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文/新浪财经上海站 陈秀颖

  10月30日至31日,第八届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具身智能专场暨2025人形创新材料及高效驱动系统产业峰会在沪举行。作为上海落实具身智能产业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活动以“生态共建、技术突破、产业跃升”为核心,吸引超300位具身智能领域科研机构、沿沪宁地区高校院所、具身智能产业链企业代表和行业专家参与,通过需求对接、技术研讨、成果转化,构建“研发-转化-落地”全链条创新生态,助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

  落子普陀:打造长三角协同创新示范标杆

  上海市科委二级巡视员李祖兴在致辞中指出,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八年来累计促成合作签约超1400项、合同金额近70亿元,已成为区域创新协同重要引擎。未来要聚焦具身智能等未来产业,勇闯创新“无人区”、激活转化“加速器”、打造发展“共同体”,推动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向“高精尖”领域纵深发展。

  普陀区委副书记赵勇表示,普陀区将持续深化与沿沪宁各城市创新协同,依托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专业平台,重点打造具身智能高质量孵化器、标准化数据集平台与应用场景示范基地,推动更多“金种子”企业落地,为长三角具身智能产业集群发展注入新动能。

  协同攻坚:跨区域合作激活产业新动能

  大会现场进行了具身智能应用场景发布与沿沪宁具身智能创新合作签约仪式。30余家具身智能领域企业集中发布54项关键技术需求,涵盖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柔性仿生材料、高效能源系统等领域,总需求金额达5013万元;普陀区人形机器人代表企业上海宇宙畅游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矩阵超智集成系统有限公司上台介绍相关技术需求。“氢能无人机巡检”“机器人视觉导航系统”等4项长三角合作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超千万,将推动相关技术向国产化实用化方向进阶。

  此外,依托InnoMatch全球供需对接平台,累计开展线上线下对接21场,普陀与英国、韩国企业的4项初步合作意向对接正有序推进中,进一步实现“本土创新+全球资源”的双向赋能。

  生态赋能:政策与规划双轮驱动发展

  为破解科创企业发展瓶颈,普陀区科委主任李文波发布《普陀区科创企业“种子计划”》,“种子计划”将面向青年科创人才、团队,遴选具有前沿性、颠覆性、硬科技属性的优秀项目,给予最高30万元的创新创业资助;对同时入驻区级高质量孵化器的初创企业提供前两年每年最高20万元房租资助,为初创企业从“萌芽起步”到“稳步成长”提供全周期助力。

  上海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田劲松发布《普陀区具身智能产业白皮书》。普陀区将以“标准引领、协同聚力、场景落地”为核心,构建多模态大模型、专用数据集、大规模算力等核心技术支撑体系,推动工业制造、医疗康养、商业零售等重点场景创新实践,同时深化与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城市的协同合作,依托科研院所资源与机器人研发与转化功能平台,加快构建具身智能产业生态。

  前沿对话:大咖共探产业发展新路径

  主旨演讲环节,行业大咖围绕具身智能前沿方向展开深入探讨。开普勒机器人副总经理、中国区负责人张梅魁、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委曹其新等多位权威行业专家分别以《产业化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康养(养老)机器人技术突破与养老新时代》等为主题,分享技术研发成果、产业落地痛点与未来发展方向。

  峰会同步设置人形机器人创新材料、高效驱动系统两大分会场,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开普勒机器人、傅利叶、智元机器人等多位行业专家展开深度研讨。提出“镁合金轻量化解决方案”,为机器人降重提效提供新思路;团队聚焦“非晶软磁材料”,探讨突破驱动系统能量损耗瓶颈的技术路径,形成多项行业共识。

  普陀区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普陀区将持续深化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引力场、智汇源、孵化器和服务中心”定位,进一步串联长三角科创资源,推动具身智能产业从“技术突破”向“集群发展”跨越。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上海市普陀区科学技术委员会、普陀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主办,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等单位承办。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