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低空出行真的在未来成为日常生活图景,“打飞的”或许会是人们的常态。那么,搭乘这些“空中出租车”的站点会是什么样呢?在11月5日开幕的第八届进博会上,低空出行新势力御风未来在展台实景搭建了一个“低空出行起降点”,将未来交通样貌呈现在人们眼前。

御风未来在进博会实景搭建“低空出行起降点”。 本文图片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蒋乐来 图
当“低空经济”连续第二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列入“十五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在人们关心飞行器发展的同时,配套基础设施或许更是未来出行方式革新的关键。而这些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的起降点,更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扫码购票,上海15分钟飞往苏州仅需109元
展台外围最先抓住人们眼球的,是两台自动购票机。在屏幕上,用户可以在选定出行日期后选择市内航班或跨城航班,对应不同航线显示起终点、起落时间、票价等信息,选中后可以在机舱五个座位中选座购票。

自动购票机
购票完成后,观众还可以通过起降点设置的安检出入口、航班信息屏、候机休闲区、停机坪、低空经济示范区沙盘等多个区域,近距离了解起降点的运行机制,并亲眼看到未来空中交通的城市网络布局。“低空经济示范区沙盘”以长三角区域为蓝本,展示了城市、城际间空中交通网络及节点分布,既呈现了不同航线的功能定位,还标识了构想中未来的起降点分布。

长三角低空经济示范区沙盘
如此,观众能够沉浸式体验整个“扫码打飞的”、一键订行程的智慧出行方式。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实地体验注意到,在当前的模拟系统中可选择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飞往陆家嘴、浦东国际机场、苏州金鸡湖、无锡鼋头渚、杭州西湖、浙江义乌等地,班次密集、票价亲民。例如,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飞往外滩仅需49元,全程10分钟;跨城航线票价一般在100元到300元之间,半小时抵无锡,不到一小时可达杭州。
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未来低空出行方式主要集中在中短途出行,因此目前的设想目的地集中在长三角地区。而模拟系统中的定价基本对标相应目的地的出租车价格,差别不会太大。M1载人飞行器的早期乘坐成本预计略高于出租车,但在未来规模化运营后价格将进一步下降,最终实现“空中出租车”的普惠价值。按照御风未来的初步测算,低空出行大规模实现后,从国家会展中心(上海)飞往阳澄湖或者苏州金鸡湖仅需15分钟即可直达,票价仅109元。
从这个展台实景来看,在御风未来的构想中,未来的低空出行起降点相较于机场,实际上更类似于公交站,不需要提前很久候机,且班次很多。工作人员也表示,在私人化、定制化服务出现之前,低空出行场景更多还是会集中在提供公共服务上。
M1载人飞行器全新升级,支持全自主飞行
当然,在这个起降点中,那架停泊着的“大家伙”依然会占据人们的视觉重心。全新升级后的“空中出租车”2吨级M1载人飞行器在展台亮相。

“空中出租车”M1 eVTOL
据介绍,M1采用复合翼构型与纯电能源驱动,翼展达15米,机身长度10米,搭载了4个前拉旋翼和16个垂起旋翼,起飞重量达2.5吨,能载5人,可实现智能化全自主飞行,单次充电续航250公里,巡航速度达200公里/小时。
于近期下线的新一代M1载人飞行器通过航空级高安全冗余架构与车规级环境感知、智能交互技术的深度融合,在低空防撞、乘坐体验、智能交互等方面实现跃升,整体更宽敞、舒适、智能,全面提升乘坐品质。
通过对机身高度及曲率的优化,全新M1载人飞行器舱体空间利用率提升约27%;座舱空间可容纳5名乘客,承载能力与一辆中大型SUV相当,并设有前、中、后三个储物空间,尾部大容积行李舱最少可容纳5个20英寸行李箱。内饰方面,“星环”系列超薄人机座椅厚度仅7cm,具备动态减震与记忆调节功能,前两排座椅还支持电动滑移22cm,让身高185cm以上的乘客也能自由伸展。此外,M1还搭载了智能感知系统,可全程实时感知周围环境,自主规避障碍,避免发生碰撞。
当下,低空经济是最受期待的未来产业之一。在低空载货场景越来越多落地的情况下,载人飞行更是饱受期待。展台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业内各家企业都在为飞行器的适航证不断“卷”技术,而整个低空出行场景生态的打造,更需要上下游众多企业共同为之努力。
依托进博会这个展示新技术、新合作、新体验的重要创新平台,御风未来创始人兼CEO谢陵表示,欢迎更多国内外企业一起参与到全球低空经济建设中,与世界共享中国低空行业发展红利,早日实现“人人可享有的空中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