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国市场需求持续疲软以及关税政策遏制工厂订单,全球各大制造业经济体依旧复苏乏力。

美国供应管理协会在周一公布的数据显示,10月制造业PMI指数下降0.4点至48.7。过去一个月美国工厂新订单减少,供应链紧张,导致制造业活动连续第8个月萎缩。

PMI通过月度调查数据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制造业经济景气程度,涵盖生产、新订单、从业人员等5个分类指数,以50为临界点。高于50意味着商业活动处于增长状态,低于此水平则表明商业活动出现萎缩。



美国的制造业大多为附加值比较高的产品,如芯片,飞机,发动机,汽车。许多工厂主将需求疲软完全归因于当前的关税政策及其造成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政府希望复兴美国制造业,但现实是美国人正在失去更高技能和更高薪的职位,原材料成本高企也带来了冲击。由于缺乏贸易和经济的稳定性,资本支出和招聘被冻结。

今年4月2日,特朗普签署所谓“对等关税”措施行政令,对美逆差、此前未列明国家面临的税率为10%,达成协议或对美有小规模顺差的国家为15%,未达成协议且对美有大幅顺差的国家则面临更高税率,例如巴西和印度的50%。



此外,如有国家或地区通过第三地转运方式规避关税,其商品将被征收40%的转运税。美国关税措施陆续落地之后,全球制造业持续偏弱,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围绕白宫关税措施合法性的诉讼,美国最高法院即将于本周三(11月5日)开始听取双方辩论。种种迹象表明,市场和白宫内部对结果逐渐不乐观。

如果特朗普政府最终败诉,全球贸易前景将再次变得模糊,各国可能会寻求撤销已达成的协议,甚至带来国际贸易诉讼。另外,美国政府还将退回一万亿美元已征收税款中的大部分,由此带来一系列的程序性灾难。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10月份欧元区工厂活动停滞,新订单几乎没有增长,员工数量减少。欧盟火车头德国未显露复苏迹象。该国10月制造业PMI终值为49.6,预期49.6,前值49.6。

德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比较有竞争力的产业包括汽车、化工、机械设备,电子电气等。德国工业4.0战略在其本土未完全实现预期目标,面临显著挑战。

英国10月制造业PMI终值为49.7,预期49.6,前值49.6。虽然工厂活跃程度为一年来最强劲,但复苏的动力集中于捷豹路虎在遭受网络攻击后恢复生产所推动的暂时性反弹。英国的优势制造业包括汽车、发动机、航空航天、生命科学,信息通信等。

全球第十大经济体韩国则出现下滑,出口订单同样减少。特朗普于上周在韩国透露,他已批准韩国建造一艘核动力潜艇,建造工作将在美国完成。



分析指出,尽管特朗普与亚洲部分大型制造业经济体的贸易谈判取得了进展,但这些国家的出口商对美国的需求仍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