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金融一线消息,2025外滩年会于10月23-25日在上海市黄浦区召开,主题为“拥抱变局:新秩序新科技”。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刘斌出席并参加外滩圆桌“上海跨境金融服务能级提升:创新实践与国际协作”。

国家外汇局在推进外汇制度型开放和优化外汇服务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效。刘斌介绍了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推动外汇领域制度型开放方面的一些做法和措施。
从数据来看,2024年,上海涉外收支总额达到4.9万亿美元,接近5万亿美元,是2019年的三倍,占全国总量的35%,超过三分之一。2024年上海的人民币跨境收付总额为3.1万亿美元,是2019年的4倍,占全国业务总量的42%。这不仅是上海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的重要体现,更是中国金融体系深度融入全球市场的重要标志。
“在这一过程中,外汇局始终坚持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加强高质量政策供给。”刘斌进一步介绍道。
第一,稳步扩大金融市场开放。上海集聚了全国性的股票、债券、货币、外汇、黄金、期货等金融市场。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强境内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完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有效提升了外资来华投资的吸引力和活跃度。目前,我国债券和股票市场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二,并被纳入多个主流国际指数。境外主体持有的人民币金融资产规模已超过10万亿元人民币,有效增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第二,出台了一系列首创性、引领性的跨境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政策,这也是对刚才屠市长所提到的“制度型开放”探索的具体实践。我们结合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等国家战略实施,支持上海在全国率先开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率先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等政策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上海经验”。
第三,积极支持上海加强总部经济建设。目前已有170家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资金池,集中管理的外债额度达2500多亿美元,境外放款额度达800多亿美元,企业全球资金管理效能显著提升。
此外,在推动业提升外汇服务质效方面,我们借鉴“风险为本、全流程展业”的国际通行做法,指导上海多家银行开展外汇展业改革。目前,上海辖内已有8家银行总行完成展业改革,23家在沪分行落地展业业务。银行在落实“了解客户”和尽职审查的基础上,对优质客户无须单证逐笔审核,使外汇业务办理时间缩短50%以上。
总体来看,通过制度性改革、持续性创新、流程再造、科技赋能和信用评估体系建设,我们能更好地统筹便利化与防风险,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