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无票加油”偷逃增值税的监管漏洞,检察机关创新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将税收征管领域问题转化为可量化、可比对的精准线索。

11月6日,最高检发布了公益诉讼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办案典型案例,案例共6件,涵盖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安全生产和反垄断等法定领域,案件类型包括行政公益诉讼和民事公益诉讼,以行政公益诉讼为主。《山东省胶州市人民检察院督促整治偷逃成品油增值税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

最高检表示,针对医保基金诈骗、部分加油站偷逃税款等隐蔽性强、专业化程度高、违法行为发现难等痛点问题,检察机关从“小切口”入手,运用大数据思维,以高质效法律监督助力解决行业治理难题,取得显著成效。

最高检强调,下一步,将持续加大对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的推广力度,规范开展监督模型应用场景体系化建设,让每一个监督模型都扎根公益诉讼办案实践、释放更多治理效能,更好辅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公益诉讼案件,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源源不断的检察动能。

前述案件案情显示,山东省胶州市部分加油站在销售成品油过程中,通过现金交易、引导消费者转账至个人账户或第三方平台扫码收款(收款方为个人)等方式,规避开具成品油销售发票。税务机关以加油站自行申报营业额作为征税依据,存在税收监管盲区。部分经营者借此隐瞒收入、虚假申报,造成成品油增值税严重流失,损害国家利益。

最高检介绍,2023年3月,山东省胶州市人民检察院(以下简称胶州市检察院)通过向市场监管、税务、公安交警等部门调取数据,发现辖区内存在加油站经营数据申报不实、跨部门数据协同不足等问题。基于违法行为的隐蔽性和普遍性,胶州市检察院创建“加油站‘无票加油’偷逃增值税监督模型”。从市场监管部门调取辖区独立核算加油站基本信息;从金融机构调取交易流水,通过设置“油”“货款”“采购”等关键词,结合交易时间、金额波动规律,精准筛查出与成品油销售高度关联的有效数据,还原真实销售轨迹。数据运算环节中引入市场行情动态参数,以备案成品油年度平均进价和售价为基准,结合加油站库存变化、加油机出油量等辅助数据,科学测算出各加油站应缴增值税税额。通过对比税务系统内实缴税款数据,自动识别出异常差额,筛查出54条偷逃税线索。

针对部分加油站利用“无票加油”销售模式隐瞒收入、偷逃成品油增值税的违法情形,胶州市检察院于2023年3月立案。针对大数据模型发现的线索,胶州市检察院进行现场调查,实地勘验加油站运营设备核查日出油量、销售额以及税控装置运行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规定,税务机关对成品油增值税具有征管职责。2023年4月,胶州市检察院向税务机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税务机关及时排查问题,依法征缴税款及滞纳金,并做好源头防控工作。

检察建议发出后,税务机关召开全市独立核算加油站座谈会,对筛查出的54家重点企业,通过集中约谈督促自查自纠,对自查期结束后未补缴的移送青岛市税务部门稽查。检税双方联合开展普法宣传,通过释法说理全面提升经营者自觉纳税意识,促使辖区内加油站经营者签订《如实纳税申报承诺书》和《自查整改承诺书》,进一步规范发票开具行为。截至2023年6月,税务机关追缴入库成品油增值税税款及滞纳金4965万元。

2023年10月,为实现长效治理,胶州市检察院针对“无票加油”行为的技术防控短板,推动财政部门投入73万元为辖区内60余家加油站统一升级液位仪监控系统,将进出油量与税务申报系统自动比对校验,形成“进油必登记、出油必留痕、销售必关联”全流程数字监管链。2024年6月,检税双方会签《关于加强涉税领域检察监督与行政监管协作配合实施意见》,通过制度约束与技术手段双管齐下,从源头杜绝偷逃税款发生。截至2024年9月,胶州市累计追缴相应税款8731.4万余元。

2024年,青岛市人民检察院在胶州市检察院前期工作基础上,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使用该模型,并同步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共督促全市税务机关追缴税款及滞纳金7亿余元。同时,积极打造成品油增值税税收综合治理胶州范本,多地检察机关、税务机关到胶州市观摩调研学习,“检税合作、以数促治”工作经验得到深入推广。

最高检阐述本案典型意义时表示,针对“无票加油”偷逃增值税的监管漏洞,检察机关创新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打破“数据孤岛”,通过跨部门数据融合与智能分析,将税收征管领域问题转化为可量化、可比对的精准线索,实现从“人力筛查”到“数字赋能”的监督方式变革。坚持“监督办案+长效治理”双轮驱动,在追缴税款的同时,推动检税协作机制长效化、普法宣传常态化、监控设备智能化,实现“小成本”撬动“大治理”,形成“数据筛查—行政履职—技术防控—制度约束”的全链条监管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