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有序推进,当前,外资金融机构纷纷抢抓金融双向开放的机遇,不断加大对中国的投资力度。
成立于1974年的淡马锡,总部位于新加坡,在全球10余个城市设办公室,其中在华设置了北京、上海、深圳三个办公室。
淡马锡通过本土化运营深化在华布局,于2021年成立全资子公司—资产管理平台淡明资本。今年6月,淡明资本取得中国境内私募基金管理牌照后,设立的首只人民币基金淡明(上海)私募基金完成了备案,推出人民币基金专注生命科学早期投资,成为外资机构融合全球经验与中国市场的典型实践。
近日,界面新闻记者专访了淡马锡中国区副总裁沈晔。沈晔认为,“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仅在于放宽市场准入,更在于建设一个更透明、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体系。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提振经济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决心。淡马锡重点关注中国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需求升级,这带来了诸多机遇。
界面新闻:淡马锡是哪年进入中国?回顾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以及如何发展过程,有哪些关键性时间节点和成果?

沈晔:作为全球投资者,淡马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开始于1990年代,当时淡马锡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投资组合公司开始“走出去”,参与了中国市场早期工业化进程。例如,吉宝和胜科投资并共同开发了苏州工业园等旗舰项目。
淡马锡于2004年起在中国开设机构,进行直接投资,二十多年来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的发展和改革进程。
我们在中国的发展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0年代初,随着中国推进金融开放,我们主要投资于传统行业,例如作为中国经济增长晴雨表的银行业、房地产行业等领域。我们参与了中国银行业的重组,投资了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等中资银行。
第二阶段,自2010年代初,我们的投资组合转向消费驱动的新兴趋势,比如互联网经济、电子商务和非银行金融服务等。
第三阶段,近十年来,伴随中国经济转型,经济增长由国内消费和创新拉动,我们进一步聚焦创新所带来的机会,包括可持续发展领域、企业软件、消费、新兴科技等。
与此同时,我们也致力与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合作。淡马锡于2021年成立全资子公司—资产管理平台淡明资本,专注于探索与淡马锡长期投资战略相符的机会,特别是在新兴科技、绿色能源和健康医疗等前沿领域,公司致力通过资本投入,推动这些行业的创新和升级,以实现对投资者的稳定回报。
界面新闻:中国金融开放持续推进,成效如何?在这一过程中,外资机构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沈晔:中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政策,旨在提振经济信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了解决结构性问题的决心。近年来,建设强大资本市场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政策制定者正在积极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特别是国内投资者参与市场。
此外,香港与内地市场之间的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进一步便利了机构投资者的参与。这些举措共同增强了股票市场和资产价格的稳定性,为居民创造了新的财富效应,反过来也促进了更多资本流向实体经济,进一步激发了民营企业的活力与创新能力。
界面新闻:淡马锡如何理解中国政府提出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中“高水平”一词?吸引更多外资机构和长期资本来华展业是当下中国的重要任务,您认为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点在哪里?
沈晔:“高水平对外开放”不仅仅在于放宽市场准入,更在于建设一个更透明、与国际接轨的金融体系。在我们看来,“高水平”意味着更广泛的参与,同时也强调了在开放、可预期性和治理水平上的更高要求,这些都是支持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
总体来看,中国已出台多项必要政策组合拳以提振经济。例如,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修复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推出以旧换新等措施直接促进消费品销售,以及推动服务性消费的相关计划。具体举措还包括在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开放试点项目,以及9月发布的深化跨境投资和融资外汇改革通知,进一步便利跨境投资和融资。
信心的恢复需要时间,而持续稳定房地产行业和资本市场仍是关键。
市场竞争和开放的市场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与此同时,中国强调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避免因过度竞争导致的低效资源配置。
在吸引外资机构和长期资本方面,关键不仅在于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更在于继续积极营造有利于投资者持续信心的良好环境,这其中包括政策的清晰度和连续性、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监管透明度等多方面因素。
界面新闻: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扩大,淡马锡面临哪些新的机遇,例如新的投资领域、业务模式等?又遇到了哪些挑战,如监管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等,计划如何应对?有怎样的需求和建议?
沈晔:淡马锡持续关注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前景,坚定在中国投资,积极把握符合结构性趋势的机会,塑造具有韧性、前瞻性的投资组合。我们的投资主要围绕四大结构性趋势:数字化进程,跨行业数字科技;可持续的生活,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和服务;未来新消费,消费类型和模式的新转变;更长的寿命,长寿所带来与日俱增的需求。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持续开放,我们重点关注中国人口结构变化所带来的需求升级,这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包括具备强大研发能力的本土龙头企业和消费品牌,为满足人口老龄化和健康需求增长而不断创新的生命科学领域,以及绿色经济领域,如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等行业。
开放市场的独特竞争力和新兴消费趋势,激发了中国企业持续创新、加速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知识产权正成为企业脱颖而出和成功的关键因素。例如,泡泡玛特和影石Insta360等企业便是这一趋势的代表。此外,随着中国企业不断拓展海外市场,与当地合作伙伴携手发展、投资并实现本地化运营,而不仅仅是单纯出口产品,将变得尤为重要。
在新能源领域,尤其是电动汽车和电池板块,我们观察到中国企业已占据全球近一半的市场份额。基于坚实的基本面、大量的投资、技术创新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我们看好中国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机遇。
中国生命科学及生物技术领域迎来了类似“DeepSeek时刻”。老龄化趋势和健康需求升级,进一步促进了领域内的创新。正是基于对中国生命科学领域机遇的信心,淡马锡投资了正在建设的中新生命科学园。中新生命科学园是由淡马锡和苏州工业园区共同投资的国际创新孵化平台。科学园将能够借助苏州工业园区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强大基础以及全球网络,打造以创新为核心的独特产业集群。科学园预计2026年正式开园。
随着资金成本下降,在我们聚焦的投资领域,资产的兼并收购机会增多。资金利率下行,银行储蓄会主动寻求相对高收益产品,有利于价值型投资的崛起,比如更加注重股息收益。在国内低利率背景下,国际资产配置需求上升,如果能有效打通国内和国际双向投资通道,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程。
淡马锡在中国已深耕20年,伴随市场不断演进与发展,始终灵活应变。我们着眼于中国经济长期前景,坚定在华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