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吴淞口,迎来一场国际级盛会。

11月6日,2025吴淞口论坛在上海市宝山区举行。论坛以“全球视野下中国和亚洲邮轮产业的创新与破局”为主题,汇聚了超30个全球港口城市、超300名业界专家人士,是亚洲国际邮轮行业重启以来规模最大、国际化与专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盛会。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现场注意到,多位业界专家围绕邮轮经济创新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不少专家表示,邮轮产业具备强大的韧性与增长潜力。全球邮轮旅客数量去年突破3400万人次,预计今年将接近3800万人次。

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上海宝山”微信公众号图

作为国内邮轮产业高地,宝山区因水而兴,因港而生,具备发展邮轮产业的先发优势和良好基础。当下的宝山,正全力构建船、港、区协同发展的邮轮经济发展新格局,织密“国际朋友圈”,让更多快乐和幸福在此启航。

邮轮产业,星耀吴淞口

通俗而言,邮轮产业就是让一艘豪华巨轮变成“海上城市”,为游客提供吃、住、玩一条龙度假体验,从而带动从造船到旅游的全链条经济发展。

当下,中国邮轮正呈现出强劲势头,“爱达魔都号”的成功运营与“爱达花城号”的加速建造,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掌握大型邮轮设计与建造的关键技术,邮轮直供模式的推行打破长期依赖境外采购的局面,提升了我国邮轮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的邮轮经济业界人士。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Sato Nobumasa、MSC地中海邮轮首席执行官Gianni Onorato、国际邮轮协会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Charles“Bud”Darr等多位国际代表为论坛送上贺词。

其中,“Bud”特别提到,全球邮轮旅客数量在2024年突破3400万人次,预计2025年将接近3800万人次,展现出邮轮产业强大的韧性与增长潜力,期待未来各方能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推动邮轮产业迈向更加绿色、高效和高质量的未来。

论坛发布了两份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重要报告。其中,《服务保障邮轮经济高质量发展情况通报(2015—2025)》系统回顾了过去十年上海邮轮经济从起步培育到跻身亚洲领先的完整发展历程与司法服务保障经验,更聚焦制度创新、能级提升与法治保障等关键维度,为未来邮轮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清晰的行动指引。

另外,《中国邮轮游船游艇行业发展报告(2024—2025)》梳理了近一年来邮轮、游船、游艇领域的发展现状、核心数据与前沿趋势,并提供深度趋势研判。同步推出的《2025中国邮轮游船游艇产业地图》以全景视角呈现产业布局,为政策制定、行业投资与市场拓展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撑与战略参考。

在SICS Awards 2025表彰环节,“优秀组织奖”“合作伙伴奖”“产业贡献奖”三大奖项依次揭晓,彰显行业标杆与协作成果。

现场,日本国土交通省港湾局邮轮振兴室室长林雄介,中国旅游车船协会副会长、邮轮游船游艇分会会长、中船邮轮科技董事长杨国兵,皇家加勒比游轮亚洲区主席刘淄楠分别作开幕演讲。

当天下午,七个平行论坛火热开启,围绕目的地建设、邮轮修造、市场拓展、人才培养、法治保障、船舶供应、标准共建等议题进行前沿内容分享与思想交流碰撞。

论坛外场同步开设了亚洲邮轮行业展区,华夏国际邮轮携旗下邮轮公司、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日本船舶代理公司、上海外轮代理公司等全产业链企业参展。

进击的宝山

上海是中国乃至整个亚洲地区的邮轮产业高地。

自2006年以来,上海邮轮产业历经19年的发展,逐步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蜕变。特别是2019年,文化和旅游部批准在上海建立首个中国邮轮旅游发展示范区,有效促进上海邮轮从“高速度成长”转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作为亚洲第一、全球排名前列的邮轮母港,位于宝山区的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自2011年开港以来,接靠邮轮2720余艘次,接待游客超过1700万人次。美国皇家加勒比游轮公司的“海洋光谱号”、欧洲地中海邮轮公司的“荣耀号”在这里常态运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也是在吴淞口成功首航。

数据显示,去年,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全年累计完成208个航次,占全国邮轮航次总量的一半以上;接待旅客133.59万人次,占全国邮轮旅客接待量的70%以上。

今年前三季度,吴淞口国际邮轮港进出境邮轮达192个航次,同比增长28.9%;接待出入境旅客147万人次,同比增长40.2%,增长明显。同时,“迈希夫6号”“阿依达星辰号”等国外邮轮在上半年实现了首访。

近年来,上海先后出台多项专门促进邮轮发展的政策举措,对推动邮轮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宝山区委书记李晨昊表示,宝山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港而兴的活力之城。近年来,吴淞口国际邮轮港稳居亚洲最大的邮轮母港,正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邮轮旅游度假区。

他说,这里是连接世界的“水上门户”,也是近悦远来的“度假胜地”,更是制胜未来的“发展沃土”。宝山将坚持做强邮轮服务,引入更多航线,做优港口配套,创新产品供给,全力构建船、港、区协同发展的邮轮经济发展新格局。

澎湃新闻注意到,曾以钢铁工业为经济支柱的宝山区,自“十四五”以来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全域转型。

基于“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战略定位,宝山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发展使命,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下的宝山,正因地制宜培育新质生产力,向着“上海北部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目标加速迈进。

其中,邮轮旅游正是宝山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之首。宝山区以纳入首批上海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为契机,着力发展邮轮全产业链,持续优化邮轮产业生态,邮轮运营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可以说,“坐着邮轮来中国”“坐着邮轮看世界”,已成为宝山滨江的生动写照。同时,吴淞口国际邮轮港也正从“邮轮码头”向“邮轮经济总部”升级,由“母港服务”向“全产业链”拓展。

邮轮产业未来的“黄金十年”,还看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