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星火再启新程——高质量发展看陕西】

近日,唐朝宰相张九龄夫人墓

在陕西西安被发现

引起人们关注

此前,考古人员借助科技手段

在兵马俑身上发现

100 多枚工匠指纹印痕

而在宝鸡周原遗址

甲骨文上刻着

已知最早的 " 秦人 " 二字

……

这样的考古发现

在陕西这片土地上从未停止

周原遗址 " 秦人 " 甲骨文

三秦大地

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汉风唐韵在此传扬

文化传承千年不息

展现出中华文明的辉煌与悠久

汉文帝霸陵考古现场。图源:新华社

考古新发现与科技赋能

为读懂中华文明写下注脚

太平遗址考古进入夏代纪年范围

证明陕西关中地区是

中华文明起源、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

汉文帝霸陵入选

"2023 年度世界十大考古发现 "

寨沟、周原遗址入选

"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一系列成果

不断丰富着中华文明历史轴线

科技助力更让考古工作提质升级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团队

借助计算机建模

生动还原商代工匠

铸造青铜鼎的工艺

破解大型青铜器

均匀凝固的技术谜题

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中

陕西组建 90 支队伍

运用 RTK 技术与北斗导航

实现亚米级精度测绘

延安 " 四普 " 队员自编自演的

《延安考古人》宣传片

点击量超 5 万人次

让文物保护走进大众视野

截至今年 1 月

陕西全省已复核三普文物点 40383 个

新发现文物点 2300 余处

石峁遗址。图源:新华社

大遗址保护与场馆建设

筑牢传承根基

石峁遗址实证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周原遗址再现先周都邑气势

秦咸阳城咸阳宫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以 " 一核三轴两廊六片区 " 布局

推进三期建设

已开放 140 公顷区域

成为 " 大秦帝都 " 文化地标

当地博物馆体系持续扩容

2024 年新增国家级博物馆 36 座

总数达 362 座

年接待观众超 7200 万人次

西安国家版本馆

开馆以来征集 16.7 万件各类版本

从古籍到钱币粮票

守护中华文化 " 基因库 "

延安进一步深化革命文物保护

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落户

延安革命旧址研究性保护项目立项

" 新时代青年延安行 " 入选

国家革命文物 " 大思政课 " 优质资源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汉中藤编产品。图源:中国新闻网

非遗活化

释放着文化价值

陕南三市同步施行民歌保护条例

开创全国民歌地方协同立法先河

榆林 2025 年全国秧歌展演

吸引 270 余万人次参与

实现 14 亿元旅游收入

汉中藤编依托研学课程

年接待 16.8 万人次

陕西杂技以 " 融技于剧 " 创新

《如梦长安》驻场演出惊艳观众

《天鹅湖》全球巡演 85 场次

从考古现场到博物馆

从红色圣地到非遗工坊

陕西正以系统性思维

让文化遗产 " 活 " 起来

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深厚文化力量

监制:张宁策划:李政葳统筹:孔繁鑫制作 / 配音:赵鹏超撰文:孔繁鑫

参考来源:陕西日报、群众新闻网、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网站、陕西省文物局网站

[ 责编:李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