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变得越来越普遍,但许多官方过敏原清单已多年没有更新。例如,欧盟要求必须将14种食物过敏原标识在产品上,而这是基于2011年的数据。目前,大约1/7的致命过敏反应病例似乎都是由产品包装上未标注的潜在过敏原引起。因此,研究人员认为相关政策急需修改。
为探索鲜为人知的过敏原,法国兰斯大学医学中心的Dominique Sabouraud-Leclerc及同事分析了2999例食物诱发的严重过敏反应病例,后者基于2002年至2023年由医生自愿上报至“过敏警戒网络”的数据。8月20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临床与实验过敏》。

荞麦可能会导致严重食物过敏。图片来源:Shutterstock/Buntovskikh Olga
研究人员重点筛查了未列入欧盟强制标注清单的新食物过敏原,它们至少单独引发了1%的过敏病例。研究发现,羊奶和荞麦分别诱发了2.8%和2.4%的病例;豌豆与扁豆、-半乳糖、松子、猕猴桃分别诱发了1%至2%的病例,其中-半乳糖是一种可使红肉及其他哺乳动物制品成为过敏原的糖。此外,苹果及食用花粉、蜂蜜和蜂王浆等蜂产品分别诱发了1%的病例。总体而言,新食物过敏原共导致413例过敏反应,约占上报病例的14%。
就反应严重程度而言,羊奶和羊奶酪引发的过敏反应尤为危险,甚至导致两名男童死亡。反复发作和隐蔽性接触在羊奶及奶酪中最常见,其次是豌豆与扁豆、荞麦和松子。
根据研究结果,团队建议欧盟将4类食品纳入强制警示标注清单,并通过加粗字体等方式强调这些成分的存在。
Sabouraud-Leclerc表示:“我们的核心目标是保护过敏消费者,并确保他们能够获取明确信息。这属于良好病患护理的范畴:诊断、教育、使用急救包及懂得识读标签。”
Sabouraud-Leclerc指出,虽然研究数据主要来自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但这项成果可能适用于其他国家,只不过会因地方饮食差异呈现出不同患病率。“如果能成功推动欧盟更新过敏原清单,就可能带动其他国家效仿,从而产生雪球效应。”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cea.70130
(原标题为《那些鲜为人知的食物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