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网友反映,9 月 10 日上午," 嘎子谢孟伟 " 在网络平台直播时,身着人民警察制式服装,虽未佩戴警号与胸徽,但戴有警察肩章和臂章。
据媒体报道,直播期间,他除了与粉丝互动之外,还在售卖一款充电宝与随身 WiFi 二合一的电子产品。
" 嘎子谢孟伟 " 在视频中提到,他当时在拍戏现场,地点显示在云南。

身着人民警察制式服装直播带货,这样的做法合适吗?辽宁的李先生认为," 嘎子谢孟伟 " 的行为违反了相关规定,于是在 9 月 10 日当天向云南警方报了警。
9 月 13 日上午,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县公安局回应称,关于此事,他们正在积极对接处理之中。

9 月 13 日下午," 嘎子谢孟伟 " 通过社交账号发布道歉声明称,其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有身着警服的画面,这些服装都是剧组拍摄专用戏服。他说:"(我)不应该穿着此类服装分享相关视频和直播,对此,我向人民警察报以真诚的道歉。"
那么,谢孟伟声称服装为剧组戏服,但直播时未处于拍摄场景,其行为是否违反规定?穿警服直播带货,可能会面临怎样的法律责任?谢孟伟已发布道歉声明,道歉声明是否足以免除其法律责任?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市盈科(石家庄)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毕强律师的专业解读!
1、谢孟伟声称服装为剧组戏服,但直播时未处于拍摄场景,其行为是否违反规定?穿警服直播带货,可能会面临怎样的法律责任?
毕强:谢孟伟的行为明显违反了相关规定。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人民警察制式服装是国家强制力的象征,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绝非普通服装。其次,根据《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管理规定》第十一条规定,影视制作单位和文艺团体因拍摄、演出需要,使用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的,应当报省级公安机关批准,并严格保管。非拍摄、演出时不得使用。该条款明确规定:" 非拍摄、演出时不得使用。"
谢孟伟声称这是 " 剧组戏服 ",这一身份并不能豁免其违规责任。他的核心问题在于其 " 直播带货 " 这一商业活动,显然不属于 " 拍摄、演出 " 的法定许可范围。将用于拍摄的道具服装,穿戴在非拍摄的、公开的、且具有营利性质的直播活动中,这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关于其可能面临的法律责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面。根据《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管理规定》第十八条,穿着和佩带与人民警察制式服装及其标志相仿并足以造成混淆的服装或者标志的,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责令改正,处警告或者一千元以下罚款。如果其行为被认定为利用警服形象误导消费者,或被视为 " 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活动 ",则可能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虽然他未佩戴警号,但其穿着戴有肩章和臂章警服的形象已足以产生误导性。
关于民事责任方面,如果其直播带货行为,因为身着警服而使消费者产生错误认识(例如,误以为是警方推荐),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购买了产品,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消费者有权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
此案中触及刑事责任的可能性较低。但从法律链条上看,刑法第二百七十九条规定了 " 招摇撞骗罪 "。这通常需要行为人为谋取非法利益,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造成严重后果,损害了国家机关的威信及其正常活动。本案中单纯的直播带货不太可能达到此罪的立案标准,但这是法律所禁止的底线行为。
2、谢孟伟已发布道歉声明,道歉声明是否足以免除其法律责任?
毕强:道歉声明在法律上并不能使其免除法律责任。违法行为一旦发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即已产生。公安机关是否立案、是否处罚,是依据违法事实和法律规定来决定的,而不是依据违法行为人的态度。
但是,道歉声明具有其积极意义。它属于违法行为人对自身错误的认知和悔过表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因此,谢孟伟的公开道歉,虽然不能 " 免除 " 其责任,但可以被视为一种可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执法机关在裁量其最终处罚结果时,会将其道歉态度、社会影响的消除程度等因素纳入综合考量。
3、直播平台对主播的此类行为应承担怎样的监管责任?平台现有的审核机制是否符合法律要求?若平台未及时制止该行为,是否需承担相应法律后果?
毕强:根据《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相关规定,直播平台作为网络服务提供者,需要履行内容审核和安全管理义务。这包括建立健全的直播内容审核机制,对直播间的违法违规信息进行实时巡查和监控。当发现主播发布违法信息(如本案中违规使用警服)时,直播营销平台应当对违反法律法规和服务协议的直播间运营者账号,视情采取警示提醒、限制功能、暂停发布、注销账号、禁止重新注册等处置措施,保存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法律要求平台要有审核和巡查机制。从本案来看,该直播得以顺利进行,说明平台现有的审核和巡查机制在执行层面存在疏漏或延迟。对于 " 警服 " 这类高度敏感、易引发公众误解的特殊符号,平台的 AI 审核或人工审核理应具备更高的敏感度和更快的反应速度。此次事件的发生,至少说明平台在实时巡查和立即处置这两个环节上未能完全尽到法律要求的义务。
平台需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如果平台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平台内的直播营销活动有违法行为,但未采取必要措施,导致违法行为持续和影响扩大。根据《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电子商务法及网络安全法的相关规定,网信、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有权对平台进行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以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行政处罚。如果情节严重,甚至可能导致平台的相关业务被暂停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