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存款利率继续下滑。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的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9月,银行整存整取存款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0.944%,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147%,1年期平均利率为1.277%,2年期平均利率为1.367%,3年期平均利率为1.688%,5年期平均利率为1.519%。和上个月相比,3个月期下降0.1BP,6个月期下降0.2BP,1年期下降0.1BP,2年期下降0.1BP,3年期下降0.4BP,5年期下降0.1BP。
今年以来存款利率一直处于下降通道, 中长期利率全面进入“1时代”,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5年期限的平均利率和3年期限的平均利率倒挂的情况依然明显。

中期长期存款利率倒挂依然存在
对于9月存款利率进一步下降,市场认为是预料之中,主要的压力在于净息差的压力持续存在。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去年底、今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商业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52%、1.43%、1.42%,虽然降幅有所收窄,但是整体来看,都处于不断下滑的过程中。
2024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两度下调。相应的,国有大行也引领银行业两轮存款利率下调,而今年迄今为止,仅5月20日LPR与存款利率同步调降。
10月20日,央行公布10月LPR:5年期以上LPR为3.5%,1年期LPR为3%,较上月维持不变,LPR两个品种已连续5个月“按兵不动”。多家机构分析,主要源于上半年宏观经济稳中偏强,短期内通过引导LPR报价下调强化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不高,预计四季度初前后央行有可能实施新一轮降息降准。
存款利率下调已经不是新鲜事,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长短利率倒挂的情况屡屡出现。 如9月份,银行整存整取存3年期平均利率为1.688%,5年期平均利率为1.519%,5年期的利率明显低于3年期。
其实从2024年开始,这种情况就持续出现。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的分析师艾亚文认为,当前储户存储长期存款的意愿强烈,银行通过下调中长期存款利率,优化负债结构,应对存款定期化带来的成本上升问题。
开源证券分析师刘呈祥的观点表示,存款定价变化有优化负债结构的考虑。2025年内到期的高息长定存较多,而息差压力较重,因此银行主观上有引导存款短期化的意愿,采用“做短压长”的策略,操作上可能通过给予短期定存激励,引导客户存款由中长期向短期分流。银行负债策略隐含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预期。从历史规律来看,长期限定存的挂牌利率下调幅度较大,因此若银行预期存款定价有进一步下调可能,将避免在降息环境中吸收过多长期存款。
中长期大额存单利率优势不明显
揽储神器——大额存单的利率优势也开始减弱。
根据监测的数据显示,2025年9月,发行的大额存单3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134%,6个月期平均利率为1.318%,1年期平均利率为1.394%,2年期平均利率为1.356%,3年期平均利率为1.729%,5年期平均利率为1.610%。
和上个月相比,大额存单各期限平均利率涨跌不一,3个月期上涨0.43BP,6个月期上涨2.53BP,1年期下降1.39BP,2年期持平,3年期上涨5.93BP。整体来看,短期大额存单的利率相比整存整取存款的利率明显要高一截子,但是一年期以上的品种,则相差无几,其中2年期的大额存单的存款利率甚至低于同期的存款。
此外,根据监测的数据显示,2025年9月,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06天,较上个月增长5天,较去年同期增长15天;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1.59%,环比下降2BP;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09%,环比增长2BP。
从不同类型银行来看,9月份,国有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85天,较上个月增长7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10%,环比上涨3BP;股份制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87天,较上个月缩短1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01%,环比下降2BP;城商行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197天,较上个月增长22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22%,环比上涨8BP;外资银行结构性存款平均期限为405天,较上个月增长19天,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35%,环比上涨2BP。
从不同挂钩标的来看,2025年9月,挂钩汇率的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1.63%,环比下降6BP,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2.01%,环比上涨1BP;挂钩黄金的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1.57%,环比下降2BP,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1.80%,环比下降3BP;挂钩指数、基金、股票的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中间收益率为1.93%,环比下降7BP,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94%,环比下降39BP。
艾亚文表示,9月,不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仍然在持续小幅下跌,与上个月相比,变动幅度较小。利率下行趋势延续下,以及政策传导时滞,导致9月份虽然没有出现政策性利率调整,但定期存款利率仍然处于下行通道。整体来看,存款利率仍存在下行压力。此外,短期看,受银行净息差压力驱动,存款利率曲线扁平化及期限结构倒挂现象可能会持续,但幅度可能会收窄。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