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拿下多个“第一”,上海徐汇做对了什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10月16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新闻发布会,围绕“建设新徐汇、奋进新征程”主题,徐汇区介了“十四五”期间建设发展成果。

从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披露的“成绩单”中,不难读出徐汇经济社会发展的“含金量”:过去五年,徐汇全栈布局AI产业,正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高地,已集聚1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755家大模型企业和62个备案大模型(占上海市61%),总产出达千亿规模。

上海西岸,徐汇滨江。徐汇区 图

在经济发展上,五年来徐汇区域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台阶,预计突破4000亿元,总量居上海中心城区第一。民生方面,“三旧”变“三新”民心工程使约21万户居民受益,加装电梯1330台数量连续三年位列上海第一。

16日下午,澎湃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上海徐汇区,走进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孵化器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会,以及枫林街道宛南六村居民区,探寻徐汇区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奥秘。

点燃人工智能创新“核爆点”

近年来,以“模速空间”为代表,人工智能已成为上海徐汇经济社会发展最闪亮的名片。

上海“模速空间”。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2023年下半年,徐汇区38天建成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点燃人工智能创新“核爆点”。目前,“模速空间”已吸引200余家企业入驻,入孵企业估值超百亿。在“模速空间”带动下,徐汇全区已集聚1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755家大模型企业和62个备案大模型(占全市61%),总产出达千亿规模,正在加快建成全国人工智能高地。

“模速空间”这样的创新孵化器,在徐汇还有不少。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也是徐汇区第一梯队的高质量孵化器,聚焦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建立了“源头创新+投资+孵化+产业化”机制,推动大量“硬科技”企业茁壮成长。

奇绩奇坛上海校友会位于上海徐汇区,漕河泾开发区。

奇绩创坛合伙人栾运明告诉澎湃新闻,奇绩创坛上海校友中心现已落地企业超60家,其中40家企业已向市场推出产品,并触达欧洲、美国海外市场。奇绩创坛围绕顶尖科学家构建孵化生态,从全球选拔青年创业人才,每期从5000多个报名项目中筛选录取1% 左右的项目。

语核科技是入孵企业之一,该公司创始人翟星吉说,团队2023年创业,当时有创新技术,但缺少资金和经验,这也是很多初创科技企业面临的困难。被奇绩创业营选中后,仅仅两年时间,语核科技经历了快速成长。

“现在我们合作的客户基本都是大企业,比如已和上海仪电、中远海运重工等建立合作关系,用基于大模型的智能体改造企业的业务流程。”翟星吉说,2025年语核科技营收预计达1000万元,2026年预计达3000万元,发展势头很好。

位于徐汇区南部的上海北杨人工智能创新小镇9月也已亮相,这个AI小镇围绕上海创智学院已集聚一批高校联合创新中心,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设立了20亿元的“上海徐汇人工智能青年创业基金”,为创业者提供早期支持和全周期服务,预计2026年年底将会集聚超万名人才从事人工智能产业。

北杨人工智能小镇。徐汇区 图

徐汇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说,一方面,徐汇服务国家战略,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创智学院相继落地,浦芯研究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蓬勃发展,一批高校创新主体加速集聚,人才密度、创新浓度持续提升。

另一方面,徐汇完善创新生态,设立区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与高水平科研机构和领军企业合作,打通成果转化的裉节堵点;布局建设六大科创街区和20家高质量孵化器,加大知识产权、人才、金融等服务和要素支撑,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系统。

连跨两个“千亿”台阶

“十四五”期间,徐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台阶,预计突破4000亿元,总量居中心城区第一,人均GDP翻了一番;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00亿元,增量超百亿。

在这份亮眼的成绩背后,徐汇发展的秘诀在于全力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发展大局,重点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改革开放三方面协同发力。  

王华说,“十四五”期间,徐汇立足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打造四大千亿级战略产业集群。第一个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数字经济产业集群,依托信息产业基础集聚了一批标杆企业。第二个是以生物医药为抓手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徐汇临床资源丰富,还集聚了一批国内外龙头药企,“十四五”以来累计有198款药械产品获批上市,产业规模已超千亿。

第三个是以艺术传媒为引领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产业规模已超1500亿。第四个是以金融科技为先导的科创金融产业集群,产业规模近千亿,先后落地了国家集成电路三期人工智能子基金、上海人工智能母基金等,成功入选首批股权投资集聚区。

开放型经济也是徐汇一大特点。地处上海中心城区,徐汇外资企业近3400家,全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外资研发中心174家,总量居于上海中心城区第一。近年来,徐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2024年在全市率先推出“重点企业服务包PLUS计划”,2025年又推出面向优质中小企业的“千帆计划”和面向全区市场主体的“企事快办”机制,快速有力响应各类企业诉求。

漕河泾开发区。徐汇区 图

这几年,徐汇还布局了大徐家汇、徐汇滨江、漕开发拓展、徐汇中城、华泾门户“五大功能区”。特别是徐汇滨江功能区,近几年发展飞快,深受海内外年轻人喜爱,正在建设世界级滨水区。

2023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性一类中心——国际STEM教育研究所就落户在徐汇滨江。五年来,西岸传媒港、数字谷、金融城、数智中心等高能级功能组团整体规划、次第呈现,西岸梦中心、西岸大剧院、西岸国际会展中心等新地标串珠成链,黄浦江西岸更加流光溢彩。

民生投入规模翻一番

走进宛南六村,如今该小区已实现43台电梯加装全覆盖,并同步实施了外立面更新改造与美丽楼道建设,更统筹推进架空线入地、雨污分流、垃圾库房升级及亲子健身广场等多项工程。

10月16日,徐汇区宛南六村居民区。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居委书记孙嵘捷说,宛南六村建于上世纪70年代末,过去因硬件设施老旧,难以满足953户家庭、约3800名居民的生活需求。这几年软硬件全部实现升级,各类公共空间和服务更好满足居民需求,社区还开设了老年人学习课程,组织邻里文化活动。

改造后,居民在宛南六村公共空间活动。徐汇区 图

城市更新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曹立强说,徐汇区坚持财力一分增长、民生一分改善。“十四五”末,徐汇区民生投入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一番,让市民共享改革发展红利。

徐汇现有各类住宅小区985个,老旧小区占3/4。不少小区设施老化、配套不全,有的老百姓还住在厨卫合用、屋顶漏水的房子里。“十四五”期间,徐汇区推进“三旧”变“三新”民心工程,几年来,约21万户居民从中受益。

针对集中的居住困难区域,徐汇主要采取旧改征收,既让老百姓实实在在获益,也为城区发展打开新空间。“十四五”期间徐汇区先后完成龙华西路334弄、长桥新村、东安一二村等多个旧城区改建项目。

2024年10月,东安一、二村居民集体搬迁。徐汇区 图

针对零星、分散的居住困难小区,徐汇主要采取“原拆原建”,分为原址改建、拆除重建两种。比如,原址改建的龙华西路90弄、漕溪一村、零陵小区三期等一批项目已顺利完工。拆除重建的康健路341弄,从启动到居民回搬用时不到一年。2025年国庆前,徐汇又交付了漕溪三村项目,田林路65弄、天钥新村六期、漕溪二村等项目都在稳步推进。

“十四五”期间,徐汇打造了区、街镇、家门口三级养老服务网络。街镇层面重点打造40家党群服务中心邻里汇,集成养老、医疗、助餐、助浴等八大功能,日均服务6万人次。尤其是社区食堂,徐汇首推老年人就餐折扣“不限户籍、全区通享”,深受好评。

在居民家门口,徐汇建成了60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210个社区睦邻点和14个“物业+居家养老”服务站,率先实现“10分钟养老服务圈”全覆盖。特别是“物业+居家养老”服务站,徐汇统筹物业企业与第三方专业资源,为老年人提供“维修、家政、护理、照料”四方面100多个服务项目,包括居民呼声很高的陪诊服务,目前已完成服务4.5万单、覆盖4000多户家庭。

依托区域人工智能产业优势,徐汇在西岸还打造了全国首个“AI+养老”体验馆,老年人可以在这里体验、选购陪伴型机器人、纳米助浴等“黑科技”产品。全区已有2万余户老年人家庭安装了睡眠监测、燃气报警器等“智慧安全四件套”,724小时监测并联动处置老人家中发生的燃气泄漏、意外跌倒等紧急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