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 杨 洁
在到宁波之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金融服务新质生产力”这些词汇,于笔者而言,更多是政策文件里的宏观叙事和金融术语,对于在相关工作机制下,各部门之间具体如何运转、协同等并不熟知。直到坐在那场座谈会里,听到一个个具体而生动的故事,才真切地触摸到这些政策背后的“温度”与“精度”。
温度,藏在那些“破格”的瞬间里。当宁波市分行副行长讲述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政策支持下,他们如何为轻资产运行的科技小微企业浙江国跃科技有限公司提供500万元贷款时,笔者看到了金融温暖的一面。那一刻,授信评审标准不再是僵硬的数字,而是企业主22年医疗领域从业的积淀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泰隆银行宁波分行副行长谈到他们对科创企业“三弱”(弱资产负债率、弱营业收入、弱净利润)的包容时,笔者感受到的是银行与创业者共担风险的勇气,银行与企业不再是单纯的借贷关系,而是一种基于信任的托付。
而精度,则体现在“数字赋能”和金融监管部门的闭环式管理上。宁波金融监管局联合多部门开发了跨部门、跨层级的企业走访管理系统,实现从名单推送、需求对接、进度反馈到跟踪监测的全过程管理。银行定期上传对接情况,系统自动汇总走访、授信、贷款等信息数据,政府部门可随时了解活动进度,跟进企业未授信原因。
这种精度,让金融资源得以绕过“大户”,穿越“惯例”,直接抵达那些最需要养分却又最容易被忽视的“毛细血管”——初创型科技企业、奔波的外贸从业者、扎根社区的个体工商户。
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运转的终点,不是漂亮的信贷数据,而是在金融支持的“温度”与服务的“精度”下,逐渐缩小惠企政策与企业体感的“温差”,不断提高企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政府想着我们民营企业的急难愁盼,真好!”座谈会结束后,一位企业主朴实的感慨最令笔者印象深刻。“想着”二字恰恰道出了所有政策设计的初心——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这堂来自一线的“金融课”,更让笔者深信,最好的金融服务,既要精准抵达,又要温暖人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