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验室”到“商用场景”,量子科技正在加速突破。
全球科技巨头在不断突破量子比特规模与纠错精度,中国在“祖冲之”“九章”等原型机也实现多点超越,一场关乎未来量子科技产业主导权的竞赛已全面展开。
与之伴随的是政策层面的积极发力。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将量子科技定义为需要培育的“未来产业”,最新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则明确将量子科技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
如何理解量子科技的战略意义?其产业化发展处于什么阶段?哪些行业有望率先实现大规模商业化?一起来看看长城智能产业基金经理赵凤飞的最新研判~
量子科技迎来发展新高潮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将量子科技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3月,中国科学院成功构建了105比特的“祖冲之三号”量子计算原型机,其在“量子随机线路采样”任务中的表现比全球最快超算快15个数量级。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在量子计算领域已从“跟跑”转向“领跑”,成为我国在关键科技领域“下好先手棋”的生动实践。
1、您认为量子科技相比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其它前沿领域,其最核心的不可替代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赵凤飞:国家将量子科技列为“十五五”未来产业首位,这是一次极具前瞻性的战略部署。其核心意义不仅在于抢占技术制高点,更在于其重塑全球科技竞争格局、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底层逻辑。量子科技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其在技术路径颠覆与产业生态重塑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相比,量子科技的不可替代性源于,其对量子力学规律的创新性应用和对传统计算范式的颠覆。具体而言,量子叠加可以突破算力瓶颈,能轻松解决困扰经典计算机的状态空间爆炸问题;量子纠缠重构安全通信的基础,从物理原理上保证通信无法被侦听。这些特性使其成为重要的底层支撑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具备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科学前沿”到“产业前沿”仍需努力
近年来,国内量子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报告大厅网数据显示,我国量子科技市场规模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97.58亿美元,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预估为37.45%。产业目前进展如何?《证券时报》最新报道显示,多数公募基金经理的观点认为,目前量子科技产业部分还处于“从0到1”阶段,整体正处于“从0到1”向“从1到N”的关键过渡期,呈现板块分化、局部突破的特征。
2、当前产业化的主要瓶颈是技术成熟度、产业链配套、商业模式还是应用生态?其中最关键的突破点是什么?
赵凤飞:整体而言,我们认为从产业进程来看,量子科技尚未完全跨越“从 0 到 1”的阶段,但不同细分领域的成熟度也呈现出差异性。比如我国量子通信已具备规模化应用的条件,已建成覆盖多个城市的量子通信网络,但量子计算和量子测量总体仍处于技术验证与场景探索阶段,尚未大规模应用。
关于当前产业化的主要瓶颈,我们认为更多在于技术成熟度与产业链配套两个层面:技术上,量子比特稳定性差、纠错效率低等问题尚未完全解决;产业链配套上,稀释制冷机等重要设备仍难以全栈国产化,一些上游核心器件仍依赖进口,量子计算相关的软件算法生态也相对薄弱。
我们认为最关键突破点在于量子比特稳定性、量子纠错等核心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完善,以及关键设备和核心器件的国产化攻坚,这些都是保证未来量子技术顺利走向应用和未来不被西方“卡脖子”的重要方面。
3、您预计量子科技将最先在哪些行业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赵凤飞:首先,就我国来看,量子通信预计将率先具备商业化条件,近年来三大运营商已经相继入局这一领域,共同推动量子通信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这也得益于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上布局早、基础设施建设早、技术在全球领先。
但从未来的想象空间和市场规模来看,量子计算显然更具发展潜力。根据量子计算的技术特点,我们预计在生物医药研发、新材料研发、物流供应链的路径优化与调度等领域将会率先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因为这些领域都会遇到经典计算机难以有效解决的大规模组合优化问题,而且都具备足够的付费能力。
- 从产业链角度看:上游核心部件如芯片、制冷设备、激光器等早期国产替代需求是否更强烈一些?
赵凤飞:是的,上游核心部件和关键设备的国产替代需求是很强烈的,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是出于降本的考虑,海外垄断的设备通常价格昂贵,国产化后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另一方面,这也是保证我国量子科技产业未来不被西方“卡脖子”、实现技术自主可控的内在需求。所以这些核心部件和关键设备的国产化不仅具备经济价值,更是事关国家战略安全。
理性看待短期热度与长期价值
春江水暖,随着中国量子科技产业加速迈向“商业前夜”,资本市场对此已率先感知。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7日,万得量子技术指数年内涨幅达36.77%,市场预期持续升温。(指数过往表现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 近期A股量子科技概念股出现异动。您认为这更多是政策催化的短期交易情绪,还是产业基本面出现了实质性变化?如何辨别真正有技术壁垒的公司与“概念标签”公司?
赵凤飞:今年量子科技相关股票的上涨,一方面源于过去一年多来国内外量子科技的技术进展,另一方面也是对“十五五”规划建议等政策催化的反映,具体到近期来看,主要是政策催化的成分更多。但历史经验多次表明,国家重大产业政策的调整,的确会对相关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家可以类比过去几年新能源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政策及其效果,所以本次市场对量子科技的较高预期也有一定道理。
对于如何辨别真正有技术壁垒的公司与“概念标签”公司,可以通过产业链调研、专家访谈等形式,了解相关公司实际的产业地位和技术竞争力,从而进行去伪存真。
- 对于尚处研发高投入期的量子科技企业,您会采用哪些更有效的框架或指标来评估这类高科技企业的投资价值?
赵凤飞:对于这一类尚未盈利的量子科技公司,PS估值法可以作为一个维度的参考指标。但也会有一些公司的量子业务收入体量较小,但在产业链中的潜在价值较大,这会导致PS估值的参考价值降低。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借鉴一级市场的一些研究方法,从这些量子科技企业核心团队的科研背景、产品在产业链的卡位情况、场景落地的拓展能力、所在区域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等多维度去评估考量。
注:文章部分内容源自《证券时报》
免责声明:本通讯所载信息来源于本公司认为可靠的渠道和研究员个人判断,但本公司不对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提供直接或隐含的声明或保证。此通讯并非对相关证券或市场的完整表述或概括,任何所表达的意见可能会更改且不另外通知。此通讯不应被接受者作为对其独立判断的替代或投资决策依据。本公司或本公司的相关机构、雇员或代理人不对任何人使用此全部或部分内容的行为或由此而引致的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未经长城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将此报告或其任何部分以任何形式进行派发、复制、转载或发布,且不得对本通讯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基金管理人提醒,每个公民都有举报洗钱犯罪的义务和权利。每个公民都应严格遵守反洗钱的相关法律、法规。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