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观海解局综合

财联社报道称,前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被查,消息并指这名正部级官员因涉嫌腐败被查。
调查内容包括在他担任证监会主席期间,亲属是否获取不当利益。消息人士未提供更多细节。
易会满在去年2月意外被免去中国证监会主席职务,时值中国股市暴跌,基准指数跌至五年最低点,机构和散户投资者纷纷止损。
但官方当时并未公布易会满被免职的任何理由。
易会满早年曾在中国工作长达35年,后于2019年1月底接替刘士余成为第九任中国证监会主席。
刘士余卸任三个月后,即因涉嫌违纪违法,并主动投案,受到了立案审查。后被从轻处理,处以留党察看两年和政务撤职的处分,降为一级调研员。
但时隔三年多之后,刘士余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参事。
易会满1964年12月出生于浙江温州苍南,是一名银行业的“老人”。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关键词,是“逆袭”,主要表现为两点。
一是,易会满的第一学历并不高,第一学历为中专毕业,80年代毕业于一所看不见经传的中专院校——浙江银行学校(现已升格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
当然,易会满后期先后进入北京大学和南京大学深造。
二是,易会满的工作经历比较单一。他几乎整个职业生涯都供职于工商银行,在工行工作长达35年,一路从工行基层(普通信贷员)做到最高层。
易会满的脱颖而出发生在2013年5月。彼时,易会满接替超期服役的杨凯生,担任行长一职。此前,他只是排行第五的副行长。
三年后,2016年,易会满再次打破惯例,开始担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副部级)。易会满从基层职员一路逆袭至“宇宙第一大行”董事长,其经历堪称励志。但近十年工行已有多人落马,包括云南分行两任行长蒋玉林、许海,湖南分行行长张恪理,湖北分行行长王芝斌,内蒙古分行行长吴宁锋,新疆分行行长孙建勇,河南分行行长许杰、副行长张有赋,广东分行副行长陆锦文,北京分行副行长应维云,上海分行副行长徐言峰。
又三年后,2019年易会满成为中国证监会主席,跻身正部级。
清华、湖大、南开,西南财大——比起历任证监会主席的大学履历,易会满履历的起点可谓“草根”。
易会满是证监会第九任主政者,有意思的是,过去几年,四大行中已有三位领导去到证监会任职主席:
2011年,董事长郭树清上任。
2013年,董事长肖钢上任。
2016年,中国董事长刘士余上任。
2019年,工行董事长易会满上任。
肖钢和易会满,都因在任时期暴跌的指数而黯然下台。所不同的是,前者因为应对2015年股灾不力而饱受诟病,后者则是一手造成了股灾,为千夫所指。
易会满的九字方针
不过,经历了股灾之后,证监会从副主席到基层科员乃至离职员工都被纪检部门拉出来“拍”了个遍。
资本市场改革如同精雕细琢的工匠,既需要大刀阔斧的勇气,也需要绣花针般的精细功夫。
01 改革哲学:九字方针与四个关键词
2018年8月,易会满获“第六届银行综合评选”行业精英年度“卓越银行家”。
2019年1月,易会满从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调任中国证监会主席,这位从基层一路奋斗而来的金融老兵,肩负起了深化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的重任。易会满上任伊始提出“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的九字方针,这成为任内证监会工作的核心指导原则。
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易会满又明确四个关键词:制度、结构、生态、定力。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必须有一套公开透明、连续稳定、可预期的制度体系,市场才能行稳致远。
结构性问题被视为制约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最突出因素,包括融资结构、上市公司结构、中介机构结构等多方面内容。生态建设则关系到市场各方的信任和信心。
02 注册制改革:资本市场的“牛鼻子”工程
易会满将注册制改革称为这一轮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牛鼻子”工程。从科创板试点注册制起步,再到创业板实施“存量+增量”改革,最终实现了全面注册制。
注册制改革绝非简单的发行制度变革,而是一场触及监管底层逻辑的变革、刀刃向内的变革、牵动资本市场全局的变革。
易会满强调,注册制绝不意味着放松审核要求。由于股票公开发行涉及公众利益,全球主要市场都有比较严格的发行审核及注册的制度机制和流程安排。
03 中国特色:1.8亿个人投资者的最大市情
易会满始终强调,中国资本市场的特色所在,尤其是拥有1.8亿个人投资者这一最大国情市情。他认为,从这个实际出发考虑问题,是当前阶段的必要务实之举。
在注册制改革过程中,易会满坚持不仅要有形式上的充分信息披露,还要考虑板块定位问题、是否符合产业政策等。这种立足国情的做法,体现了他的务实监管思路。
2022年易会满在论坛上表示,中国资本市场需要“对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重点任务作更加深入系统的思考”。
04 风险防控:管住过度杠杆是关键
易会满高度重视资本市场风险防控,认为管住过度杠杆是市场行稳致远的关键。2023年11月,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指出:“杠杆过度甚至失控”是资本市场风险的重要成因。
易会满回顾道,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2015年我国股市异常波动,杠杆失控都是重要诱因。近年来,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借助各种工具盲目融资扩张并最终爆雷,教训惨痛。
除了杠杆问题,还指出创新与监管失衡、欺诈造假、背信妄为、主体责任缺位等也是风险的重要成因。这种全面风险观体现了他对市场复杂性的深刻认识。
05 市场定力:不干预与防止市场失灵的平衡
易会满强调监管定力的重要性。易会满认为,资本市场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参与主体诉求多样、市场行情有涨有跌,监管者往往面临着多元目标、两难甚至多难选择。
2022年8月,易会满在《求是》杂志撰文指出: “股市有涨有跌是规律,对正常的波动政府不宜也不应干预,不能花钱买指数;但不干预不是放任自流,必须始终坚持底线思维,坚决防止‘市场失灵’引发异常波动。”
易会满认为,资本市场的稳定不是守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必须保持定力,坚持通过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市场韧性和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06 开放与安全:统筹国际化的双重目标
在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方面,易会满采取了平衡开放与安全的策略。他指出,截至2020年底,外资持续3年保持净流入,境外投资者持有A股资产突破3万亿元。
但易会满也强调要防范外资大进大出。对于资本正常的跨境流动,证监会乐见其成,但热钱大进大出对任何市场的健康发展都是一种伤害,需要严格管控。
此外,还需要妥善处置中概股问题。易会满表示中国证监会一直在寻求与美方相关监管机构加强合作,多次提出解决方案,但始终未得到全面积极的回应。
截至2023年,易会满领导证监会推动了一系列关键制度改革。注册制改革全面落地,从科创板“试验田”走向全市场,成功走出一条渐进式改革的路子。
易会满曾表示:“资本市场的稳定不是守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不仅概括了他的监管理念,也折射出中国资本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道路——既要尊重一般规律,也要体现中国特色。
未来资本市场的深化发展,仍需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同时守住风险底线,方能实现行稳致远的目标。
新华社2024年2月7日消息:中共中央决定,任命吴清同志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免去易会满同志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职务。国务院决定,任命吴清同志为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免去易会满同志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职务。
2024年2月,时年57岁,履职刚好五年的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突然被免职,令业界颇为震惊!
2024年3月,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组成成员名单变动,易会满退出。
2024年6月,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闭幕,会议决定增补易会满为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任命易会满为经济委员会驻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