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安徽含山,因美食而热闹非凡。

9月12日至13日,“超级皖”美食争霸赛含山选拔赛暨含山县第9届广场舞大赛在鑫乐广场开赛。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现场设有非遗传统美食、老字号名厨等多个赛道比拼,专家评审和大众评审现场打分。各个赛道优胜者,将组队代表含山出战马鞍山市级比赛,力争进入省赛。

含山美食其实颇具竞争力。比如最让食客流连忘返的老鹅汤,散养白鹅经过数小时的文火慢炖,给足了含山人的踏实感。还有焦壳流汁的鲜肉锅贴、缀着虾米的煮干丝、薄如蝉翼的小笼汤包,都裹着地道江淮风味。

含山是马鞍山市下辖县,位于南京与合肥两大中心城市之间,到宁合两地自驾车程均不到一个半小时,交通便捷。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感慨,这座“宝藏小城”非常值得一去,哪怕就为了一口老鹅汤。

一场味蕾比拼

安徽真的举办“超级皖”了,但主题不是足球或篮球,而是美食。

澎湃新闻注意到,近期安徽多地同时开启“超级皖”美食争霸赛的预赛,各路名厨、非遗美食传承人、网红美食店主各显神通。

比赛现场。 本文图片均来自微信公众号 “皖美含山”

含山美食有什么?比赛现场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本次比赛包含老字号名厨、非遗美食传承人、网红美食店主、夜市摊贩名小吃和民间吃货五大赛道,现场由专家评委+大众评审现场评判,综合打分。最终,来自铜闸镇的鹅御天下战队包揽了五大赛道中的四个第一名,分别是凌家滩玉韵含眉肉(非遗美食)、老肖东关老鹅汤(老字号名厨)、鸣鹿堂红烧鹿肉(网红店主)和席满满红烧蹄膀(民间吃货)。另外,餐协先锋队凭借猪尾巴烧肚条,拿下了夜市摊贩名小吃赛道第一名。

澎湃新闻注意到,鹅御天下战队的老鹅汤,赢得满堂彩。老鹅汤的确是含山最具代表性的美食之一了。

比赛现场。 

比如铜闸镇的三口塘老鹅汤,以两年以上老鹅为材,经祖传秘方与高压慢炖,成就了“紫铜色汤底,醇厚不腻”的“浓香型”典范;不远处的老肖东关老鹅汤,以深井水炖制,汤色淡黄,肉质酥烂,则是“淡雅型”的代表。

另外,鹅御天下战队的参赛作品“凌家滩玉韵含眉肉”以凌家滩玉器为灵感造型,将含山文化符号与食材进行融合,同样非常吸睛。

比赛现场,花生酥的摊位前也挤满了人。含山林头花生酥久负盛名,具体做法是,将买进的花生米精心挑选,大小分开,小火炒熟,做到不焦不老不生,再将米糖稀和白糖按比例掺和在一起,倒入炒熟的花生米内,用木榔头在石臼里反复捶打成型,切成薄块。

还有封扁鱼,同样是含山独有的地方特产,成为市民和游客的选购热门。封扁鱼选用鳊鱼为原料,填充肥瘦相间的猪肉,采用民间传统工艺,风干制作而成。封扁鱼味道鲜美,且营养价值丰富,易于储存,有着“鱼肉双鲜,扁鱼不扁”的美称。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伴随着文艺演出,含山美食争霸赛也进入了高潮。“含山美食到市里和省里竞争,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未来我们还会评选出‘含山一桌菜肴’,将含山美食进行整合推广。”含山县文旅体局副局长周玉春说。

含山的人间烟火和张弛有度,跳跃在每个人的味蕾上。

一次历史追寻

一个地方的美食,往往和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就拿老鹅汤来说,故事得上溯到清朝。据媒体报道,三口塘老鹅汤的店主黄劲松,祖上在清朝末年曾在宫廷担任过御厨,在御膳房学得一手绝味老鹅汤做法,这道汤就是根据御膳房的传统配方,进一步实现了创新。

如今的三口塘老鹅汤是“江淮老字号”,安徽省十大特色农家乐,中国徽菜金牌店,其制作技艺已经列入市级非遗名录。

林头花生酥已经拥有300多年历史,在明清时期就已盛行。兵荒马乱的年代,花生酥既便于携带,而且热量高,成为当时部队的行军干粮。几百年来,花生酥的制作技艺就这样一直被传承了下来,并进行了一定的改良和加工。

运漕早点的历史,就更值得一说了。运漕镇位于含山县域南部,紧挨着裕溪河,明朝时期集聚了上万人,是重要的食盐集散地,大批盐商蜂拥而至。清代的运漕镇依然是漕运重镇,一度位居清代四大米市之首。

运漕古镇 

发达的漕运让含山成了文化相融之地。这不仅体现在了“徽州风”的建筑上,也体现了颇具淮扬特色的美食上。

和淮扬地区有些相似的是,古代运漕茶馆一天两遍茶,早茶和中茶,从早晨到中午茶馆人流不息,因为运漕人认为买卖交易、走亲访友、儿女开亲,最适合在茶馆进行交谈。茶馆内主要的美食有糯米团子、小笼包子、煮干丝、拌干丝等,其中,煮干丝是运漕的显著特色,而这也是淮扬菜的代表。

运漕早点 

始创于1736年的鲍义兴,是运漕镇久负盛名的老字号,其早点制作技艺已是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两百多年后的今天,再次走进店内,点上一碗煮干丝、一份小笼包,舌尖上跳跃的想必还是当年的味道。

据周玉春介绍,含山未来将实现运漕早点的体系化、品牌化、标准化运营,将这块“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一座宝藏小城

所以,美食从来不仅仅是美食。

跟着美食了解一座城市,是再不好不过的方式。澎湃新闻注意到,以美食文化为支点,含山近年来不断撬动文体旅融合发展,城市知名度和显示度不断提升。

去年国庆,以老鹅汤为主题,位于铜闸镇长岗村的鹅遇美食村开门迎客,让游客不仅能吃得好,还能住下来。美食村拥有民宿、研学中心等,设置鹅童乐园、萌宠乐园、沙拉菜园等亲子体验类项目,以及向日葵花海、爱情树、鹅遇栈道等拍照打卡点,趣味满满。

鹅遇美食村 

以项目为契机,含山近年来持续开展省级、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和全域旅游风景道建设,将“乡村路”的内涵不断扩展为“美食路”“旅游路”“产业路”,带活乡村旅游,争做示范样本。

确实,含山值得好好去发现。

距今已有5800年~53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凌家滩,正是位于含山。凌家滩是长江下游同时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聚落遗址,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

当时的凌家滩,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水运交通便利,先民们用智慧和勤劳灌溉农田、饲养牲畜、烧陶治玉、纺线织布。学界认为,凌家滩以发达的治玉水平、神秘的宗教信仰、开放的交流共生,实证了中华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到含山来一场寻古之旅,再合适不过。

还可以进行一场康养之旅,含山还有4A级景区褒禅山、太湖山,随时“森呼吸”。突出产业融合,含山创新农旅融合模式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疗休养体验,形成了“凌家滩寻古、褒禅山禅修、昭关温泉康养”等特色品牌。

更重要的是,含山在区位上“一县望六市”,距离南京、合肥、芜湖、马鞍山、滁州、铜陵六座苏皖城市直线距离都不到100公里,是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的交叉地带。

长三角休闲度假旅游后花园,含山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