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当大多数企业选择出海,往往是因为国内市场见顶、增长乏力。但有一家公司,却在连续保持两位数高增长的背景下,毅然将目光投向全球——,究竟在谋划什么?
不甘于偏安一隅!在东鹏特饮于国内能量饮料市场已确立绝对领先地位、并连续保持高增长之际,东鹏饮料选择开启从“中国的东鹏”向“世界的东鹏”的战略升维。
细究东鹏饮料近年来的布局后不难发现,这份在高业绩巅峰期仍毅然出海的魄力,并非“不按常理出牌”的冒进,而是源于其在国内市场成功验证的多品类协同发展与全国化渠道深耕所构筑的坚实底气。
凭借着“精耕与大流通”双轮驱动的渠道模式,东鹏饮料已经实现了从广泛覆盖到深度运营的“质变”。而这套集渠道深度与供应链韧性于一体的精细化运营系统,不仅是其在国内市场多品类成功的基石,更将成为其在海外市场进行本地化复刻、与全球巨头竞争的核心能力支撑。
业绩狂飙时选择出海,
东鹏为何“不按常理出牌”?
2025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交出了一份令人艳羡的成绩单:总营收168.44亿元,同比增长34.13%;净利润37.61亿元,同比增长38.91%。在国内市场高歌猛进之时,东鹏却加速了国际化布局,这背后是怎样的战略考量?
聚焦国内市场,东鹏饮料通过多品类布局,正实现从“单极驱动”到“多极增长”的跨越。公司以“东鹏特饮”筑牢基本盘,并以“东鹏补水啦”等新兴品类打造增长新引擎,逐步构建起更加均衡的业务结构。
目前来看,这一策略已初见成效。以电解质饮料“东鹏补水啦”为例,通过绑定运动赛事及日常补水需求,补水啦以“科学补水”理念填补市场空白,通过“0糖+多种电解质”配方精准迎合了健康化需求。2025年新推出的380ml小规格更是凭借便携特性精准覆盖学校、家庭、回忆等多场景,有效实现全场景渗透。
市场表现印证了这一成功:“东鹏补水啦”在2025年上半年销售收入达14.93亿元,同比激增213.7%,收入占比从6.05%提升至13.91%;前三季度营收达13.54亿元,同比增长83.8%,成为推动增长的重要力量。
除此之外,无糖茶饮“上茶”、咖啡饮料“东鹏大咖”通过推出新口味持续丰富产品矩阵;椰汁品牌“海岛椰”积极拓展餐饮渠道;新推出的“果之茶”则以1L装大规格切入即饮茶市场,进一步完善品类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核心单品东鹏特饮依旧保持强劲态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自2021年起,东鹏特饮连续四年在中国能量饮料行业保持销量第一的领先地位。
正如董事长林木勤在公司年度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的那样,“东鹏永远在创业的路上。我们必须继续拼搏,拒绝躺平”。这句话或许揭示了东鹏在高增长时期依然选择出海的深层原因——不满足于做中国的东鹏,而是要成为世界的东鹏。
从全国到海外,
东鹏的国际化与众不同在哪里?
美国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和杰里波拉斯在其著作《基业长青》中指出,“远见,是成功企业的前提;创新,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核心。”对于东鹏饮料来说,公司近年来的大跨步发展,离不开其敏锐地捕捉到了全国化战略对其发展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看,东鹏饮料的全国化战略,正深度驱动着其在运营管理上的全面精细化。这一转变首先并集中体现在渠道的深耕与重构上,公司已彻底告别了早期粗放式的市场覆盖模式,转而致力于构建一张高效、深入且极具韧性的全国性终端网络。这一渠道的精耕细作,具体表现为一个多维度的、系统性的运营升级。
其核心在于“精耕与大流通”双轮驱动模式的成熟运用。此举旨在强化对终端网点的直接服务与控制力,通过专业的业务团队深入市场一线,执行标准的门店拜访、货架管理、品牌陈列和促销活动,确保产品能见度、可得性和新鲜度,从而实现对区域市场的精耕细作和份额的稳步提升。
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在更为广阔的传统市场和流通领域,公司则依托强大的经销商体系进行“大流通”式覆盖,利用经销商深厚的本地资源和配送能力,实现产品的快速铺市与广泛渗透。这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确保了东鹏饮料在超过420万个终端网点的庞大体系中,既能实现“面”的广泛覆盖,又能达成“点”的深度运营。
这一系列举措共同促成了东鹏渠道能力的一次根本性“质变”——从过去“广撒网”式的机会主义扩张,演进为如今体系化、可复制、可持续的“毛细血管”式渗透。这张日益密织的渠道网络,不仅构成了东鹏特饮稳固的基本盘,更为其多品类矩阵中的新产品提供了快速切入市场的宝贵通道,奠定了公司从“单极驱动”迈向“多极增长”的坚实渠道基石。
也表示:“当前公司已构建起覆盖全国且深度下沉的立体化渠道网络,未来公司将进一步加大下沉力度,加强对北方市场的覆盖,单点卖力有望持续提升。”
除此之外,东鹏饮料还通过推行全链条自建与全国化产能布局,成功构筑起其高阶竞争壁垒。从最初偏居华南,公司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13个生产基地(含已投产的9个),全面覆盖华南、华东、西南、华中、华北五大核心区域。这一网络确保每个区域的运输半径被严格控制在500公里内,极大地提升了区域产能密度、配货效率并显著降低了运输成本。
东鹏饮料的故事,并不是一飞冲天的神话,而是步步为营的长征,这也是幸存者走向进化的必然路径,《优秀到卓越》中就提到,这一过程中,没有单一明确的行动、一劳永逸的创新,也绝对不存在侥幸的突变和从天而降的奇迹,从公司国际化进程中便可一窥这一特性。
与其他出海企业不同,东鹏的国际化步伐显得格外稳健而系统:不是简单出口,而是本地化运营:在美国、马来西亚、韩国等市场推出本地化版东鹏特饮;不是试探性布局,而是全面落子:产品已进入25国市场,计划建设印尼工厂,推动H股上市;不是被动应对,而是主动谋划:在海口建设生产基地,为辐射东南亚市场奠定基础。
这种全方位、多层次的国际化布局,远超一般的贸易出口模式,展现出一家志在打造国际品牌的企业格局。
当国内同行还在为市场份额激烈竞争时,东鹏已经悄然布下全球棋局。这盘大棋的背后,是一个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雄心与决心。
下一站:
全球能量饮料巨头?
不久前公司还计划推动H股上市,志在进一步推动国际化战略。须知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资本市场更为开放和国际化,此举不仅能充盈公司的资本金,用于支持海外工厂建设、品牌推广和渠道开拓,更能极大提升东鹏饮料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声誉与公信力,为深入参与国际竞争铺平道路。
东鹏饮料也表示此次赴港上市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资本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提升公司的国际化品牌形象、满足公司的国际业务发展需要及深入推进全球化战略。
若放眼全球,不难发现东鹏的国际化布局具备坚实的市场基础与成功的先行者案例。在全球多数国家,尤其是新兴市场,随着年轻消费群体的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工作生活节奏的普遍加快,能量饮料作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品类,依然保持着可观的市场增长潜力。这为东鹏这样的后来者提供了天然的“量增”空间。
在全球能量饮料市场,Monster、红牛等品牌已经证明了这条赛道的全球潜力。如今,带着连续5年高增长的底气,带着多品类成功的经验,东鹏正稳步走向国际舞台。
而这份着眼于全球市场的雄心,正是公司核心团队所构筑的经营理念为穿越周期、寻求第二增长曲线所做出的关键布局,也为市场评估其未来成长的可持续性提供了强有力的逻辑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