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退役了。

正如他自己所说,每一个职业运动员都必然会面临这一天,伟大如乔丹、科比如是,低调如大卫 韦斯特、巴蒂尔亦如是,林书豪自然也没有什么不同。

甚至我们可以更残忍地说,当林书豪连 CBA 的合同都无法获得,只能回到中国台湾联赛 " 养老 " 的时候,他的运动员生涯基本上就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然而当这一天真正来到的时候,依然还是有些恍惚,那些深藏于脑海中的记忆画面,也随之一一浮现,犀利的突破击穿篮网,大心脏的绝杀带走猛龙,以及,面对湖人,面对巅峰科比,38 分,统治全场,赢下胜利 ……

当我们重新翻阅这些记忆碎片,难免自问:这份跨越了十余年的怀念,其中蕴含着的是怎样的重量呢?

一、Big things are coming

在 2012 年 2 月 4 日之前,林书豪很难把 "Big things" ( 大事件)这个词与自己联系到一起。

毕竟,2010 年的选秀大会,他并没有被任何一支队伍看上。

原因?

他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亚裔,他来自知识分子家庭而不是运动世家,他读的是哈佛而不是北卡、杜克和肯塔基 ……

所以,尽管他在帕罗奥图高中时率领名不见经传的母校取得 32 胜 1 负,并力压威斯布鲁克入选加州高中联赛第一阵容,但依然没有篮球名校看中他。

好在,他凭借过硬的文化成绩达到了哈佛的录取标准,又被哈佛篮球队的霍顿教练所赏识,这才勉勉强强进入了他此前一直不太喜欢的哈佛。

在大学里,林书豪一鸣惊人,率领本无篮球传统的哈佛连续击败多支 NCAA 强队,并正面击败了五星球员如肯巴 沃克和雷吉 杰克逊,所有个人数据都在当季 NCAA 前十。

但他还是落选了 NBA。

只有勇士施舍一般地给了他一份 47 万美元的合同,但那个赛季,他出场甚至都没有 300 分钟。

接下来,是难堪的颠沛流离,被勇士裁掉、再被火箭裁掉,最惨的时候,他甚至只能睡在朋友所租公寓的客厅里,只为节省开支。

然后,2011 年底,尼克斯给了他一份合同,但对他的态度和勇士、火箭没有什么区别——扔到发展联盟里,队伍实在缺人了,就拉过来顶几分钟。

后来林书豪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经说过,当时的他每天都会将行李打包整齐,因为 " 我不知道自己第二天会属于哪里 "。

然后就是 2 月 4 日,尼克斯主场迎战网队。

彼时,尼克斯坐拥甜瓜安东尼 + 小霸王斯塔德迈尔 + 拳王钱德勒,以及名帅德安东尼,却只打出 8 胜 15 负,人心飘摇,风雨欲来。

当天,甜瓜与小霸王双双缺阵,德安东尼大抵也是抱着 " 要不试一试 " 的想法让林书豪替补登场,但绝对不会对他抱有期待。

甚至经纪人也明确告诉林书豪,马上就是合同截止日,今夜若是表现不佳,一切皆休,NBA 很难有队伍再接受一个连续三次被裁掉的球员。

就这样,没有任何退路的林书豪,走进了麦迪逊花园广场,然后 ……Big things are coming。

二、Where Amazing Happens

从被无视,再到奇迹的发生,其中间隔的,是无数个被否定的夜晚。

2 月 4 日对阵网队,林书豪用一次次犀利的突破,撕扯着对方的防线,轰下 25 分 5 篮板 7 助攻。

这样的表现几乎震惊了所有美国媒体。

要知道,彼时的 NBA 虽然已经因为姚明而接受了 " 黄种人也能成为出色的篮球手 " 这个事实,但他们对黄种人后卫的刻板印象依然根深蒂固,包括:身体素质差、对抗能力弱、无法适应高强度比赛。就连姚明曾说:" 小个子亚洲球员想在 NBA 打后卫,比中锋难十倍。"

林书豪仅仅用一场比赛,就撕碎了这些标签。

但他的表演会是昙花一现吗?

2 月 6 日对爵士,林书豪第一次以首发身份站在 NBA 赛场。面对依然存在的质疑声,他凭借着犀利的突破、灵活的控球和精准的传球,拿下 28 分 8 助攻,带队 99-88 取胜。

尤其是第四节的关键时刻,爵士队将分差缩小到 2 分,林书豪持球突破,面对爵士内线球员的强硬封堵,没有丝毫退缩,而是在空中完成高难度闪躲,将球打进的同时造成犯规,加罚命中后稳定住局势。

强硬、果敢、冷酷,让人忍不住想到科比。

2 月 10 日,恰好对阵科比领衔的湖人,他与科比疯狂对飚得分,最后狂砍 38 分 7 助力压科比的 34 分,尼克斯也以 92-85 击败湖人。

赛前,科比在采访中曾言不认识林书豪,但赛后,这位一生好强的男人,也不得不称赞道:" 他打得太棒了,他配得上这场胜利,我对他充满敬意。" ​

然后就是 2 月 14 日对阵猛龙,比赛最后 0.5 秒,尼克斯还以 100-102 落后,所有人都以为比赛即将结束,林书豪却上演了奇迹一幕。

他在三分线外接球,面对猛龙球员的严防死守,没有丝毫犹豫,果断出手。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完美的弧线,稳稳落入篮筐!压哨绝杀!现场瞬间陷入疯狂,队友们一拥而上将他围住,麦迪逊花园广场响起了久违的 "MVP" 的呼喊声。

林书豪,虽然是美国国籍,但却是华裔,而华裔球员,在当时,整个 NBA 历史上,也仅仅只有 6 人,而且除了姚明之外,全都是边缘球员。

林书豪,来自哈佛,但自 1954 年以后,哈佛再也没有诞生过一名 NBA 球员。

他还是朝不保夕、马上就要被队伍裁掉的落选秀。

然后,他职业生涯前四场首发的比赛里,拿到了 109 分——强如乔丹,前四场也才 99 分。

再然后,他在科比头上拿了 38 分,带领缺兵少将的尼克斯一路 7 连胜,将队伍从东部垫底一路带到季后赛行列。

他的 17 号球衣迅速成为联盟最畅销的球衣,甚至连《纽约时报》都用整版报道他的故事,标题为 "Linsanity:The Unbelievable Journey of Jeremy Lin"(林疯狂:林书豪难以置信的旅程)。

如果这不是 Amazing(奇迹),那么什么才是 Amazing?

三、This is why we play

当然我们知道,林疯狂的故事,在高潮处戛然而止—— 2012 年 3 月 24 日,对阵活塞之后,林书豪检查出半月板撕裂,然后膝盖手术、赛季报销。

此后,他先后辗转多支队伍,始终未能再打出林疯狂时期的惊艳表现——但毫无疑问,作为 NBA 中下游队伍的一名首发控卫,他的实力相当合格,尤其是在黄蜂时期,一度隐约可见林疯狂的风采,但伤病再次毁掉了一切。

若是以 " 林疯狂 " 的标准来界定林书豪的职业生涯,那么必然是高开低走,令人失望;但若是以一名连续被裁的黄种人控卫和落选秀角度出发,他的职业生涯又似乎相当成功,尤其是在火箭收获了不菲的薪水,以及在猛龙白捡了一个总冠军 ……

有钱、有高光、有稳定的比赛场次,还有总冠军,这已经胜过了 90% 的 NBA 球员。

然而,在 " 人生赢家 " 这一标签的背后,还有更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看到——

前面我们说过,林书豪在高中和大学,无论表现多么惊人,却始终因为刻板印象而不被赏识,直到命中注定的麦迪逊花园一战 ……

很多人认为,这是运气使然,若不是尼克斯缺兵少将,若不是德安东尼灵机一动,便断然不会有后来的林疯狂。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2011-2012 赛季前,NBA 因为劳资纠纷陷入长达三个月的停摆,在比赛不知何日恢复的情况下,许多球员都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减少了训练强度,甚至停止了训练,而那段时间里,林书豪反而加大了训练量。

" 每一次我是第一个到训练室的,也是最晚一个离开的。我知道自己当时跟那些好的球员的差距,所以要想在 NBA 拿到更多出场时间我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加强自己,体能,肌肉还有投篮的训练一样都不能落下。在那场比赛之前,我每一天都会加练,为了有更多上场的时间我愿意用假期的时间来提高自己。"

2017 年,他在篮网队遭遇严重膝伤,医生告知他至少需要休养 8 个月。当时就有不少媒体预测,30 岁的林书豪可能就此告别 NBA。

可他没有放弃,每天清晨 6 点就前往康复中心,从最基础的腿部力量训练到复杂的全身协调性训练,每天坚持 10 小时以上。有时训练强度过大,膝盖疼痛难忍,他就咬着牙,靠着意志力支撑下去。

2019 年,他加盟猛龙队,虽然在总决赛中出场时间有限,但他毫无怨言,主动承担起 " 模拟对手 " 的角色。在训练中,他模仿库里的打球风格,帮助队友适应勇士队的战术,为球队夺冠默默付出。

坚韧、自律、刻苦。

而在赛场之外,因为亚裔的身份,他甚至还需要面对更多。

林疯狂期间,不忿的洛城媒体和挑事的 ESPN,公然在报道中打出种族歧视词汇,被他直接生怼;2014 年,他在一场比赛中被对手当众喊出带有种族歧视的词汇,赛后他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在新闻发布会上坚定地表示:" 种族歧视言论是不可接受的,它伤害的不仅仅是我,更是整个亚裔群体。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让更多人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也希望能给亚裔孩子带来力量,让他们知道,无论肤色如何,只要有梦想并为之努力,就值得被尊重。"

2017 年,他因为脏辫发型,被马丁和考辛斯等一众黑人球员斥责 " 文化挪用 ",他据理力争," 我喜欢我的小辫子,正如我喜欢你的中文文身那样,那代表着一种尊重,作为少数族裔群体,我们越欣赏彼此的文化,就越能影响主流文化。"

甚至是奥斯卡颁奖典礼上,黑人主持讥讽亚裔,林书豪也率先勇敢发声。他多次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亚裔运动员遭遇的不公待遇,呼吁联盟加强对种族歧视行为的监管与处罚。

他还成立了 " 林书豪基金会 ",资助亚裔青少年参与篮球运动,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训练机会和器材,帮助他们打破 " 篮球是白人、黑人专属运动 " 的认知误区。

所以,林书豪并非仅仅在赛场内用实力打破偏见,更是在赛场外不断用行动传递勇气、对抗不公、为族裔发声,诠释着 "This is why we play" 的篮球真谛。

他给亚裔孩子带来的,不仅仅是有关篮球的梦想,还有为实现梦想而努力、为争取公平公正而努力的力量。

也许,林书豪职业生涯里最为耀眼的时刻,只有短短的 26 天,但十数年来,他所坚持的、恪守的、实践的一切,尽管不那么 " 疯狂 ",却更能体现篮球的精神内核。

在遭遇挫折时的永不言弃,在遭遇不公时的英勇反击,在拥有能力时的帮助他人——我们热爱篮球,不仅因为它的激情与热血,更因为它能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而这,才是我们怀念林书豪的最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