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瑞幸咖啡交出了一份营收超152亿元的三季度成绩单。就在这份亮眼财报发布前后,瑞幸高管在不同场合透露了公司“正积极推动重回美国主板上市进程”的信号。

  五年前因财务造假从纳斯达克黯然退场的瑞幸,如今已成长为门店数近3万家、月均交易客户破1.12亿的咖啡巨头。这家曾因严重诚信问题被迫离场的企业,正试图以全新的业绩证明自己,回归主板市场。

  业绩增长:营收猛增五成 利润承压于外卖

  2025年第三季度,瑞幸咖啡总净收入达到152.8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2%,延续了今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门店网络的快速扩张和月均交易客户数的大幅提升。截至三季度末,瑞幸咖啡全球门店总数已达29214家,单季度净新增3008家,保持了行业领先的开店速度。

  更引人注目的是客户数量的增长——三季度瑞幸月均交易客户数首次突破1亿大关,达到1.12亿,同比增长40.6%,新增交易客户超4200万,两项指标均创下历史新高。

  在门店结构方面,联营门店正式突破万家,达到10287家。与此同时,自营门店同店销售增长率提升至14.4%,较2024年同期下降13.1%的情况显著改善。

  然而,在营收高歌猛进的同时,瑞幸的利润表现却略显疲软。三季度GAAP营业利润为17.77亿元,虽同比增长12.9%,但营业利润率从去年同期的15.5%降至11.6%。更值得关注的是,净利润同比下降1.9%至12.8亿元。

  这种“增收不增利”的状况主要源于外卖业务占比提升带来的配送费用激增。三季度,瑞幸配送费用高达28.89亿元,同比增长211.4%,主要因第三方外卖平台订单激增。

  战略布局:自提为核心 海外扩张加速

  面对外卖业务对利润的挤压,瑞幸咖啡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郭谨一在业绩电话会上明确表示,瑞幸以自提为核心,外卖更多是阶段性补充。

  郭谨一指出,“咖啡是基于线下门店点位的消费品类,这决定了咖啡行业的长期发展仍将以自提为核心。瑞幸是以快取店型为主,门店分布密集,能够最大限度地贴近客户,这也是支持瑞幸业务长期发展的核心优势。”

  高密度门店网络已成为瑞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通过20-30平米的档口小店模式,瑞幸大幅降低了租金和人工成本,使其能够以9.9元的低价策略仍保持盈利。这种模式与星巴克的“第三空间”大店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实现了降维打击。

  在国际市场,瑞幸保持了稳健发展节奏。三季度净增29家海外门店,海外总门店数达到118家,其中包括新加坡自营门店68家,美国自营门店5家,马来西亚加盟门店45家。

  对于新加坡市场,郭谨一表示,“新加坡作为我们海外拓展的起点,业务表现持续提升,目前已初步形成较为成熟高效的本地化运营体系,初步验证了瑞幸数字化商业模式在多元市场环境中的适配性和可复制性。”至于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的美国市场,他表示“表现符合我们的预期判断”,并强调瑞幸将继续“稳扎稳打,积累对当地用户的理解”。

  重返美股:五年救赎之路与未来挑战

  在发布三季度财报的同时,瑞幸咖啡重返美股主板的计划也受到市场广泛关注。

  本月初,在2025年厦门企业家日大会上,郭谨一表示,“在厦门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瑞幸正积极推动重回美股主板上市进程。”他强调,“该项工作一旦完成,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事件。”

  不过,随后瑞幸官方对此回应略显谨慎,称“公司目前对于重返主板上市没有确定的时间表,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仍是践行公司的业务战略、聚焦发展。”这一表态显示,瑞幸对重返主板虽有意向,但时间表尚不明朗。

  瑞幸的“二次赶考”美股主板,距离2020年因财务造假退市已有五年之久。2020年,做空机构浑水发布报告指出瑞幸存在大规模财务欺诈。随后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认定,2019年4月至2020年1月间,瑞幸虚增收入逾3.1亿美元。

  退市后,瑞幸经历了彻底的重组。大钲资本作为新控股股东和新管理团队全面接手,清除了与造假相关的原股东和团队。在郭谨一的带领下,瑞幸一改此前“重量不重质”的经营弊端,从内核上重塑企业文化,将战略方向从盲目做大向精细化运营升级。

  经历五年重整,瑞幸已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从财务数据看,2020年瑞幸亏损高达55.89亿元;而2024年公司盈利29.32亿元;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净利润接近18亿元。

  亮眼的业绩,是瑞幸咖啡重返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心所在。然而,对有造假前科的企业而言,重回美股主板并非易事。

  业内专家指出,瑞幸必须闯过“三道关卡”:审计关,需连续2-3个会计年度由PCAOB可现场检查的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内控关,需满足SOX404(b)条款要求;以及交易所的裁量关。汇生国际资本行政总裁黄立冲分析,“历史数据显示,中概股从OTC转至主板后,流动性与估值中枢通常能提升10%~25%。”

  重返主板不仅能为瑞幸打开更广阔的机构资金池,还能降低融资成本,这对于正推进全球化扩张的瑞幸而言至关重要。

  未来展望:挑战与机遇并存

  展望今年第四季度及明年的发展,郭谨一表现出谨慎态度。他表示,“受国际咖啡生豆价格持续在高位运行等多种因素影响,都将给咖啡行业带来新的变化和压力,也会给我们的四季度甚至明年的业务发展带来挑战,预计同店增长的指标短期可能会出现波动和压力。”

  另一方面,外卖补贴的收缩也将影响业绩表现。郭谨一指出,“随着天气转冷,现制饮品行业已进入淡季,平台补贴力度开始快速收缩,明年外卖平台的补贴必将转入一个更为精细化的运营策略,预计我们明年的同店增长也会遇到挑战和压力。”

  面对多变的市场形势,郭谨一称,瑞幸会更加关注长期发展。“只有战略聚焦,不断提升自身经营水平,才能对抗短期波动,穿越各种外部环境。”瑞幸将继续强化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以高品质、高性价比、高便利性的产品满足客户多元需求,同时持续发挥强大的数字化运营能力,挖掘客户长期消费潜力。

  对于重返美国主板上市的传言,郭谨一在业绩会上表示,“我们会持续关注美国资本市场,但公司目前对于重返主板上市没有明确的时间表。”他强调,“公司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仍是践行公司的业务战略”。

  五年时间,瑞幸从财务造假的谷底爬升到全球门店数第二的咖啡巨头,其蜕变本身已成为商业世界中的一个传奇。如今,瑞幸在全球已拥有29214家门店,三季度收入152.87亿元,月均交易客户数1.12亿——这些数字背后,是曾经被质疑的商业模式如今已变得坚不可摧。

  重返美股主板的道路不会平坦,但无论如何,这家从废墟中重生的企业已经证明了自己的韧性。

  本文创作借助AI工具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和行业信息,结合辅助观点分析和撰写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