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表示,受美国人工智能(AI)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增长推动,未来五年储能行业可能进入 “繁荣周期”。原因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存在波动性,需要更多储能设施来平抑这种波动。
瑞银证券驻香港分析师闫一舒(Yan Yishu,音译)在周三的媒体简报会上指出,2026 年全球储能需求同比增幅可能达到 40%。
“美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需求非常强劲,但电力供应是最大瓶颈。”
未来五年,可再生能源将是美国唯一有望实现显著增长的发电领域。由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电网需要更多电池来储存电力。
美国市场对中国储能制造商而言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储能制造商在美国市场占据 20% 的份额,且该市场是利润率最高的市场之一。不过闫一舒在简报中提到,中东、拉丁美洲、非洲和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增长速度可能最快,增幅可达 30% 至 50% 甚至更高。
闫一舒表示,中国储能产品出口美国面临的最大风险,来自特朗普总统《宏伟美丽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中有关 “受关注外国实体” 的条款。该条款限制中资拥有或控制的企业参与美国能源行业。
在中国,推动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定价的举措将进一步助力储能项目发展。储能项目的盈利模式是在电价低谷时充电,在电价高峰时售电。
闫一舒指出,每千瓦时 0.4 元(约合 0.06 美元)的峰谷电价差,足以让独立储能项目(即不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厂配套的储能项目)实现盈利。
瑞银预计,中国各省可能会推出所谓的 “容量补偿机制”。该机制将对电池所有者进行补偿,确保其在需要时可随时提供储能服务,从而进一步激励储能行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