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吕文琦

买了保单却后悔了怎么办?

在社交媒体上,经常有消费者抱怨对目前持有的保单不满意,但因为退保能退回的钱远低于已交保费,因此陷入是继续投入还是将钱打水漂的困惑。

这时下面的评论会涌现大量“好心人”,分享自己是通过第三方渠道获取全额保费退款。界面新闻记者与其中一家第三方渠道对话发现,退保一般是从投诉代理人开始,消费者通过打电话等方式获取误导销售的录音证据,之后退保代理向保险公司或者监管部门投诉,要求全额退还保费。一般在开始退保时,代理会向消费者收取数千元定金,在保司退还保费后,代理会抽取30%左右的手续费,这便是所谓退保黑产。

图片来源:退保商家广告

在今年的金融教育宣传周中,提示防范金融领域“黑灰产”侵害也成为重点。为何退保黑产对行业危害大?消费者该如何避免?

 

退保黑产花样多

根据北京金融监管局日前发布的消费者提示,“退保黑产” 常以 “保单升级” 为幌子,不法分子通过非法获取的客户信息,冒充保险公司客服或工作人员,以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联系消费者,借保险分红、保单升级、期满等理由邀约领取礼品并推介 “升级产品”;同时诋毁原保单所属公司经营不善或被收购、影响保单权益,承诺消费者缴纳折扣额外保费即可享全部保障,待消费者缴费后,便未经同意用该费用购入其根本不需要的 “升级产品” 牟利。

不法分子还通过虚假宣传引诱消费者,以 “旧产品过时”“收益更高” 等话术诱使原有保单退保,并诱导通过第三方或非官方渠道购买 “升级产品”,实际收益远低于承诺、保障内容与宣传严重不符;更有甚者会骗消费者将退保钱款转入其掌握的账户,随后卷款潜逃。

除了“保单升级”,抓住客户想要退保却不想蒙受损失的心理进行牟利也是“退保黑产”常见的形式。

上海兰迪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陈禹彦向界面新闻透露,一方面,代理退保会收取高额的手续费,另一方面,退保黑产还可以通过诱导消费者再购买一张新的保单,从保险公司再获取一笔佣金,甚至某些保险销售为了高额的新人佣金,通过自保件和退保套利,从保险公司处“薅羊毛”。

有保险业从业者告诉界面新闻,保险公司内部人员也成为了“退保黑产”背后的推手。“保险公司考核导向重数字轻品质,给病毒滋生提供了土壤,客观推动了承保端乱象丛生,投诉是不可避免的。投诉引发全额退费等又鼓励滋生了代理退保等黑产,我们这边所谓的专业黑产里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以前随着人海加入行业又带着怨气和不满离开的前代理人,他们没挣到钱,只让他们自保了一堆保单,带着愤怒摇身一变成了如今的麻烦制造者。”

退保黑产的存在对整个行业伤害极大。精算视觉咨询创始人牟剑群向界面新闻记者指出,保险合同中列明的保险利益是在保险开发时算好的,符合精算平衡原理。当保单退保时能退回的利益比保费要少,是因为这张保单还处于生效初期,涉及大量销售佣金和其他费用。如果发生全额退款,保险公司一定会亏损。“保险公司为了弥补这些损失,一定会在产品定价时根据精算平衡原则在费率上提高,从而让广大保险消费者共同承担这部分损失。”

在整个代理退保黑产中,投保人看似拿回了保费,实际也蒙受损失。陈禹彦表示,一般涉及退保的产品都属于长期险,比如重疾险等。投保人退掉之后会面临因年龄导致的保费上涨或者因身体原因无险可保的情况。部分保单的旧条款比新条款更宽松,因此投保人被“忽悠”退保也令自己失去了合适的保障。

甚至投保人大量信息被退保黑产掌握后,黑产人员会通过再次贩卖、冒办贷款、敲诈勒索等形式危害投保人的个人隐私,从中再获取一层利益。

消费者慧眼勿轻信

“退保黑产”花样多危害大,消费者如何能避免?

为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北京金融监管局提示消费者要核实身份,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柜面核验对方工号、服务区域等信息;二是识别异常话术,警惕 “保单升级”“保本高收益”“全额退保” 等表述,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业务真实性,区分保险与理财、储蓄产品;三是谨慎退保,需退保时通过官方渠道办理,勿信非官方 “快速退保” 服务。

同时需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等,不泄露验证码、密码等敏感信息,可设银行卡交易提醒;若与保险公司有纠纷,可协商、行业协会调解、向 12378 投诉或起诉,如遇诈骗、财产损失,保留证据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中国人寿提醒消费者,消费者需理性选择金融产品,根据自身需求、经济状况及风险承受力,从正规渠道挑选适配服务,提高风险意识,勿受 “全额退保”“退旧投新” 诱惑购买超出能力范围的产品;同时注重信息与财产安全,妥善保管身份证件、银行卡、金融账户,不轻易委托他人代办手续,避免信息泄露或财产损失。

若与金融机构产生纠纷,应通过协商、行业调解、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正当渠道维权,切勿轻信不法分子虚假承诺、参与违法违规活动;如发现合法权益受侵害,需保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避免陷入法律风险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