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种新型的“造假索赔”手法正在电商领域悄然蔓延,部分消费者利用AI伪造商品有瑕疵的图片,以骗取“仅退款”,商家对此苦不堪言。而且,网上已衍生出“包教包会”的灰产,支付288元学费即可传授“仅退款”窍门,并宣称一个账号约可成功退款30次。

近年来,不少“羊毛党”利用“仅退款”规则获取非法利益,有人还“0元开小卖部”,此举损害了商家的合法利益,破坏了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有关各方也在不断优化规则,比如建立黑名单制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等,以打击恶意薅羊毛行为。

然而,规则还在完善优化,新的骗术就出现了。当部分心术不正的消费者盯上AI,实现了“仅退款”+AI时,无疑让很多无辜的商家雪上加霜:新鲜水果在买家提交的图片中发霉变质,全新连衣裙在售后申请时呈现大面积的污渍和破洞……

看着那“鹑衣百结”的连衣裙,还有鞋底开胶鞋面掉漆的皮鞋,不禁让人陷入了深思,难道技术的发展就是为了满足个别人贪吃贪占的私欲?技术的进步怎么能以道德的败坏为代价?

不断迭代升级的AI技术正改变着世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但当AI沦为“羊毛党”的新工具时,消费者、商家、平台以及相关监管、仲裁机构理应有所作为。

一方面,“仅退款”+AI一时爽,但却可能带来诸多法律风险。尽管“羊毛党”主打货值小,比如百元内商品,但积小为大,若多次或单次占有货款达到3000元,符合诈骗罪的构成,将面临刑责。即便达不到3000元,也要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承担责任。任何无视诚信和法律的恣意妄为,终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另一方面,商家不妨多些耐心,在不断提高商品质量的同时,也要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近年来,媒体披露了多起商家起诉消费者恶意使用“仅退款”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案值都不大,但效果一点也不差。

从技术上讲,AI造假固然十分便利,相关“教程”似乎也很高明,但终归有迹可循,用技术识别图片造假,同样不难。唯有迎头痛击,方能让“羊毛党”真正缩手。

此外,平台则不妨通过修改规则、增加条款等方式,遏制恶意使用AI的行为。据媒体报道,有记者使用“豆包”实测发现,当输入涉及“损坏商品”类似的指令时,平台会自动拒绝执行,并明确提示“该请求可能侵害商家合法权益”。

从更长远的视野看,个别人无节制滥用“仅退款”,不断升级技术以骗取不当利益,在让平台焦头烂额的同时,也会从根本上损害消费者利益。据报道,今年4月,多家平台发布公告,表示平台将不主动介入消费者“仅退款”申请,由商家自行处理。

为提升消费体验而生的“仅退款”,不该成为一些人恶意“薅羊毛”的通道;而人工智能工具,也绝不是用来破坏商业诚信、违反公序良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