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兵分列式中,地面突击方队以威武的三角战斗队形领衔装备方阵。驾驭“第一车”的,是第 6 次踏上阅兵场的一级军士长丁辉,他是如何驱动着数几十吨重的“陆战之王”,以毫秒级精度驶过检阅核心区?来看记者此前在阅兵训练场的探访。

作为装备方队的“第一车”驾驶员,丁辉肩负特殊使命。他的每一个操作不仅关乎本方队队形,更直接引领着后续 22 个装备方队的行进方向、速度与间距,误差需以毫秒计。

地面突击方队 丁辉:我们方队是整个装备方队作战群的第一个方队,而且我是箭尖上的领队,走的时间准不准、上线的准确不准确,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受阅方队。比如说时间把控 100 米是 36 秒为最准,误差的时间是在 0.15 秒,但对我的要求在 0.1 秒,我做到了 0.05 秒。这个概念你想拿秒表掐都掐不出来的概念,眨下眼都得 1 秒,通常我是零误差。

实现毫秒级精度,没有捷径。丁辉的秘诀是日复一日、分秒必争的严苛训练,甚至形成精准的肌肉记忆。

地面突击方队 丁辉:我们终端操作面板当中,有几十个开关按钮,那我们在操作的时候你还不能去观察,你还不能去看,那只有靠肌肉记忆,盲操作。然后练到什么程度,练到防止误操作。

丁辉和战友们还创新运用科技手段辅助训练,提升质效。

地面突击方队 丁辉:让它更可视化、更精准化、更直观化。比如说这次阅兵,我们的战斗员戴的智能头盔,现在走在什么位置、速度是多少、偏没偏移,里边一目了然,也是一个新的突破。

这份驾驭“第一车”的底气,不仅源于阅兵训练场的汗水,更根植于日常演训中对装备极限性能的不断探索。穿越布满障碍的狭窄路段,驰骋沙棘丛生的戈壁荒漠,挑战坦克攀爬断崖的高难课目 …… 一次次极限历练,让丁辉和他的战车达到了“人车合一”的境界。他熟知战车内部上百条线路、数千个接口,甚至从发动机的声响中精准判断速度。

地面突击方队 丁辉:我父亲他也是第一代坦克兵,从小用木头给我做的小玩具都是坦克,所以我当兵的时候我就想当个坦克兵,如愿以偿。一当没承想就当了 30 多年。有的时候累的时候,疲惫的时候,我往我坦克的驾驶室一坐,我就觉得我浑身特别有力量,特别有劲。我觉得我可能跟坦克之间有不解之缘,它是我的伙伴,也是我的兄弟。

阅兵场上,新型的 99B 坦克与这位相伴坦克三十多年的老兵完美配合,昂然驶过天安门接受检阅。面对装备的快速更新迭代,丁辉视挑战为动力。

地面突击方队 丁辉:每一次装备的更新迭代,我要把以前的经验、理论全都给它格式化掉,我重新装程序,就像电脑一样,每一次对我都是一个新的挑战。但是每次尽管这么说,我还是很愿意,我比较喜欢挑战,对我来说就是从零再出发。

刚刚度过生日的丁辉,将圆满完成阅兵任务视为最好的生日礼物,他深知这份荣光的分量。

地面突击方队 丁辉:一人受阅全家光荣,一次受阅终身光荣,是在完成一项至高无上荣誉的这种任务。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革命军人,展现的是军人的这种刚毅战斗精神和战斗素养。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统帅一声号令,我们也可以从阅兵场走向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