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城市的脉搏由数据定义,历史的记忆面临算法的冲刷,我们理想中的智慧城市,将走向何方?10月24日,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展区“智域漫游”在静安市北国际科创社区正式启幕,展览将持续至12月24日。

正如策展人、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张承龙所言:“这不仅仅是一场艺术展览,更是一次为期两个月的、关于未来城市公共性的深度探索。”​

工业遗迹:在艺术与科技中新生 ​

展区所在的市北国际科创社区,藏着上海工业史上的璀璨记忆。这里曾是彭浦机器厂的原址,诞生过新中国第一台大型天线座,见证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工业的黄金时代。如今,4栋风格鲜明的老厂房在城市更新中被悉心保留,与喜马拉雅总部、风语筑等科技企业的现代化建筑形成奇妙对话。​

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静安展区“智域漫游”开幕。

“从2019年的‘流域邂逅’到今年的‘智域漫游’,我们与静安连续合作四届空间艺术节,始终坚持从公共艺术现场出发。”张承龙介绍,选址彭浦机器厂遗迹并非偶然,“这里一边是承载历史的工业肌理,一边是云集AI、生物科技企业的科创高地,恰好能诠释‘量子城市’中科技与空间的关系,更能体现静安的科技人文关怀。”​

展区规划巧妙延续了场地记忆:A区位于彭浦机器厂原址老厂房,保留着斑驳的水泥柱肌理;挑高极高的B区廊道曾是机械装配车间,如今成为大型装置的理想展场;C区户外草坪则是当年厂区的闲置空地,现已化身市民休闲与艺术互动的核心区。“三个展区均是完全开放的户外场地,对作品呈现是很大挑战,但也让艺术真正融入自然与生活。”张承龙坦言。​

艺术漫游:无门槛的公共对话​

“‘智域漫游’的重点在‘智’与‘游’——‘智’是对科技的认知与拓展,‘游’则希望市民能在空间中漫无目的地邂逅惊喜。”为了避免小体量作品在开阔场地中“失焦”,策展团队选取了一些大体量、呈现方式丰富的作品,多维度表现主题。张承龙用了个生动的比喻:“就像把樱桃放进鱼盘会不起眼,我们必须让作品体量撑得起场景。”​

本次展览汇聚20余组作品,涵盖公共艺术、插画、城市家具等多种形态,动线设计层层递进,引导观众步入一场科技与艺术交织的漫游叙事。

从作为“漫游装置实验场”的B区启程,观众踏入一个科技与幻想交织的世界。《洄代新序》大胆打破时空壁垒,唐人与现代玻璃幕墙好奇对望,完成一场穿越千年的文明共舞;《申兰絮语》邀请观众通过吹气与手势,让上海市花白玉兰在屏幕上绽放。继续深入,不妨驻足于悬吊于空中的《Space O奇异空间》,作品以流动的牛津布与光影构建出轻盈的梦境;《七步的叠态》则通过水相、莲池与琉璃态交织出一条可穿行的“水晶宫”通道,引导观众在行走中思考存在与意识的多维展开。

《申兰絮语》

《Space O奇异空间》

《七步的叠态》

步入C区户外草坪,艺术装置与绿地景观相映成趣。《风的漫游》将无形之风化为可见的数据韵律;《管见之荡循环新生》用钢铁与竹筒的巧妙嵌合,探讨着循环再生的永恒主题。

C区将城市绿地与公共艺术装置结合。

最具亲和力的当属A区的插画展区。作为中国美协“插画100”计划的延伸,“风起海上・绘见中国”插画项目为硬朗的工业遗产空间注入了感性的色彩。青年艺术家们用画笔回应历史,将神话异兽、童年记忆与个人成长故事,烙印在曾经的厂房肌理之上。《山海经西次三经》中的奇珍异兽在此苏醒,《大小勇敢家》与《星图稚梦》讲述着关于勇气与成长的细腻故事。浏览之余,观众也可以与《鼓点》《云朵回廊》等充满巧思的城市家具进行互动,亲身感受艺术如何无缝融入日常生活。

A区将插画转化为公共艺术,极具亲和力。

“插画的优势在于无欣赏门槛,颜色好不好看、形象生不生动,普通人一眼就懂。” 张承龙强调,这正是为周边居民量身打造的,“空间艺术本该有温度,坚硬的工业遗迹需要柔性的艺术来软化。”​

社区共生:让科创园区成为居民客厅​

“我来考察时发现,周边居民很少走进这个科创园区,但这块区域周边明明有住宅、人才公寓和国际学校,本该是开放的生活空间。”张承龙表示,希望城市空间艺术季的入驻,打破园区与社区之间的壁垒。为此,展览不仅全程免费开放,更设计了多重居民互动场景:高低错落的展台适配老人与儿童,《鼓点》《云朵回廊》等城市家具可供市民休憩玩耍,插画作品、装置则邀请亲子家庭共同欣赏参观。​

城市家具装置色彩鲜艳,可供市民休憩玩耍。

这延续了张承龙一贯的策展理念:“公共艺术70%在做‘公共’,30%才是‘艺术’,必须和在地环境发生联系。”此前他在临汾路社区策划展览时,就曾根据老年人口占比高的特点,用老物件插画唤起集体记忆,如今在市北,他同样期待艺术能成为桥梁:“天气好的时候,这里太适合家庭散步了。我们希望居民把这里当成客厅,员工午休能来放松,孩子放学后能来逛展。”​

本次展览是一次科创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展区毗邻喜马拉雅总部,双方合作以声音为媒介,将线上内容与线下展览紧密结合,开创性构建了“1+5+N”的联动模式:以喜马拉雅声音算法艺术为核心,联动市北高新园区内五大前沿科技展馆,并结合多场美育公教活动,共同编织了一个名为“云数智链”的展示与体验网络。观众可以在欣赏算法生成的艺术作品后,移步至联动科技馆,直观了解其背后的AI、区块链等技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