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报道称,美国五角大楼正在寻求采购价值高达 10 亿美元的关键矿产,进一步扩充美国国家储备。

随着中国升级稀土等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美国军工、高科技、新能源等行业已被 " 反卡脖 "。

在强烈的焦虑感驱使下,美国正通过短期集中抢储、拓展稀土来源、强化本土产能等多种举措,降低对中国稀土等关键矿产的依赖,加速打造美国主导的、" 去中国化 " 的关键矿产供应体系。

中国云南山区一稀土矿开采现场。

美国加速推进稀土 " 去中国化 " 战略。

为应对中国打出的稀土出口管制 " 杀手锏 ",美国一方面着眼当下,想方设法从各个渠道获取稀土资源,以解 " 燃眉之急 ";另一方面着眼长远,全力打造美国能够完全掌控的稀土供应链,意图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严重依赖。

抢囤关键矿产储备。

近期美国国防部下属的国防后勤局(DLA)动作频频,大量收购中国限制出口的多种关键矿产,加速扩充美国的国家储备。

根据 DLA 最近发布的采购意向,五角大楼计划从美国锑业公司(USAC)采购 5 亿美元的钴、2.45 亿美元的锑,并从一家未披露名称的公司采购 1 亿美元的钽。

同时,DLA 还将从力拓集团及在中国设有办事处的跨国化工制造商 APL Engineered Materials 联合采购 4500 万美元钪。

上述矿产是生产导弹电池核心、弹药阻燃剂、雷达芯片、高强度合金等军用产品的关键材料,具有较高的战略储备属性。

五角大楼此次大规模采购多种战略矿产,反映出美国在关键矿产问题上的焦虑感显著上升,意图抓住中国本轮稀土出口管制政策落地前的窗口期,抢囤一批急需的稀土资源。

特朗普会见美国矿工。

拓展全球稀土来源。

美国积极寻找中国之外的稀土供应来源,依托传统盟伴体系,以安全交易、关税胁迫撬动非洲、东南亚等稀土资源丰富的关键区域。

美国牵头 G7 及澳大利亚、印度等 31 国组建 " 关键矿产联盟 ",今年 9 月启动 50 亿美元 " 全球稀土勘探基金 ",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地全面勘探关键矿产资源。

借调停俄乌冲突之机,特朗普政府强迫乌克兰签署《美乌重建投资协议》,攫取乌克兰关键矿产资源开采权。

在非洲,特朗普政府大搞 " 矿产换安全 ",推动刚果(金)与卢旺达签署全面和平协议,向马里提供反恐安全援助,通过交易式外交获得非洲部分钴、锂等矿产控制权。

在东南亚,特朗普政府又插手缅甸国内冲突,谋求控制克钦邦稀土资源;以削减关税为筹码,推动印尼开放镍出口禁令。

不难看出,美国软硬兼施从全球获取稀土矿产,就是为了加速推进关键矿产供应 " 友岸外包 " 布局,实现矿产来源 " 去中国化 "。

提升本土稀土产能。

在打造全球稀土供应链的同时,特朗普政府还极力谋求稀土技术突破、提升本土稀土产能,意图在关键矿产上实现绝对的自主可控。

立法层面,美国会密集出台了《稀土磁体安全法案》《战略矿产法案》《关键矿产投资税收现代化法案》《恢复稀土基本能源和本土安全储备法案》等一系列法案,在法律层面为实现稀土自给提供有力支撑。

资金层面,美政府推动财政资金向稀土领域重点倾斜," 大而美法案 " 专门划拨 75 亿美元用于关键矿产投资,为本土矿产开发提供资金支持。

近期,美国国防部宣布向美国本土唯一稀土矿产和精炼公司 MP Materials 投资 4 亿美元,获得其 15% 股份,成为该公司最大股东,同时还以中国市场两倍的价格,与该公司签署了钕镨产品保底收购价协议。

MP Materials 公司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  MP Materials 稀土矿。

技术层面,美发动国内外稀土领域科研力量,全力提升稀土精炼技术,谋求降低甚至摆脱对中国技术的依赖;探索稀土循环利用与技术替代路径,试图研发无稀土磁铁,从根子上实现 " 去稀土化 "。(另见本号文章《最近,全球刮起了 " 去稀土化 " 的旋风 ..》)

显然,美国已将提升本土稀土产能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政府直接下场,通过推出强力产业政策、直接入股稀土企业等方式,加速打造形成稀土自给能力。

美国 " 稀土自主 " 仍然面临两大困境。

尽管特朗普政府在稀土领域的系列措施声势浩大,但短期内仍难撼动我优势地位,其供应链自主化、供给本土化仍面临两大困境。

短期内开辟新的供应渠道几无可能。

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分工日益完善,美国为降低生产成本,选择减少国内关键矿产供应,转而依赖国际市场,特别是大量从中国进口廉价稀土资源。

美地质调查局数据显示,截至 2023 年,美从全球进口的稀土资源中,约有 70% 来自中国,且在 51 种关键矿产供应中有 31 种高度依赖中国。目前美唯一在产的稀土矿芒廷帕斯矿虽品质较优、储量较大,但多为轻稀土,重稀土严重缺乏。

在当前全球稀土市场供应有限情况下,美要在短时间内摆脱中国,实现进口替代几无可能。

中国在全球稀土磁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同时,受俄乌冲突、缅甸乱局等地缘因素影响,美国寄予厚望的 " 矿产换安全 " 战略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例如,美乌 " 以援换矿 " 协议涉及的利沃夫州开采至今尚未启动;缅甸稀土运输则需要穿越多个 " 民地武 " 交火点,运输成本成倍增加。

稀土技术突破绝非一日之功。

当前,中国稀土在产业链各环节均具备明显优势,涵盖开采、冶炼、分离及材料制造等,并非单一技术点领先。

数据显示,中国手握全球 70% 以上的稀土专利技术,稀土分离成本约为美国的 1/3,更垄断了全球重稀土精炼全部核心技术,是唯一能规模量产 6N 级纯度(99.99%)重稀土的国家。

反观美国,近年来制造业的全球占比持续下降," 空心化 " 趋势愈发明显,在稀土开采、精炼和加工等环节技术水平均较为落后,缺乏从矿石到磁体的基础加工线,且完全不具备重稀土提纯能力。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美国想要实现稀土技术的赶超升级,要恶补 " 勘探 - 采矿 - 浓缩 - 分离 - 冶炼 - 磁体制造 - 回收循环 "7 大环节的技术短板,至少需要 15 至 20 年时间,很难在短期内见效。

由此观之,特朗普想 " 让稀土再次伟大 ",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