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今晚吃基
、、齐刷刷停牌,宣布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理论上,它们背后的三家公募基金公司:中金基金、东兴基金、信达澳亚基金,后面很可能也要“合体”了。
这事儿其实也有个大背景。三家公司同属中央汇金实际控制,而汇金手里一共攥着6家公募(另外还有银河、国泰、申万菱信),资源分散、定位重叠的问题一直存在。与其让“自家孩子”在同一个赛道内卷,不如整合成一个更有战斗力的整体——
我们不妨可以理解为,这不仅是市场选择,更是股东意志。
更重要的是,目前来看这三家基金公司的业务结构天然互补:
中金基金背靠顶级投行,固收能力扎实,管理规模超2300亿,但权益产品一直不温不火;
东兴基金规模仅300多亿,几乎全是债券型产品,团队小、股权干净,属于“轻量级选手”,整合成本最低;
信达澳亚基金虽然规模缩水到1000亿出头,但权益投研是实打实的强项,冯明远团队在成长股挖掘上颇有口碑,只是近年受市场风格影响,资金有些外流。
把它们捏在一起,等于同时拿到了“固收基本盘”+“权益进攻力”+“低整合阻力”的组合牌。
基哥猜想,一旦完成吸收合并(大概率由中金基金作为主体),新平台总规模将逼近4000亿元,稳稳冲进行业前30——这从投资者角度来说,则是平台升级。
当然,基金公司合并从来不是简单加法。
信达澳亚是中外合资,外资股东的态度很关键;三家投研文化、考核机制、甚至办公地点都不同,团队融合绝非一纸公告就能搞定。咱就拿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旗下基金的整合来说,迟迟未落地,就是前车之鉴。
但站在当下这个时点,基哥觉得这次动作未来的意义重大——公募行业已进入“强者恒强”阶段,尾部公司生存艰难,连不少中型基金都在挣扎求生。与其各自苦撑,不如借势重组,打造一个真正具备全资产配置能力的新平台。
基哥其实挺期待这次整合能走出一条新路——
不是简单裁员换招牌,而是真正实现投研能力的有机融合。如果信达澳亚的权益基因能注入中金体系,而中金的渠道和风控能力又能反哺另两家,那对持有人来说,才是真正的长期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