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新闻 10 月 16 日(记者 陆鹏鹏)小米成都车祸事件的影响仍在持续。

小米汽车转单市场遇冷

订单回收价已跌至 2000 元左右

蓝鲸新闻记者发现,曾经火爆的小米汽车订单转让市场近期遇冷。仅仅数月前还需加价上万元才能抢购的小米汽车订单,如今却出现大幅折价现象。

记者了解到,目前的转单市场中,小米 SU7 订单回收价已跌至 1500 元,YU7 订单也仅有 2000-3000 元,这意味着早期支付 5000 元订金的车主转手就要亏损 3000 元左右。

在社交媒体上,大量下单的小米车主寻求订单转让,部分车主欲以原价转出,但几乎无人问津,有车商表示,如今即便是 2000 元的回收价,也需要一定时间去找买家,原价转让更是难上加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 6 月 YU7 刚上市时创造了 "3 分钟大定 20 万台,18 小时锁单 24 万台 " 的行业奇迹。当时,巨大的市场需求与漫长的交付周期形成了套利空间。

彼时,二手平台上转单加价高达 3000 至 10000 元,甚至出现过 2 万元的天价转单。

然而进入 9 月后,这种狂热氛围迅速降温。" 两个月前加价 1 万抢着要,现在降价 3000 都没人接。" 不止一位车商这样说道。

转单市场遇冷背后

供需失衡、风评突变

蓝鲸记者了解到,所谓 " 转单 ",是指原车主将订单转让给新买家,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两种转单方式。

一是配合修改订单信息。这通常需要买卖双方协商,由原车主向小米官方申请修改订单的上牌人信息。但根据小米官方规定,订单仅支持变更为原车主的直系亲属(如父母、子女、配偶)。因此,为了规避这一限制,部分黄牛会通过伪造证件(如结婚证、户口本等)的方式,制造虚假的亲属关系以完成转单。通过此方式操作的车辆,在交付时仍被视为一手车。

然而,这种方式存在显著风险。一方面,伪造证件是违法行为,可能导致当事人承担法律责任;另一方面,小米官方对此类违规转单行为持续进行打击,一旦查实,订单可能被暂停处理甚至取消,消费者面临钱车两空的风险。

二是先提车后过户。即原车主先完成全部购车流程,将车辆登记在自己名下,然后再作为卖方,通过二手车交易的方式将车辆过户给实际买家。这是目前转单市场中最常用也最安全的方式。

转单市场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小米汽车提车周期过长,以 YU7 为例,当前预定标准版 YU7 车型最晚需要 48 周才能交付,也就是近 1 年时间。

对于急于用车的消费者而言,通过转单市场获得一个排序靠前的订单,便成了缩短等待时间、尽早提车的捷径。

为何两个月前火热的转单市场,如今进入冷静期?

谈及转单市场遇冷的原因,一位车商直言,核心在于供需失衡:" 当初很多人都是跟风下单,现在抛售订单的人太多,而接盘的人太少,我们只能压价收购。"

他进一步解释道,行情转折点发生在九月," 八月时订单还能加价转手,但之后小米汽车的网上风评急转直下,转让的人就开始变多。特别是成都车祸事件之后,来问价的(车主)就更多了。"

另有车商告诉记者:" 现在能回血 2000 元左右已经很不错了,好歹能减少一部分损失。要是再犹豫,之后可能连这 2000 都拿不回来,5000 元定金全得亏掉。" 他强调,这样的回收价还是针对那些近期就能提车的订单,至于交付周期长的,他们根本不敢接手。

小米二手车出现小幅回落

但整体价格表现稳定

相比遇冷的转单市场,小米汽车的二手车市场表现相对稳定。

记者从多家二手车平台查询发现,目前行驶百公里以内的小米 YU7 准新车,挂牌价普遍较新车价格高出约 1 万元。其中,圈内流通的最低报价为 25.98 万元,虽较官方指导价仍高出约 4000 元,但相比刚上市时的溢价幅度已明显收窄。

整体来看,尽管二手 YU7 价格出现小幅回落,但尚未跌破发售价。

谈及成都的小米车祸事件,车商称:" 并未对小米汽车的二手行情产生太大冲击,销售产生的影响也有限,店内仍保持平均两天一台的频率出售,该买小米的还是会买小米。"

另有车商坦言:" 小米的车本身没有问题,主要是驾驶方式要注意。相比奔驰 C 等车型,小米汽车已经是非常保值了。"

10 月 11 日,乘联会发布了 2025 年 9 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数据。数据显示,小米汽车以 41948 辆的成绩位列新势力品牌销量第二名。

截至 9 月底,小米汽车已在全国 119 个城市开设了 402 家门店,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的购车和售后服务体验。此外,小米品牌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场认可度较高,潜在用户群体庞大,为其持续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