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双驾马车”之一的德国,正在是否承认巴勒斯坦国的问题上面临越来越大的国内外压力。

据央视新闻9月23日报道,继9月21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葡萄牙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后,当地时间9月22日下午,法国、摩纳哥、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安道尔也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至此,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承认巴勒斯坦国。

同一天,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先后表态称,欧盟支持“两国方案”解决巴以冲突,并表示,目前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已承认巴勒斯坦国。

9月22日,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启程前往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前表示,对德国而言,承认巴勒斯坦国应当作为旨在实现“两国方案”谈判进程的终点,但这样的进程必须现在开始。“建立巴勒斯坦国是我们的目标。我们支持‘两国方案’,没有其他道路。”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2日,德国勃兰登堡,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准备飞往纽约。视觉中国 图

支持“两国方案”却不承认巴勒斯坦

据中新社报道,瓦德富尔指出,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眼下依然看不到出路。当前地区最迫切的需要是立即停火、向加沙民众提供更多人道主义援助,并实现人质无条件立即释放。他批评以色列在加沙城的军事行动是“完全错误的道路”,强调通过谈判达成“两国方案”,才是让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能够在和平、安全与尊严中生活的路径。

另据土耳其《每日晨报》报道,瓦德富尔同时警告以色列不要吞并被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他说:“任何违反国际法吞并被占领领土的举措,都会破坏最终持久解决冲突的可能。”

瓦德富尔将在参加联大一般性辩论期间,出席由沙特和法国共同主办的、旨在推动“两国方案”的高级别会议。不过,他的这一表态与稍早前德国总理默茨的表态并没有多大区别。9月18日,默茨在访问西班牙时表示,对德国而言,承认巴勒斯坦“目前尚未形成讨论的议题”。“德国政府目前不考虑承认巴勒斯坦建国,”他说,“我们仍然认为,承认巴勒斯坦建国是迈向两国解决方案的最后几步,而非第一步。”

当地时间2025年9月22日,美国纽约,德国外交部长瓦德富尔在联合国总部发表讲话。视觉中国 图

8月26日,默茨在与加拿大总理卡尼出席联合新闻发布会时表示,德国不会加入西方盟友在本届联大上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倡议。他表示,“关于是否承认巴勒斯坦国,联邦政府的立场是明确的。我们不会加入这一倡议。我们认为还不符合条件。”

据德国媒体报道,默茨当时给出的解释是,“我们目前认为,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先决条件还根本未得到满足。”他说,承认必须是和平进程的最后一步,而和平进程最终将走向“两国方案”。

美国德国马歇尔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该智库驻西班牙代表考施在接受美国“政客”新闻网采访时表示,在默茨政府看来,在这个问题上只要“西班牙和法国去推动就可以了”,德国的态度就是“不阻挠有关进程”。

批评以色列加沙政策但“不背叛友谊”

德国媒体称,自2023年10月7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组织(哈马斯)发动“阿克萨洪水”行动以来,加沙地带的军事冲突至今没有停止,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的扩张脚步也未被阻止,“两国方案”落实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在一些批评人士看来,默茨提出的“这一不切实际的先决条件只是为了避免做出决定”。

报道称,德国政府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立场,与德国背负的历史责任和现实利益有密切关系。由于纳粹德国在二战时期制造了骇人听闻的犹太大屠杀,德国政府一直感到对以色列的安全负有特殊责任,甚至宣称这是“国家责任”。也正因为此,默茨一直试图将反对“反犹主义”与他对以色列政策的评估、特别是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区分开来。在17日的一场活动上,默茨表示:“对以色列政府政策的批评必须是可能的;甚至可能是必要的。在这个问题上持不同意见并不意味着背叛我们的友谊。”

历史的回响同样也延伸到了现实。由于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种种政策造成的后果日益愤怒,欧盟委员会9月17日表示,已向欧洲理事会提交了制裁以色列的提案,内容涉及贸易优惠暂停和人员制裁。尽管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对提案表示赞同,但德国政府却在这一问题上表态微妙。

德国政府发言人17日表示,德国希望与以色列能够保持通畅的沟通,并表示欧盟内部尚未就这一严格的制裁方案达成一致。德国联盟党主席延斯施潘在接受德国公共广播电台访问时称,制裁提案让他“想起了德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篇章”,“后果会是什么?‘别买犹太人的东西’?我们以前都经历过。”他警告说, “德国很快就会失去平衡,并陷入反犹太主义。”

不过,历史因素之外,现实的利益也在德国政策制定的天平上扮演着重要因素。数据显示,以国别计算,德国是以色列在欧洲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也是以色列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以色列则是德国在中东地区的第四大贸易伙伴。而根据法国媒体估算,在本轮巴以冲突中,德国很可能是仅次于美国的以色列第二大军火供应商。德国议会今年6月披露的数据显示,自冲突爆发到今年5月,德国批准向以色列出口了至少价值4.85亿欧元的军火。不过,在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愈演愈烈之际,德国政府于今年8月宣布暂停对以色列的武器出口。不过,有报道称,一些德国军工企业通过将生产能力转移到美国的方式,继续向以色列提供武器。

默茨政府内外承压

但随着加沙人道主义灾难加剧,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种族清洗”“战争罪”谴责日益高涨,承认巴勒斯坦国逐渐成为全球舆论主流,德国在国际舞台、特别是欧洲面临的情况愈加窘迫。

2024年5月28日,挪威、爱尔兰和西班牙分别宣布,即日起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今年7月,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法国将在9月联大期间正式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成为七国集团中首个承认巴勒斯坦为主权国家的国家。9月21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葡萄牙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22日,法国、摩纳哥、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安道尔宣布承认巴勒斯坦国。同一天,冯德莱恩和科斯塔分别表态称,“两国方案”是解决巴以冲突的唯一道路。

路透社称,这些变化让德国政府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对待以色列。

同时,默茨政府在国内也面对不小的压力。德国媒体称,在是否支持欧盟制裁的问题上,执政联盟中的社民党持开放态度,而反对党绿党则要求德国加入制裁以色列的行列。绿党联席主席布兰特纳在接受德新社访问时要求默茨和瓦德富尔尽快作出决定:“他们会站在那些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全体人民的和平而努力的人一边吗?还是他们会袖手旁观,看着以色列政府(部分成员是极右翼)继续在加沙肆虐,使和平与人质获释的前景日益渺茫?”

当地时间2025年8月30日,德国黑森州法兰克福,群众举行支持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动。视觉中国 图

德国左翼党主席伊内斯施韦尔特纳22日敦促默茨政府承认巴勒斯坦国,并警告称,柏林对内塔尼亚胡的支持可能使其成为加沙战争罪行的同谋。她批评了默茨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表示:“我们认为情况必须完全相反——现在必须承认巴勒斯坦国才能进行和平谈判。如果没有国家,又该与谁谈判和平?”

与此同时,德国民意似乎也没有站在默茨这边。德国舆论研究所(Forsa)8月初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在是否承认巴勒斯坦国的问题上,54%的受访者表示支持,31%的受访者表示反对。

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尽管内外压力与日俱增,但德国政府恐怕短期内很难改变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泛欧洲智库“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院、中东问题专家洛瓦特在接受德国媒体访问时表示,作为欧盟中最坚定的以色列支持者之一,在是否承认巴勒斯坦国的问题上,德国不太可能改变其立场。

“当然话不能说得太绝对,”洛瓦特表示,“但我认为德国人已经非常明确地表示,他们将是最后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国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