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杂志

  跟随《浙商》杂志记者,见证浙企在人工智能赛道上一同点亮“互联网之光”。

  11月6日,以“AI共生、智启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乌镇开幕。本届博览会共吸引670家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线上线下联动参与,全景呈现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赋能应用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浙商》杂志记者亲临博览会现场,见证浙企在人工智能赛道上一同点亮“互联网之光”。

  新质生产力的集中迸发

  今年前三季度,加快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高地的浙江交出了规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收4943.9亿元,同比增长22%的优异答卷。这份突破的背后,是千行百业的“AI+制造”新范式。

  “之前,常常是有多少智能,背后就有多少人工。而我们的愿景,则是让人工智能的背后,多一些算法,少一些人工。”博登智能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以智能驾驶为例,要想教会AI识别路况,就需要对海量视频逐帧标注车辆、行人,其工作量高达亿级。”

  成立于2019年的博登智能,刚刚在今年5月完成亿元级A轮融资。旨在让AI“赋能”AI,博登智能已与30余家国内头部及主流智能驾驶公司进行合作,并计划将重心切入具身智能赛道。“博登智能的BASE数据标注平台最大的作用在于能够缩短模型的训练周期,使其更快迭代,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杭州六小龙”之一的群核科技在博览会上首发了“SpatialTwin”云原生工业AI孪生平台。群核科技副总裁吴锴亮表示,这是全球首个面向具身智能的云原生工业AI孪生平台,让可以先在虚拟世界里学习,再到现实世界里上岗工作,为未来的智能工厂搭建起了一座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间的桥梁。

  “群核科技自研的空间大模型,能够把二维的CAD图纸,一键生成三维的工业空间,同时利用实时渲染和物理引擎,模拟机器人所感知到的所有细节。空间理解大模型能让机器人像人一样看懂眼前的画面。最终,机器人会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从感知理解到感知推理到决策行动的闭环。”活动现场,群核科技还与新近发布物流人形机器人的签订了合作协议。

  坐在杭州的办公室,却能操控远在澳大利亚的挖机工作?网易灵动的工程机械具身智能“灵掘”让这一看似科幻的事情变为现实。“‘灵掘’70%的时间无需人为干预,效率则已达人类的80%。” 网易灵动负责人杨新伟介绍。博览会现场,观众还可通过智能座舱,“遥控”千里之外的挖机工作,体验“灵掘”十足的科技感。“此外,网易灵动还推出了面向全域场景的具身智能无人装载机‘灵载’。其中,在搅拌站等相对封闭的场景下,‘灵载’可以实现24小时无人操作,且夜间运行无需开灯。在新疆、内蒙古等地的煤场、矿场,高原的基建工地,浙江的港口,都有网易灵动产品的身影。”

  通过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深耕高精度三维视觉领域二十余年的先临三维,创新性推出第三代无线三维扫描技术,将AI处理器与可视化交互屏集成到一台三维扫描仪上,随时随地都可进行无线三维扫描。“今天带来乌镇的这一款FreeScan Omni三维扫描仪,最高精度可达0.02毫米,而我们精度最高的一款仪器更是可以达到4微米,相当于一根头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先临三维相关负责人说。

  作为在杭州“土生土长”的一家企业,随着“中国视谷”的不断发展与配套设施的不断落地,先临三维在人才招引等各方面也更加有底气。“我们在‘中国视谷’窗口园区多次拿地,快速开工,三期项目已在今年1月投入使用,四期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

  AI赋能千行百业,浙江正推动产业大脑变革重塑、未来工厂迭代升级、中小企业数智化转型。今年7月,浙江已确定萧山区(化纤纺织)、乐清市(智能电气)、路桥区(电机)、柯桥区(印染)、鄞州区(汽车及关键零部件)作为首批“AI+制造”省级试点。

  日常生活中的触手可及

  本届“互联网之光”博览会首次引入机器人导览和讲解,首次在开幕式环节引入人形机器人,首次引入更敏捷的智能体手环,着力营造零距离、沉浸式的AI“未来感”观展体验。AI,早已敲开日常生活的大门,成为触手可及的存在。

  一个星期前,太希智能在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推出了杭州首个登山外骨骼机器人设备共享租赁服务。《浙商》杂志记者现场体验了同款外骨骼机器人。机器人重量约等于5瓶矿泉水,并不算重,在登上台阶时,可以感觉到来自膝盖后侧的助力,明显省力不少。

  “目前,我们在云南昆明、台州温岭、山西五台山等多地都运营有相关项目,就像扫共享充电宝一样便捷。其中在山西五台山,每天能有超过一百名用户使用我们的机器人。”太希智能创始人梁林超告诉《浙商》杂志记者。2020年,从德国留学归来的梁林超,选中了杭州作为自己创业的起点。“杭州的创业成本低,来自政府的政策助力很强,也有很多的高端技术人才支持。”

  “算法优化是太希研发外骨骼机器人过程中投入精力最多的部分。我们的算法能让人体更加舒适,同时更加适配使用者的运动意图,以获得更强的助力。在上坡时,预计能为使用者节省30%-40%的体力。”梁林超说。他认为,人体的每一个关节部位,都是可以助力的对象。“未来,太希会更倾向于发展C端市场,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满足个人消费群体的需求。”

  一口醇香的绍兴黄酒,背后竟也有着AI的助力?作为黄酒行业4.0数字化转型的标杆案例,于2023年底建成的黄酒智能工厂,先后入选工信部2024年5G工厂名录,获评2024年省级智能工厂。

  数据显示,古越龙山黄酒未来工厂能使人均生产效率提升25%,能源利用率提升17%,万元产值成本降低4%,产品研制周期缩短6%。从一粒米到一滴酒,古越龙山以AI赋能质量管控体系。依托AI算法,古越龙山能够实现以毫秒级扫描检测瓶装黄酒的液位和封口质量,精度可达99.9%。

  据介绍,在全省超57000家规上企业中,共有93家未来工厂,381家智能工厂,608家数字化车间。

  搭载了具身智能视觉导航大脑的机器狗实现开放世界自主导航

  城市的道路上,一只编号为“数字警犬001”的机器狗正在自主巡逻。仅靠一颗单目摄像头,如何让机器狗既能“看得懂”,又能“自己动”?北大信研院视觉智能实验室研发工程师陈立恒介绍,这一切依靠的都是研究院开发的具身智能视觉导航大脑,能够对眼前世界进行可通行度理解与内容理解,从而让机器人知道可行走区域并自主规划路线。

  目前,这一成果还被应用在清扫无人车、人形机器人等产品上。在视觉智能实验室研发工程师毛永奇看来,消费级陪伴机器人有机会成为具身智能视觉导航大脑大显身手的领域。机器人不仅能跟随“主人”移动,成为随身搭子,还可以和多模态大模型结合进行主动式交互,从而体现出更有“生命感”的智能。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