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创新药是今年以来涨势最佳的板块,而港股通创新药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年内已有多只相关指数涨幅超100%。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今年以来除了4月7日那一次回调,创新药板块至今都没有过“像样”的回调,以至于很多小伙伴都有种“望药兴叹”的感觉,那么最近创新药板块正在经历的短期调整,就极有可能是一次介入良机。
有鉴于此,我们今天就来探讨下创新药板块的投资“长逻辑”(以明确其长期投资价值),以及“确定性更高”(创新药含量最高)的创新药指数投资标的。
第一个点:创新药的投资长逻辑到底有什么?
这个至少可以从创新药的政策支持、出海逻辑、估值面、基本面以及医药行业的长期投资前景做些探讨。
首先,从政策面来看,2024年创新药首次写进年度《政府工作报告》,国务院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都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对创新药行业的大力支持。而7月份国家医保局在“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新闻发布会提到的积极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措施更是为创新药快速进入临床市场、实现商业化价值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其次,从创新药的出海逻辑层面来看,国内药企BD已开始由向内引进(License-in)转为向外授权(License-out)。而出海还有望突破国内市场盈利的天花板,顺应创新全球化产业趋势。这一趋势甚至已经直接体现到了股票市场:

从上面对比图中可以看到,全球创新药产业资金正在出现由美股市场向港股市场回流的趋势。
第三,从估值面来看,医药生物板块自2021年中开始经历了3年多的大幅回调,至2024年9月下旬的那波反弹之前,估值水平早已趋于合理甚至到达低估状态,即便是近一年来有所反弹,但长期来看以创新药为代表的部分优质医药资产的投资性价比依然较高,依然具备长期的配置价值。
第四,从基本面来看,仅以盈利情况来看,当前头部企业正在引领业绩增长,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加速进入了盈利期,充分展现出创新药龙头的韧性。

第五,从医药行业整体来看,在中长期视角下,医药行业在老龄化趋势中展现出极强的增量属性比较优势,具备逻辑周期长、确定性高的特征。这不仅因为老龄化进程加速将直接推动刚需医药市场扩容,未来配置资金将有望从中长期维度向医药板块倾斜,从而推动行业整体估值水位上移。
综合来看,医药板块在中长期维度具备显著投资价值,前景值得乐观,而创新药作为医药行业中最具竞争力的部分,自然有望获得更多市场资金的青睐。
第二个点:创新药“确定性最高”的投资标的到底是什么?
其实大家可能也都看到了,医药行业这一轮的上涨可以说是“参差不齐”的,而这其中,创新药特别是港股创新药的涨幅明显居于前列,所以这里所谓的“确定性最高”我们主要以创新药含量(或纯度)的高低作为标准。
从概念上来看,创新药产品主要包括化学药和生物药,分别对应申万行业中化学制药下的化学制剂和生物制品下的其他生物制品这两个三级子行业。
我大致看了一圈全市场有产品跟踪的医药类指数,其中创新药含量最高(即化学制剂和其他生物制品这2个细分行业的合计权重最高)的指数主要就是这几个:中证创新药产业指数(931152.CSI,简称CS创新药)、中证港股通创新药(931250.CSI,简称港股通创新药)、国证港股通创新药(987018.CNI,简称也叫港股通创新药)以及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HSSCPB.HI)这几个。
限于篇幅,关于这几个指数的全方位对比我们就不看了,直接来看个指数的同期对比:

基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
其一,聚焦A股市场的CS创新药指数同期明显不如聚焦港股市场的三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这一点在今年以来特别明显。
其二,三个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走势基本一致,其中的中证港股通创新药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几乎重叠,而紫红色的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在整体走势和前两个指数一致的前提下,整体会更优于另外两个指数。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场内ETF跟踪的都是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或国证港股通创新药这两个指数,但我注意到市面上已经有产品开始跟踪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比如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
所以我们简单来看些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这个指数的投资特征。
从指数编制角度来看,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国证港股通创新药这两个指数的差别不算很大(虽然选样细则上略有些差异)。
最大的区别大概是最终成分股的数量不同:截至2025年7月31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成分股为29只,中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成分股为39只,成分股为37只。
从行业分布来看,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的创新药含量极高。

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7月31日,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的创新药占比(其他生物制品+化学制剂)接近90%(具体为89.79%),几乎是所有医药类指数中创新药含量最高的(中证港股通创新药、国证港股通创新药的创新药含量分别为88.37%和88.75%)。
从个股层面来看,指数成分股聚焦于创新药龙头,持股集中度高,风格偏大盘。

从上面表格数据来看,截至2025年7月31日,指数前十大重仓股合计占比高达78.62%,前五大重仓股合计占比就有56.15%,持股集中度较高。我认为这可能也是该指数长期业绩能略优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国证港股通创新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后两者的前十大权重股占比大致都在70%左右。
另一方面,尽管医药行业中小盘个股更多,但该指数的重仓股基本以大盘为主,整体来看的风格则更偏大盘(指数全部持仓的大盘占比为66.89%)。

从估值角度来看,指数估值依然具备较高性价比。

具体来看,截至2025年8月19日,指数估值(PE TTM)为30.12,处于指数发布以来的24.56%百分位,不管是绝对估值水平还是相对估值分位,均低于同类的中证港股通创新药、国证港股通创新药两个指数(两者的最新市盈率PE TTM均超过35倍),整体的性价比自然也高于这两个指数。
讲到这里,关于恒生港股通创新药精选指数的投资价值就基本分析得差不多了。
目前市面上跟踪这一指数的场内ETF总共两只,其中规模明显较大的就是前文提到的港股通创新药ETF(520880),尽管上市时间还不长,但其最新规模已经突破10个亿,足见市场的高度认可。顺便提一句,近日该ETF场外的联接基金正在发行,代码分别为A类025220,C类025221。
文章的最后部分再简单提两个点:
第一点,港股市场的估值优势并不仅限于创新药,另一大科技分支港股互联网同样具备这一优势,具体产品更建议关注港股互联网ETF(513770),重仓腾讯、小米、阿里等这类A股没有的稀缺资产。
第二点,创新药短期涨幅较大,可能会有一定的调整需求,但其中长期的空间依然较大,因此后续如有回调(最好能是幅度大一些的回调),那将是创新药板块的第二次介入机会。
来源:小5论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