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张水华是国内最会跑马拉松的女护士。

最近她在生理期情况下,勇夺哈尔滨马拉松赛国内女子组冠军。

本该庆贺一番。

但是在终点线,她哭了起来,说希望领导支持周末调休。

不用给特别的假期,只需要支持周末调休,看上去合情合理吧。

再冷酷的领导,也应该体恤下属。

但评论区网友一个劲地说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然后反复刷梗:远离 " 张水华 " 这类同事。

还动不动讽刺:不行哦,马拉松阿姨又要去跑步了。

后来评论干脆骂了,骂得也不是一般的凶。

问题来了,一个跑出全国女子第一的护士,怎么被群嘲了呢?

02

怎么回事呢?我去看了看。

张水华在镜头前说了两段话。

" 领导说你参加马拉松,这是你自己的爱好,要调你跟同事调好。"

" 医护工作者很忙,自己还要训练,所以希望领导支持自己调休。"

仔细看,不是领导不给调,而是张水华不想跟同事协调,直接让领导排班。

所以这里领导说的没错啊。

当然可能是张水华遇到了不讲理的同事,就不想让她舒服,所以需要领导介入。

这就要看她跑的频次让不让同事介意了。

按照网友的爆料和她抖音账号视频记录,她近半年至少跨省跑了 10 次比赛。

尤其是四月跑了三次,三月跑了五次,差不多这两月每周都在跑。

再往前翻,去年 11 月 4 次,12 月 5 次,这两月也是每周都跑。

再往前,还有 63 天跑了 4 场的事。

事实上,跑马拉松不是到了起跑线就能跑的,像顶级选手还要适应场地,前一晚住当地,所以跑一次马拉松,等于周末要花两天。

也就是说,张水华每年有四个月周末基本不上班,这在护士岗位上难以想象。

这些还只是她拿到名次的比赛,更别说张水华账户下很多跑步训练是晚上进行的,而护士是出了名的要上夜班的岗位,那这会和日常工作冲突吗?

既然有影响工作的嫌疑,又是全国顶尖选手,为什么不辞职后去全职跑全马呢?

30 岁的张水华属于业余顶尖,但与专业选手的纪录有不小差距,所以想在巅峰末期的岁数去全职跑马,不是明智之举。

但如果她不离职,反而有意外收获。

因为护士是个人设,全国不缺一个会跑马拉松的女性,但是缺一个跑得快的护士。

这恐怕也是国内运动品牌签约她的原因。

签了后,一边干护士工作,一边跑马赚钱,除了累点,生活过得还是很滋润的。

但同事看了心里可能就有想法。

这里就要插播一下,很多人说她拿了 8 万美元的奖金。

因为奖项设置里这么写。

按赛事规定,奖金只发给男子或女子前八名;

但张水华只是国内第一,没排进全部女子组前八。

所以这次她是没拿赛事奖金。

但不论比赛里拿没拿奖金,光是签约品牌每年给的数万以上的基础津贴,就是不小的外快了。

说到这里,画面很清晰了:

她需要经常跑,经常跑就不能周末上班;不能周末上班,就要找同事调休。

一开始大家觉得调就调了,就当支持民间体育爱好者了,但时间长了谁受得了。

尤其是周末干的活比周中要多得多,工资也更高,被调来干她的话的同事有没有拿到这本该多的加班费也是一个问题。

反正越来越多同事不愿意调休了,就出现了开头一幕,张水华公开喊话领导,倒逼同事给调休。

本来到这里,我们也是在推测,另一边网上支持张水华的声音依然不小。

但没多久,她又写了长文澄清,里面说:

马拉松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消遣娱乐,是她实现人生价值的一部分。

马拉松一年只有两季,非赛季时,她从未要求特殊调班。

问题又来了:

既然跑马是人生重要价值,那为啥不辞职去跑呢?

既然是非赛季不调班,那赛季时调不调班?

只能说张水华是一名成熟跑者,但在面对镜头时还不够成熟,没想好怎么表达自己的诉求。

其实全世界都一样。

冠军要学会怎么站上领奖台,也要学会怎么在台下发言。

03

张水华有句话说的很对:" 医护工作者是特别的忙,特别的累。"

这句话多少揭露了护士生存现状,但还不够。

首先,确实太忙了。

去年 11 月国家卫健委给出了一组数据。

2023 年全国二级及以上医院入院人次达到 2.2 亿人次。每名责任护士每天白班护理住院患者平均约 9 名,夜班护理住院患者平均约 16 名。临床护士平均每月轮值 8 — 12 个夜班。

忙起来的时候每日每夜,你也请不出假,更是调不了休。

一位姑娘吐槽自己已经一天完整的休都没有的。

一位姑娘后天有一场考试,想着已经上过大夜班,也帮人顶过班了。

结果,领导就是要求她再顶一次。

所以很多护士不仅仅没双休,甚至好几个月都凑不出周末双休。

而且很多人对护士太求全责备了。

在很多患者看来,护士就得给他们 100% 的服务,一点不满足就投诉,这让本就忙碌的护士更是面临被扣钱的压力。

干脏活累活,收入可观还好说,可实际上护士的薪酬不见得多好。

2021 年,中国护理周刊上的文章指出,76.5% 的护士月收入低于 5000 元,仅有 4.5% 的护士月收入在 8000 元以上。

到现在也好不到哪里去。

哪怕是本科学历的护士去了三甲医院,最后到手的也可能是 6000。

那是不是医院缺钱,所以不给护士涨薪呢?

倒也未必,绝大多数医院愿意给医生加工资,但不愿意给护士加。

理由很简单:

" 招医生是能赚钱的,招护士是赔钱的。好医生可以为医院带来病源,但没有哪一个病人会因为护士护理得好、态度好,选择去这家医院。"

更关键的是,你不干,有的是护士干。

过去一二十年,我国护士数量迅猛增长,截至 2023 年底,注册护士总量达 563.7 万人。

换算一下,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 4 人,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欧美国家一般都是要到 10 人以上。

另外,我们的医护比是医护比为 1:1.18,每 1 名医生对应约 1.18 名护士,这数据也明显低于国际标准。

数量不够,力量来凑,就出现了护士工作时间长、排班不规律的问题。

翻译一下这残酷的真相就是:

我们很需要护士,但需要的可能是工资很低的护士。

不过,通常被捧得很高的职业,过得都没想象的好,不是吗?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