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潮峰投研

  作为国内“老十家”公募之一,富国基金旗下的富国改革动力混合(001349),用十年时间交出了一份让基民失望的答卷:成立至今(2015年5月20日至2025年9月12日)收益率-37.30%,意味着投资者每投1万元,如今仅剩约6270元。

  更讽刺的是,在基金持续亏损的十年里,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从2014年1月起便掌舵公司,却对这只“失血”基金的困境近乎“视而不见”,高换手、经理动荡、投资者怨声载道等问题,在公司“明星基金”的光环下被悄然掩盖,或暴露出公司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投资者利益保护上的严重不足。

  对于基民而言,面对这样“躺平” 的基金,及时止损或许是更理性的选择。

  十年亏近四成

  根据天天基金数据,富国改革动力混合成立以来-37.30%的收益率格外扎眼。即便近1年、近3月分别取得22.94%、18.53%的阶段性反弹,也难掩长期亏损的底色。

  有基民在基金吧直言“十年了一直亏,怎么好意思的”。

  从产品定位看,该基金主打“改革动力”主题,聚焦受益于改革的行业与个股。但十年间,中国经济历经供给侧改革、科技创新浪潮等多重机遇,基金却未能捕捉到核心红利。

  截至2025年9月12日,该基金单位净值仅0.6270元,纯纯“亏损套餐”。

  更让基民难以接受的是,基金规模始终“半死不活”。2025年6月30日数据显示,其规模仅9.75亿元,在富国基金超数千亿的权益基金的管理规模中,占比不足1%。

  这种“小而亏”的状态,折射出基金在公司内部的边缘化,也引发质疑:富国基金是否早已放弃这只产品,任由其“躺平”亏损?

  567.74%高换手,“折腾”中亏掉基民信任

  高换手率是富国改革动力混合的另一大“槽点”。

  2025年6月30日,该基金换手率高达567.74%,而2023年12月31日、2024年6月30日也分别达到402.87%、359.75%。

  业内人士表示,通常而言,基金换手率过高,意味着频繁买卖股票,会产生大量交易成本,且反映出基金经理对持仓缺乏信心,策略摇摆不定。

  2025年中报的567.74%换手率计算,相当于基金半年内把持仓股票全部换了5.68遍。如此高频的操作,不仅推高了交易佣金、印花税等成本(这些成本最终由基民承担),更让基金业绩陷入“追涨杀跌”的恶性循环。

  从基金经理变动看,也能佐证“策略混乱”。

  2016年2月至2019年8月,汪鸣、张啸伟、李晓铭等人轮番上阵,直到2019年8月23日徐斌开始单独管理,才稳定下来。但徐斌任职近6年,任期回报仅17.64%,年化回报不足3%,远低于同期表现。

  高换手+经理动荡,让基金在“不断试错”中消耗基民财富,也暴露了富国基金投研体系对该产品的支持乏力。

  总经理陈戈掌舵十年,对亏损“选择性失明”?

  富国基金总经理陈戈,2000年10月加入公司,2005年4月至2014年4月还曾担任富国天益价值基金经理,2014年1月起任总经理。

  也就是说,在富国改革动力混合成立(2015年5月)后,陈戈全程参与公司管理。

  作为公司“掌舵人”,陈戈对这只长期亏损的基金,显然存在管理失职。

  一方面,基金持续亏损、规模低迷,却未被纳入公司重点“拯救”名单,既无明星基金经理接手,也无资源倾斜改善投研;

  另一方面,高换手、经理动荡等问题长期存在,反映出公司内部对该产品的投研管理缺乏有效监督与指导。

  更值得质疑的是,富国基金并非没有能力做好产品。旗下富国天惠成长、富国天益价值等产品,长期业绩优异,成为行业标杆。

  为何偏偏对富国改革动力混合“放任不管”?是因为该产品规模小、贡献管理费少,还是投研体系存在“重明星、轻小众”的倾向?陈戈作为总经理,对公司产品“冰火两重天”的局面,显然难辞其咎。

  基民的怨声载道,也从侧面印证了公司对投资者利益的漠视。

  基金吧里“强烈要求换基金经理”“该把这个基金经理开掉”的呼声不断,却未得到公司实质回应。在投资者保护日益受重视的当下,富国基金这种“冷处理”亏损产品的态度,无疑会损害公司品牌形象,也让“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行业初心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