍,但工人从清晨忙到中午,还是来不及摘完。身边有不少荔农干脆拿起了手机,拍摄短视频和开直播卖货,吸引当地游客自行驱车前来采摘。

(图 /pexels)
为了解决销路问题,今年的荔枝国际线路也在提速。
顺丰速运向《新周刊》透露,今年 5 月,依靠 C2C 极速出海通道,清晨在中国深圳枝头摘下的荔枝,最快 24 小时就能送达新加坡家庭的果盘。此外,美国超市货架上的妃子笑已贴上 " 中国广东直运 " 标签,一家华人电商在 6 月下旬推出 2 磅(约 0.9 千克)装荔枝,每袋 7.59 美元(约合 55 元人民币),冲上热带水果人气榜首 ……
这仅仅是中国荔枝加速走向全球的一个缩影。今年夏天,广州荔枝首航英国,廉江荔枝首航匈牙利,茂名荔枝也首次抵达俄罗斯。种种迹象表明,这种红果子正加快步伐,从区域特产蜕变为真正的全球性水果。

千年的光阴流转,岭南依旧是岭南,而运往 " 长安 " 的荔枝车队,已走向全国,乃至全球。但对于负责流通环节的现代 " 荔枝使 " 们来说,他们或许需要考虑得更多。
作为华南最大的水果中转站之一,广州江南果菜批发市场一头连着消费,另一头连着生产。在其百公里外的增城区,7 月的最后一批果子已争先成熟。天边刚透青白,果农钻进荔林,指尖翻飞,红色果子被挑落在黑桶中,吧嗒吧嗒,像落雨。
早上 5 点起、9 点收,4 小时内,带着露珠的荔枝被摩托车分批送往产地前端的预处理中心。在这里,4 ℃的冷风吹走荔枝田间余热,泡沫箱与冰袋层层合围,替荔枝果皮套上冷甲。申通快递 " 荔枝专线 " 物流负责人在接受《新周刊》采访时表示,从枝头揽收到预处理中心的环节是最关键的荔枝 " 保鲜线 ",稍有延迟,褐斑就会像墨渍晕开,甜香也随风消散。

(图 /《荔枝红了》)
要说保鲜难度,荔枝可谓是天生的 " 脆皮水果界的天花板 " ——皮孔大、代谢快,高温环境里糖分会迅速分解,再加上南方多雨的环境,自古难守新鲜。白居易就曾在《荔枝图序》中写道:"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在当时,古人想要吃上一颗荔枝,可谓煞费苦心。在《长安的荔枝》原著中,李善德改良当地峒人的掇树之术,在双层瓮内铺肥土,植入带果荔枝枝条,外层环水保温,让荔枝继续依靠母体养分存活 3 天。待根须枯萎,再摘下果子,盐汤净面、冷泉镇瓮,这才堪堪把荔枝的保鲜时间拉长到运送所需的 11 天。
" 古代受限于材料(如竹筒),在密封性、抗震性、保温性方面存在天然不足。现代物流保鲜技术最大的核心突破,在于包装材料的革新。" 上述物流负责人称。
为了让荔枝更好地 " 远行 ",业内专用的包装方案几乎年年都在迭代升级。比如,顺丰在荔枝核心产区放置的 " 丰调箱 ",箱体有 4 个白色核孔膜气调阀,可自动调节箱内气体浓度;还有现代物流采用的专业冷媒包装组合,如控温冰袋或冰板、缓冲气泡柱、" 移动保温笼车 " 等,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荔枝保鲜期,降低坏果率。

(图 /Unsplash)
此外,科技的进步也赋予了荔枝保鲜更强大的武器库。0 ℃以下的荔枝冻眠技术,能让果肉中的水分瞬间结成微冰晶,在不刺破细胞膜的情况下锁色锁味。按照专家说法,这打破了荔枝销售 " 只争朝夕 " 的限制,填补了秋冬季荔枝市场空白,带动果农每吨增收约 2500 元。
当然,为了能让更多的人尝到这独特的滋味,荔枝本身也在 " 努力进化 "。
想让荔枝易于运输,当下的工作核心并不单单是快递和保鲜,而是育种——像晚熟品种仙进奉、岭丰糯,都是在保留人们喜欢的桂味、糯米糍口感的基础上杂交出的新品种,兼具 " 耐放 "" 清甜不退糖 " 等优势,是近年市场上的新宠。
针对荔枝的保鲜难题,早已不只是田间农户或物流公司各自为政,而是一项把商品化处理、流通渠道、冷链运输、订单管理等全部串联的系统工程,只有让每一环都咬合,一颗红果才能从枝头安稳地落到消费者掌心里。

把荔枝从岭南送到长安,千年前的难题是 " 如何保持色香味不变 ",如今则难在 " 如何让价格不再那么昂贵 "。
史载,为了给朝廷运送鲜荔枝,一匹马累死了,另一匹马立即接上。杜甫即有诗曰:" 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支。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 在电视剧《长安的荔枝》结尾,李善德更是为这场 " 快递 " 算了一笔账:花费高达 31020 贯钱。
直到今天,马匹被冷链车代替,降温的泉水换成了制冷空调,双层瓦瓮变成了泡沫保温箱,但北方消费者想实现杨贵妃式的 " 荔枝自由 ",第一句话仍然不是 " 甜不甜 ",而是 " 多少钱 "。
越南北江省的一位荔枝果农告诉《新周刊》,当地荔枝每千克不到 7000 越南盾(约合 2 元人民币),但到了中国河南等地,这个价格涨到了 13 元 / 千克甚至更高,差价足有 6 倍。其中,高昂的物流成本是核心原因。

2025 年 6 月 18 日,越南北江省陆岸县。越南农民将收获的荔枝运往批发市场,出售给贸易商。(图 /CFP)
在今年荔枝季," 果子价格还不如运费高 " 的现象引发了热议。据新华网报道,6 月底,茂名白糖罂荔枝的地头价是每斤 5 — 6 元,10 斤荔枝快递到北京的运费是 80 — 90 元。还有果农卖出 1 万件,总营收 100 多万元,光运费就吞掉收入的一半。
对此,一位供应链相关人士对《新周刊》坦言,物流运输成本是 " 降无可降 " 的刚性支出:" 干线运输、燃油费、人工,这些都是硬成本,很难再压缩了。" 但针对从揽收到运输之间的前端环节,行业内还是研究了很多方法,把更多心思花在了节省时间和减少损耗上。
今年的集中改变是,物流企业把车直接开进了荔枝林,还在田间地头增设了临时揽收点和预冷设备来收荔枝。其中,不少的 " 小改进 " 正在努力 " 撬动大收益 "。
比如,京东物流利用大数据规划,开通点对点的运输荔枝专线,减少中转次数、搬运和损耗所带来的成本。这种模式在去年的赣南脐橙产区已被验证,能减少 20% 的运输成本;申通则在路费上 " 挤水分 ",只要达到日发整车的规模,就能申请 " 绿色通道 " 免通行费;顺丰更是助力当地企业推广荔枝,在全网推广 5 万张 " 荔枝预售卡 ",直播间下单、产地当天打单、次晨上飞机 ……

2024 年 5 月 16 日,中国海南。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国内货站,工作人员将一箱箱荔枝放上传送带,准备运至安检口。(图 /CFP)
可以看出,未来的 " 荔枝自由 2.0" 不仅是物理层面对 " 新鲜 " 的延续,更是新质生产力、数智物流与个性化服务的深度融合。
不过,技术再新,故事的内核仍是一颗小小的红果。对于中国人来说,这 " 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 " 的南方珍果,其意义早已超越了单纯的滋味。
荔枝改变了古代的交通路线图,在川陕蜀道上催生了一条沿用至今、长达 1000 多公里的 " 荔枝道 "。甚至,它还间接关联到安史之乱的爆发,成为大唐由盛转衰的一个微小伏笔。
如今,得益于冷链成熟、链路完整,从岭南到长安的一日千里已成寻常。只是,当 " 从枝头到舌尖 " 的距离被极致压缩后,如何在飞驰的运输线上让沿途的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收获应有的价值,则是今天荔枝如何去往 " 长安 " 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