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图片取自网络)

民众党前主席柯文哲因京华城案被羁押 1 年后,以 7000 万新台币交保返家。这位曾经的顶尖医生、台北市前市长刚刚回家没多久,就受到 " 台湾特色产业 " 的 " 接风洗尘 "。柯妻陈佩琪爆料,柯文哲在使用电脑时遭遇电信诈骗,察觉时已经来不及,她紧急找银行挂失信用卡。

该消息被不少岛内媒体报道,但关键的新闻点,不在诈骗,而在柯文哲。因为在台湾,诈骗常有,而柯文哲被骗不常有。有分析认为,柯文哲被骗是吃了被关一年的亏,一般人看到类似信息都会想到是诈骗。

柯文哲的不幸遭遇令人遗憾,但更让人心疼的是台湾民众对诈骗套路的熟悉程度。这意味着台湾社会苦诈骗久矣,但再久、再苦,还是没有根治之法,还要继续与无处不在、不择手段的电信诈骗 " 智斗 "。

数据显示,2020 年台湾诈骗案件已超过 2.3 万件,受损金额 42 亿新台币。民进党当局扛起 " 打诈 " 大旗,投入重金整治。三年后的 2023 年,台湾诈骗案件数量上升至 3.7 万件,受损金额也翻了一倍还多,达到 89.4 亿新台币。民进党当局一边被舆论痛扁,一边继续投资打诈,结果 2024 年,全台诈骗案激增至 12 万件,受损金额达 502.5 亿元新台币,是 2020 年的 11.9 倍。一时让人分不清,民进党的打诈措施究竟是在打击犯罪,还是在扶持犯罪。

赖清德执政后,台湾诈骗案数量和被骗金额 "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根据台警政部门的统计,仅 2025 年上半年,岛内民众因诈骗受害金额高达 480 亿元新台币。诈骗集团用半年时间就干出了差不多去年一年的绩效。

为什么台湾电诈越打越多?归根结底,民进党当局在打假球。统计显示,过去 6 年来,有 80 万件涉及加重诈骗的判决案例,真正被判处 3 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比例却只有 0.2%,等于 1000 个诈骗犯,只有 2 人会被判处比较长的刑期,绝大多数人都只是轻放轻纵,不仅没有震慑效果,甚至还有激励效应。

有报道指出,一些民进党政客与电诈集团也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据 2025 年 5 月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发布的专项报告,台湾地区已明确成为东南亚网络诈骗活动的核心洗钱中心。当人们将电诈嘲讽为 " 台湾特色产业 " 之时,殊不知,岛内当权者还真就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对于台湾社会而言,民进党不倒,可能电诈永远治不好。(文 / 关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