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精准有效的金融政策,从贷款支持方向、 政策优惠力度等多维度,构建全方位支撑体系,引导金融资源持续向乡村倾斜。

  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先行区,东北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始终牵动国家战略大局。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农业大省,辽宁省坐拥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截至今年 6 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 7802.23 亿元,同比增长 2.47%,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4.77 个百分点; 余额较年初新增 597.4 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 35.72%。

  国有大行是中国金融的风向标,在支持乡村产业振兴和农民增收致富中发挥关键作用。坚守主责主业,持续提升乡村振兴金融服务质效,在辽宁这片黑土地上,与当地农户以“合伙人 ”姿态携手前行。

  信贷“及时雨”

  农行始终以万千农户的金融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信贷资源配置,让金融“活水”精准流向乡村领域。

  盘锦市水稻种植户冯素云对此深有感触,她表示:“我在 2017 年遭遇经营困难,那时候,育苗棚被大风刮倒,资金周转不开,便前往农行咨询了贷款,其间,客户经理进行了实地走访,在了解经营情况后发放了 20 万元贷款,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 ”

  自 2017 年以来,农行辽宁盘锦大洼支行为冯素云累计办理农户贷款 450 万元。而冯素云的水稻种植规模也从 2017 年的 100 亩地扩至 500 亩地,销售额超200 万元,净利润达 55 万元。

  农行“及时雨”式的信贷支持,在辽宁乡村随处可见。朝阳市 56 岁的付汉兵从事大规模包地种植十余年,规模已从最初的300 余亩,扩展至现今的 1900 余亩,主要种植谷子和玉米。

  谈及贷款经历,付汉兵称:“ 以前贷款不容易,借 50 万也需要找人担保,别人不放心,自己也怕投资失败。但租地、化肥、农药、员工等都需要‘真金白银 ’,资金需求非常大。 ”

  他第一次办理银行贷款,是在农行辽宁朝阳建平支行到农村入户宣传时,当时觉得利息优惠,政策也好,便选择向该行贷款,授信金额已从起初的 50 万增至目前的 200 万,后来也不需担保了,直接可以办理信用贷款。

  在盘锦市,尤玉祥家的鹏跃米业有限公司也从小规模米厂,逐渐升级为龙头企业,经营范围涵盖粮食加工、食品生产和销售等。他表示:“粮食储备的顺利实施离不开资金保障,银行贷款能有效缓解短期流动性压力,确保供应链稳定运行,之所以选择农行,主要是因为服务好、效率高。 ”

  图:盘锦市鹏跃米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及仓储

  农行辽宁盘锦大洼支行副行长顾成介绍,农行主要聚焦当地小微企业核心需求,提供双重价值赋能,一是优化信贷流程,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企业资金需求在合规前提下实现全程提速;二是严格执行央行基准利率政策,不进行上浮加价,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

  谈及近年经营成果,尤玉祥介绍,贷款发放后,公司生产规模从年加工水稻能力5 万吨扩至如今的 20 万吨,销售收入则从最初的 1 亿元,增至当前的 5 亿元。

  依托辽宁各地资源禀赋特征,农行辽宁分行还针对性推出各类特色信贷产品,包括“海参 e 贷 ”、“辽担玉米贷 ”、“粮农 e 贷 ”、“粮贸e 贷 ”等新产品。

  以“海参 e 贷 ”为例,其是一款专为海参养殖产业量身定制的金融产品,旨在精准扶持海参养殖户的生产经营,担保方式采用信用、抵押等方式,依据借款人年经营收入按比例匹配预授信额度,最高授信可达 1000 万元,贷款利率根据客户实际情况执行差异化金融支持。

  农业生产就像一场“赶时间的赛跑 ”,每一步都少不了资金支持。农行不做“柜台里的银行 ”,而做追着农时跑的“信贷合伙人 ”,将资金精准送至农户最急需用钱的节点。前三季度,共组建了457支“建档突击队”,整村推进农户信息建档,走村入户、送贷上门。

  担保“定心丸 ”

  凌海海域是全国纬度最高、水温最低的海域,盛产海参、对虾、白蛤、文蛤等海产品,为辽宁水产养殖大县。不过,海参养殖周期长、投入大、风险高等特点,也让很多养殖户面临“有技术、无资金、难担保 ”的困境。

  图:锦州凌海市近万亩海参、对虾、白蛤等海产品人工养殖区域

  2023 年,农行辽宁锦州分行联合担保公司出台海参产业集群服务方案。据农行辽宁锦州分行乡村振兴金融部总经理彭飞介绍,尽管凌海当地的一些海参小微企业具备丰富的养殖经验和稳健的抗风险能力,且在养殖领域占据优势,但抵押资产缺失、担保条件严苛等,仍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瓶颈。为支持凌海市海参特色产业发展,分行针对当地海参小微企业搭建产业集群,整体授信额度达五亿,有效解决了企业“融资难担保难 ”困境。此外,粮食、杂粮两个产业集群也有整体服务方案。

  张根是凌海市有名的海参养殖大户, 自 2012 年开始经营海参、对虾等海产品养殖、销售。在农行辽宁凌海市支行 2016 年为张根投放首笔贷款后,先后陆续通过房产抵押、辽宁省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信用等形式为其投放农户贷款 3 笔、金额 343 万元,其中信用方式占比近50%。

  图:农行辽宁锦州分行工作人员走访凌海市海参养殖户

  农行辽宁凌海市支行工作人员表示:“现如今,张根的养殖规模已发生较大变化,2016 年育苗室原面积为2000 平米,通过我行贷款支持后,现育苗室面积超过 6000 平米,另外还新建了一座海参加工厂。 ”

  农户贷款难,难在“手中没硬货抵押 ”。农行聚焦农业农村有效抵押介质缺失、广大农民“融资难 ”“担保难 ”问题,在创新设施设备、渔船、牲畜活体等多元担保方式,在盘活更多农业资产资源的同时,持续推动农村信用创建成果转化,做大纯信用贷款规模。数据显示,今年 9 月末,农行辽宁分行农户信用贷款占比超70%、同比提升1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农行还持续做大纯线上贷款规模,成为同业首家与辽宁农业担保公司开展“银担直连 ”的银行并投放贷款 10 亿元,全方位、高效率满足农户多业态融资需求。

  政策“赋能站”

  如果说信贷“及时雨”精准滴灌的是田间地头的个体农户,担保“定心丸”稳固的是一个个具体产业的信心,那么政策“赋能站”承载的,则是为整片黑土地蓄势赋能的发展生态。

  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一系列精准有效的金融政策, 引导金融资源持续向乡村倾斜,为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注入强劲动力。将政策红利转化为发展动力,是农行与农户成为“合伙人 ”的核心要义。通过各项惠农政策,既能让农户享受到真金白银的优惠,也能让银行借着政策东风扩大规模、增加收益。

  农行辽宁分行坚持向县域农村客户减费让利,对普惠涉农、粮食领域、种业贷款等实施定价优惠政策,对“三农 ”客户执行更为优惠的贷款利率,实施开户结算等费用减免。

  与此同时,农行辽宁分行紧跟中央投资方向和辽宁增资扩产需要,对“十四五”规划中辽宁省191个省级央地合作重大项目实现高效服务覆盖,作为“银团牵头行 ”“业务主办行 ”,通过创新“一户一专班”精准服务模式与“四快”工作机制(快对接、快受理、快调查、快审批),已完成授信审批1218亿元、额度稳居当地金融机构首位;累计投放贷款超204亿元,支持振华石油、秦沈高速等标志性项目落地实施。这些重大项目的推进,不仅构筑了区域经济的骨架,更通过完善产业链、畅通物流网、提升区域价值,从根本上改善了大到如尤玉祥的米业,小到张根的海参养殖场、每一个种植户的长远发展环境。

  从信贷精准滴灌到担保破解瓶颈,从政策红利传导到银农收益共赢,“农行与农户 ”这对“合伙人 ”也将继续并肩前行,让更多致富梦想在黑土地上生根发芽,让共同富裕的图景在辽宁乡村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