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后续财产、继承等问题引发纠纷,部分老人再婚时会签署婚前协议。若婚后违反该协议,会面临怎样的后果?
近日,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起确定监护人资格案件给出了答案——再婚的吴大妈,在老伴刘大爷罹患阿尔茨海默病后违反婚前协议,最终失去了刘大爷监护人的资格。
有专家分析指出,法律设立监护制度,根本目的是保护失能、失智者的权益,而非为监护人创造便利或利益,“遗嘱对自己财产的最终、也是最权威的安排,无论老人是否再婚,都建议尽早订立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
刘大爷与原配感情深厚,育有二子刘喜、刘悦。2009年,刘大爷原配因病去世。为走出丧妻阴影,在两个儿子建议下,刘大爷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其间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同样丧偶的吴大妈。
随着相处加深,二人互生好感并确立恋爱关系。经过三年多相处,两位老人决定结婚,并告知子女。刘喜、刘悦虽表示理解,但也提出条件,希望二人签署《婚前协议》。2013年,刘大爷与吴大妈商议后签署该协议。协议约定了双方婚前个人财产及婚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的处分原则,明确刘大爷的婚前房产情况:东城区一套房产由刘大爷与两个儿子共同所有,顺义区一套房产归两个儿子所有。同时,协议载明“双方自愿承诺,无论何种情况,互不继承、不接受对方赠与、不参与对方财产分割,各自财产由各自子女继承”。
签署协议后,二人办理婚姻登记,成为正式夫妻。此后数年,二人相濡以沫、彼此照顾,刘大爷在生活上对吴大妈颇为依赖。后来,刘大爷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意识逐渐模糊,生活自理能力受限。
今年1月,刘大爷将自己名下东城区房产份额的90%赠与吴大妈,吴大妈接受了赠与,而刘喜、刘悦对此毫不知情。之后,刘大爷病情加重,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吴大妈为代理其法律事务、处理生活琐事,向法院申请指定自己为刘大爷的监护人。刘喜、刘悦得知后十分愤慨,尤其在知晓房产赠与一事时,指责吴大妈结婚是为侵吞刘大爷财产,申请当监护人也是觊觎其他财产,遂二人也向法院申请担任刘大爷的监护人。
庭审中,吴大妈称,自己是刘大爷配偶,属第一顺位监护人人选,日常照料刘大爷生活起居,刘大爷离不开她。对于房产赠与,她表示是刘大爷自愿行为,即便有《婚前协议》,该赠与也说明刘大爷不认可协议,自己未侵害刘大爷权益。
刘喜、刘悦则共同表示,二人是刘大爷儿子,虽吴大妈与刘大爷同住,但他们逢年过节都会看望父亲,并非不履行赡养义务。且父亲与吴大妈是二婚,感情基础薄弱。吴大妈在刘大爷患阿尔茨海默病、丧失判断能力时,怂恿其过户房产,明显违反《婚前协议》,损害刘大爷财产权益。他们认为吴大妈结婚目的不纯,若任其担任监护人,还会侵吞其他财产,故监护人应由二人担任。
法院经审理认为,指定监护人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监护人与被监护人的生活、情感联系密切程度,监护人是否存在不利于履职的违法犯罪情形,以及具有监护资格者的监护能力、意愿、品行等,同时需尊重被监护人真实意愿,遵循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此外,监护人不得实施损害被监护人身心健康或合法权益的行为,也不得怠于履职,或在无法履职时拒绝委托他人,导致被监护人陷入危困。
本案中,吴大妈与刘喜、刘悦均有资格争当监护人,判断谁更适合的关键,在于吴大妈接受房产赠与是否侵害刘大爷财产权益。经各方确认,《婚前协议》是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无胁迫、欺诈等情形,各方应按约履行。虽刘大爷有权变更意愿赠与房产,但需先废除或变更《婚前协议》。而该赠与行为发生在刘大爷患阿尔茨海默病多年后,其当时意识不清,难以认定是真实意愿,且刘大爷未告知他人变更或废除协议,吴大妈也无法提供相关证据。结合所赠房屋的市场价值,法院认定吴大妈的行为损害刘大爷财产权益,若由其担任监护人,不利于刘大爷未来利益。
最终,法院指定刘喜、刘悦为刘大爷的监护人,并要求二人履职期间,始终以维护刘大爷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为原则。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承办法官胡柳提示,随着老年群体扩大,涉老婚恋问题愈发普遍。老年人追求幸福的同时,需妥善处理个人财产,尤其财产可能涉及子女利益时,要规范签署、履行婚前协议。若需变更协议内容,应及时与相关方沟通并留存证据,避免日后矛盾。此外,建议老年人在精神状况良好时,提前考虑监护人人选,撰写意向书或遗嘱,为晚年生活做好保障。
“这起案件中,法院最终撤销吴大妈的监护人资格,核心原因并非她与刘大爷感情不好,而是她接受赠与的行为,被认定为损害了被监护人(刘大爷)的财产权益。”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中华遗嘱库项目主任陈凯分析指出:法律设立监护制度,根本目的是保护失能、失智者的权益,而非为监护人创造便利或利益。
《婚前协议》是双方自愿签署的,具有法律约束力,应明确婚前财产归属、婚后收入如何处理、以及最重要的——身后财产由谁继承。陈凯表示,任何一方想要变更,都必须通过修改协议、订立遗嘱等法定形式来进行。
“遗嘱是终极的安心丸。”陈凯认为,婚前协议处理的是夫妻之间的财产关系,而遗嘱对自己财产的最终、也是最权威的安排,“无论老人是否再婚,都建议尽早订立一份合法有效的遗嘱,这既能确保财产按照意愿流转,也能避免法定继承可能带来的纷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