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联社11月17日讯(记者 彭科峰)11月15日,长沙分行发布公告称,发现有中介发布办理中信银行房抵经营贷的名义借机行骗,引发社会关注。
今日,财联社记者查询发现,近期已经有中信银行、山西分行、广西区分行、无为徽银村镇银行等多家银行专门就经营贷问题密集发文,涉及提醒有中介假冒银行人员行骗、经营贷不得炒股等信息。
在业内人士看来,临近年底,部分银行机构经营贷等各类信贷指标仍然面临“冲量”压力,但大众也许警惕不法中介的诈骗行为。
近期多家银行就经营贷密集示警,不乏国有大行
11月15日,中信银行长沙分行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关于未与任何贷款中介或个人开展个人经营贷款业务营销合作的声明”。在文中,该行表示,发现社会上有中介机构或个人发布介绍办理个人经营贷款的信息,以快速获取贷款为切入点,诱导广大客户办理,并索取中介费用。中信银行提示,该行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个人应贷款业务营销合作,如有需求,可以通过营业网点、手机APP等渠道咨询申请。

“我行严禁借贷搭售、捆绑销售。不以要求办理存款、理财等任何与贷款无关的金融业务作为贷款办理、提前还款、解抵押等业务的前提条件。”中信银行长沙分行表示,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增长风险防范意识,重视个人及企业信息安全。
财联社记者查询发现,近期已有十余家银行机构就经营贷问题陆续发文示警。比如,安徽省内的无为徽银村镇银行发文称,没有和任何中介机构开展个人经营贷业务合作,客户需防范不法中介或个人以该行名义宣传相关业务。对于冒称该行行骗的行为,将保留通过法律手段追究违法行为的权利。
此外,交通银行广西区分行也发文称,发现有中介机构或个人通过百度地图、高德地图、腾讯地图等软件发布地点位置为“xx路16号中国太平金融大厦”、地点名称为“交通银行个贷面签中心”等虚假信息,并在微信聊天中冒称该行客户经理,诱导客户前往办理业务并索取费用。“我行未与任何中介机构或个人开展个人经营及个人信用消费贷款业务合作。”
还有银行就经营贷资金用途发布风险提示。邮储银行山西分行11月14日发文提示,个人经营贷款资金不得用于非生产经营的投资与消费,不得用于购买住房、理财、保险、股票及其他股本权益性投资。
“年底是各大银行经营贷等各项贷款指标的达标节点,一线实操由于种种原因,不排除在年底会有一些擦边行为发生。银行此时发文,也是为了进一步提示相关业务的合规性。”有银行分析师告诉财联社记者,近期广东等地传出的经营贷利率下探至2.2%的消息,也是当前部分银行年底急于冲业绩的佐证。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机构已经通过风控系统监测到此类行为已有发生,这才出手示警。
目前多数银行对新发经营贷都比较谨慎
有上市银行人士杨磊(化名)告诉财联社记者,经营贷属于面向小微企业发放的经营性质的贷款,但按照规定,都需要房产进行抵押。另外,在银行的统计范围内,很多机构都会将房抵经营贷纳入个人类贷款的范畴。但是,也会有银行将其纳入普惠小微贷的范围。“应该说,从我行的情况来看,今年以来尤其是下半年以来的个人经营贷申请的情况是在不断下降的。其现存贷款额度也有所下降。”
财联社记者查询上市银行三季报发现,一些股份行、城商行的经营贷有明显下降。比如,三季度显示,其中信用卡贷款、消费性贷款、经营性贷款分别较2024年末下降7.9%、3%、3%。此外,已经披露的信息显示,一些大行的经营贷不良相较年初也增长明显。比如交通银行三季度披露,其最新个人经营贷款的逾期贷款余额为96亿元,逾期贷款类为2.12%;而年初对应的数据分别为68亿元和1.66%。
此外,还有全国性商业银行人士向记者表示,尽管9月份已经启动经营贷“贴息”,但和消费贷一样,该行的经营贷发放情况“未有明显增长”。
而在部分银行人士看来,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加之当前各地房地产价格仍未止跌,目前很多银行对于新发经营贷都比较谨慎,未来此类贷款要想重回过去的大规模增长的盛况,“几乎没有可能”。
“坦白说,如果房地产的价格不能企稳,未来经营贷的续贷问题会是银行的一大考验。” 杨磊最后表示,尽管有关部门在持续推动无还本续贷的政策,但抵押物的估值变化,对银行的风控系统和信贷导向也是一大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