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月17日)市场盘整,揽尽有色金属行业龙头的有色龙头ETF(159876)早盘冲高,场内价格一度涨超2%,后随市回调,震荡走弱,最终收跌1.69%,全天成交额5774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10月16日,有色龙头ETF(159876)最新规模6.06亿元,10月以来的日均成交额1.22亿元。在全市场跟踪同标的指数的3只ETF产品中,规模、流动性高居首位。

  成份股方面,铜业龙头逆市涨停,锂业龙头涨超2%,锂业龙头亦涨逾2%。值得关注的是,涨幅前十大成份股中,黄金龙头占据5席,其中,涨超3%,涨逾2%,等个股跟涨。另一方面,跌超7%,跌逾6%,跌幅居前,拖累指数表现。

  有色龙头ETF(159876)标的指数涨幅前十大成份股

  消息面上,国际金价冲击4400美元/盎司,可能有三大因素刺激金价节节攀升:

  1、美联储降息周期内,金价往往有强势表现。摩根士丹利表示,回顾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历史,平均而言,在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始后的60天内,黄金价格上涨了6%,因为降息将使得黄金这类非收益性资产更有竞争力。

  2、美国政府“停摆”所带来的避险情绪。因美国两党未能在医保相关福利支出等方面达成一致,10月1日起,美国联邦政府时隔7年后再次“停摆”。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政府的“停摆”将大幅放大全球宏观与经济增长层面的不确定性,避险情绪增大黄金购买需求,推升金价。

  3、逆全球化大背景叠加美债信用风险短期难以化解,去美元化进程中的储备货币多元化或仍支撑全球各国央行购金需求。截至今年6月末,世界黄金协会的数据显示,全球官方黄金储备达36274吨,创下历史新高。中国央行已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截至9月末中国官方黄金储备为7406万盎司。

  金价有望冲击6000美元?尽管黄金已录得可观的涨幅,不少机构对于金价的未来走势,仍然十分乐观。华尔街大行美国银行给出的预测更加激进,该机构认为,黄金价格有望在明年春季冲击6000美元。美银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黄金资产在全球投资机构和私人客户资产配置中的占比仍然偏低,分别仅为2.3%和0.5%,这表明市场对黄金的结构性多头配置并不拥挤。

  世界黄金协会最新表示,从战略层面看,黄金的总体持仓依然处于低位。据世界黄金协会制作的数据表,目前散户黄金投资占全球资产的比重在2%以下,央行黄金占外汇储备总量的比重在30%以下,两者占比均远未触及1980年的历史高位。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与其押注黄金这单一赛道,不如放眼布局有色金属整个板块。值得关注的是,稀土、锂、铜等细分方向亦有利好催化:

  1、稀土方面,三季报业绩将成市场“试金石”。三季报净利润预增272.54%-287.34%、三季报业绩预增696.82%-782.96%,稀土企业受益于价格上涨及产能释放,业绩增速显著。指出,作为高端制造核心资源,稀土供需两端共振格局已形成,中长期业绩有望持续上行。

  2、锂方面,我国科学家成功攻克全固态金属锂电池的“卡脖子”难关,让固态电池性能实现跨越式升级,有望打开高端锂需求空间。赣锋锂业等龙头企业通过自有矿山实现锂盐自给率超50%,吨成本较外购低20%-30%,在锂价低谷期仍能维持毛利率 8%-10%。强调,具备低成本资源的企业更具韧性。

  3、铜方面,铜供应扰动,推升价格。指出,全球第二大铜矿(印尼Grasberg)事故停产,或导致今明两年的全球铜矿供应预期急剧收紧,铜作为能源转型以及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中的关键金属,在供需紧平衡与金融属性强化双轮驱动作用下,铜价上涨。

  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认为,有色金属作为全球定价品种,是本轮大宗商品牛市的主力军。一方面,在中长期资本开支周期推动下,有色已经进入中长期供给紧张的价格上行大周期;另一方面,全球制造业投资周期持续上行,叠加逆全球化下对于战略金属资源的储备需求,将持续提升对于有色金属的需求;当下国内宏观面触底回升逻辑进一步强化。多重逻辑叠加下,有色或成为本轮慢牛行情的核心品种,未来一到两年,首先看好工业有色、小金属和黄金。

  【未来产业“金属心脏”,现代工业“黄金血液”】

  不同的有色金属,景气度、节奏与驱动点并不一致,分化在所难免,如果看好有色金属板块,一个比较轻松的思路是通过全覆盖来更好地把握整个板块的贝塔行情。揽尽有色金属行业龙头的有色龙头ETF(159876)及其联接基金(A类:017140,C类:017141)被动跟踪的中证有色金属指数,铜、黄金、铝、稀土、锂行业权重占比分别为27.6%、14.5%、13.1%、10.4%、8.4%,相对于投资单一金属行业,能够起到分散风险的作用,适合作为投资组合的一部分进行配置。

  风险提示:有色龙头ETF及其联接基金被动跟踪中证有色金属指数,该指数基日为2013.12.31,发布于2015.7.13,指数近5个完整年度的涨跌幅为:2020年,35.84%;2021年,35.89%;2022年,-19.22%;2023年,-10.43%;2024年,2.96%,指数成份股构成根据该指数编制规则适时调整,其回测历史业绩不预示指数未来表现。本文中指数成份股仅作展示,个股描述不作为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也不代表管理人旗下任何基金的持仓信息和交易动向。基金管理人评估的该基金风险等级为R3-中风险,适宜平衡型(C3)及以上的投资者,适当性匹配意见请以销售机构为准。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投资人须对任何自主决定的投资行为负责。另,本文中的任何观点、分析及预测不构成对阅读者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亦不对因使用本文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负任何责任。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代表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