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野马财经
因新冠疫苗缔造业绩神话的明星企业,如今正陷入退市危机。
停牌6年,“疫苗之王”科兴生物(SVA.O)收到美股的退市函。
11月19日,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Sinovac Biotech Ltd.,以下简称:SINOVAC科兴生物)公告称,由于未能按期在2024年11月11日的延期截止日期前提交2024年年度报告,科兴生物于2025年11月12日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决定函。
上述告知函称,除非科兴生物及时请求纳斯达克听证委员会举行听证会,否则公司证券将于2025年11月21日开市时被暂停交易并退市。
科兴生物表示,该公告为按照监管要求在收到退市通知函后如期履行的常规披露程序。公司一直与纳斯达克保持积极沟通,将会依照规定对申请延长年报提交期限并就退市事宜要求进行听证申辩会。
科兴生物方面解释称,由于此前审计机构辞任,导致 2024 年度报告(20-F表)提交延期的后续程序,此前公司也已经进行相关披露。目前,公司已聘请优信会计师事务所(UHY LLP)担任新任独立审计机构,正全力配合推进年报审计及编制工作,力争尽快完成提交并满足纳斯达克的合规要求。
要知道,科兴生物自2019年在美股停牌,如今已经停牌6年,股价定格在6.47美元/股,总市值3.89亿美元。

图源:罐头图库

深陷退市危机
科兴生物是知名的生物技术和疫苗生产公司。2003年,科兴生物通过反向收购成功登陆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成为首家赴美上市的中国疫苗企业。
在非新冠时期,科兴生物的甲肝疫苗和EV71疫苗在中国及部分发展中国家占据一定市场份额。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只有2.46亿美元,2015年到2020年6年里,科兴生物总利润仅有2.4亿美元。
因参与研发SARS疫苗、甲型H1N1流感疫苗等多种事关全国流行病的重要疫苗,科兴生物被称为“疫苗之王”。
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科兴生物启动新冠疫苗研发,克尔来福成为全球最早进入临床试验的灭活疫苗之一。2021年克尔来福获世界卫生组织(WHO)紧急使用授权,成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新冠疫苗之一,供应超100个国家和地区。
在全民新冠疫苗接种的背景下,2021年,科兴生物也迎来了他的高光时刻,这一年,2021年科兴生物营业总收入达193.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80.33亿元),同比增长3694%,净利润达到144.58亿美元(约合955.41亿元人民币)。

来源:Wind 单位:万元
但很快,随着疫情红利退去,科兴生物的业绩也急转直下,2022年科兴生物全年销售额为15亿美元,同比大降92%;净利润为1.14亿美元,同比大降99%。2023年归母净利润亏损9991万美元,同比下降187%。2024年虽扭亏为盈,但明星产品新冠疫苗已停产,后续产品乏力,正在失去市场。
2019年,因“治理失效”,科兴生物被纳斯达克强制停牌至今,股东们已经错失了新冠疫苗带来的股价红利。股东们不仅无法在公司业绩巅峰时期出售股票获利,也未能获得任何现金回报,尽管公司数年持有巨额现金却未惠及股东,并深陷流动性困境。

图源:罐头图库
对于退市的影响,科兴生物强调,公司的美股上市地位相关事项不会对公司核心业务运营产生实质性影响。目前,科兴旗下疫苗研发、生产、供应及市场推广等各项经营活动均正常开展,将持续保障全球范围内的产品供应与公共卫生服务支持。

创始人内斗“硝烟弥漫”
由于创始人之间内斗不断,科兴生物在资本市场失宠已久。从控制权来说,科兴生物董事长李嘉强和科兴生物第一大股东赛富资本分别代表科兴生物的两大派系。
2013年开始,李嘉强及其控制的强新资本(1Globe Capital)等开始增持科兴,此后一度成为科兴生物实际上的第一大股东。李嘉强由此成为了科兴生物原实控人潘爱华和另一创始人尹卫东两方势力都竭力争取的关键人物。
2016年,公司私有化初期,他曾支持尹卫东的私有化方案。由于私有化陷入僵局,此后李嘉强转向潘爱华阵营,联合中信并购基金、未名医药(潘爱华控制)等对抗尹卫东阵营。最终将另一方尹卫东等四名原董事被扫地出门,另一方阵营仅有卢毓琳保住席位,也就是本次重启股东大会流程的董事。
2018年2月,股东大会上尹卫东在内的五人卷土重来。并且在2018年3月宣布1Globe、李嘉强家族、奥博资本以及某些其他股东提交的选票无效。为此,1Globe对科兴生物提起诉讼。历时7年,今年1月,英国伦敦枢密院司法委员会以“历史决议程序存在瑕疵”为由,将科兴生物董事会中的四名成员替换为科兴生物股东1Globe等在2018年2月提名的人选,并且宣布此前“毒丸协议”无效。

图源:罐头图库
2024年,潘爱华因挪用资金、职务侵占罪一审被判刑13年,其在科兴生物的势力开始土崩瓦解。李嘉强则借2025年1月英国伦敦枢密院司法委员会裁决“毒丸计划”无效的东风,成功入主董事会并出任董事长。由此,东南大学校友、哈佛大学医学博士李嘉强,成为了目前科兴生物股东中不容忽视的两大势力之一。
另外一派则是尹卫东-赛富、维梧资本:2016年,尹卫东私有化过程中,引入外部资本赛富基金形成结盟,目前赛富基金持股18.87%为科兴生物第一大股东,尹卫东个人持股11%。这一派还有帮手——持股维梧资本+尚珹资本,目前正发起多国诉讼,指控李嘉强为首的董事会“伪造文件、违规增持”,并揭露其通过加拿大经纪账户秘密积累近三分之一股份,损害股东权益。

75亿美元“清仓式分红”成焦点
一边股东纷争,一边天价分红。2025年7月9日,股东赛富基金披露,在今早进行的科兴生物特别股东大会上,投票通过了赛富基金提出的两项提案:罢免公司现任董事,并选举由赛富提名的十位具备高度资质的董事候选人进入公司董事会。”新董事会名单包括尹卫东、赛富基金合伙人阎焱、维梧资本董事付山等。
现任董事长李嘉强对《经济观察报》回应称,赛富基金所称的新董事会不合法。其表示,7月9日举行的特别股东大会已被休会,目的是等待安提瓜法院就维梧资本及尚珹资本所持股份的有效性作出最终裁决。
据了解,7月9日的股东大会开始不久,李嘉强宣布了安提瓜法院7月7日颁布的两项临时裁决:禁止股东维梧资本及尚珹资本在9日的股东大会上行使投票权。李嘉强方面称,正是基于相关法院裁决才决定休会,同时,李嘉强作为董事长有权对股东大会作出休会决定。
不过,随后,董事卢毓琳又对股东大会流程进行了恢复。原因是维梧资本与尚珹资本通过上诉,已获得法院同意暂缓禁令,暂缓禁令就意味着确认其可作为有效股东出席股东大会并投票。
在股东大会召开前三天,科兴生物现任董事会抛出一枚“金融核弹”——总额最高达75亿美元的分红计划,引发资本市场震动。
这项被投资者称为“清仓式分红”的方案分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每股55美元已于7月7日支付;第二阶段每股19美元计划在股东大会后追加;第三阶段计划每股派发20-50美元。按总股本6006万股计算,三次派息总额将达56.5亿美元至74.5亿美元(约405亿-535亿人民币),占公司账面现金余额的73%。
“这本质是一场控制权争夺的防御策略。”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律师张晓欣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第一阶段55美元分红特意安排在股东大会前支付,且公告明确“股东投票关系到后续补偿性股息发放”,实为用真金白银争取关键投票支持。
若按最高额派息,股东每持有1股可获得相当于停牌前股价(6.47美元/股)19倍的回报。这一罕见操作创下了资本市场纪录——高达850%的股息率让所有传统分红方案黯然失色。
耐人寻味的是,赛富基金与李嘉强阵营均承诺推进分红。但双方意图明显不同:李嘉强试图通过分红巩固现有股东支持;而新当选董事会则承诺“支持并落实股息派发计划”,推动公司普通股恢复交易。
股东们面临两难抉择:支持现任董事会可确保短期获得天量现金分红,但公司可能被掏空;支持新董事会虽承诺恢复交易和探索港股上市,但75亿美元(约535亿人民币)分红后,接手者将面对一个缺乏研发资金、市场萎缩的“空壳”。

创始人潘爱华刑案未决
科兴生物这场绵延十年的控制权之争,还要追溯到公司的两大灵魂人物——潘爱华和尹卫东。
潘爱华现年67岁,30多年前,潘爱华就任北大生物技术系副主任。后来他放弃北大教职,创立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公司,“未名系”药企成为国内医药界的翘楚。2015年未名医药借壳在A股上市,直至2022年,因逾期债务问题,潘爱华持有的股份被拍卖,由此失去了对未名医药的控制权。

图源:罐头图库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潘爱华投资还投出一家美股上市公司。1998年,潘爱华结识了河北省防疫专家尹卫东,2001年两人共同创立了北京科兴,主营业务是人用疫苗及其相关产品研发和产销。潘爱华扮演的是金主角色,而尹卫东则是携技术入股。国内第一支甲肝灭活疫苗,就是由北京科兴推出的。
2003年,北京科兴核心资产赴美上市,就是后来的科兴生物。
2009年11月,公司成功转板至纳斯达克全球市场。也正是在这一年,尹卫东自立门户,在科兴生物麾下创办了科兴中维,就是后来新冠疫情期间被外界熟知的“科兴新冠疫苗”的研发方和生产商,拥有了与潘爱华抗衡的资本。
2016年,科兴生物计划私有化退市并在内地上市,时任科兴生物董事长尹卫东和未名生物实控人潘爱华分别发出私有化要约,由此科兴生物控制权纷争正式打响。合作伙伴最终因为利益撕破脸皮。潘爱华向中纪委举报尹卫东涉嫌行贿、职务侵占等罪名。此后,在国家食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原副主任尹红章职务犯罪的判决书中,也证实尹卫东确有此行为。
双方各自联合外界资本方收购股权,还一度闹出强行控制厂房、抢夺公章、断电等戏码。
而尹卫东也曾祭出“毒丸计划”(以大量低价增发新股对抗恶意收购),用来抗衡与潘爱华站在一边的第三方资本代表李嘉强。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股权纷争被搁置一旁。尹卫东转身启动名为“克冠行动”的疫苗研制项目,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成为最早一批疫苗国家队成员。
2020年12月,维梧资本、永恩国际、香港俊领和自然人谢其润增资科兴中维。投资仅2个多月,2021年2月5日,科兴中维研制的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疫苗就成功上市。当年,科兴生物实现营收193.75亿美元(约合128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94.36%,净利润144.59亿美元(约合9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708.07%。如此爆发式的增长,科兴中维功不可没。
就在科兴生物蒸蒸日上之际的2022年,潘爱华却遇到了债务危机,其持有的A股公司未名医药(002581.SZ)股份被拍卖。如今,公司也于7月8日被ST。
随后,未名医药的选举了新任董事长,其通过第三人调取工商备案材料时,发现上市公司重要子公司厦门未名34%的股权已被杭州强新拿走。于是,未名医药向公司注册地所属警方山东省淄博市公安局张店分局报警。
潘爱华被刑拘,其在科兴生物的争夺显得有心无力。尹卫东及其支持资本赛富等在控制权争夺中占据上风。
2024年2月,潘爱华、罗德顺、李鹏飞案一审宣判,山东淄博市张店区人民法院认为,潘爱华、罗德顺利用职务便利,与李鹏飞将未名医药资产非法占为己有,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潘爱华、罗德顺还挪用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挪用资金罪。潘爱华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同时,判决追缴杭州强新非法占有的厦门未名34%股权,返还给未名医药。
而李鹏飞是科兴生物现任董事长李嘉强控制的另一家企业杭州强新的法人,科兴生物原董事会成员之一。
目前,潘爱华、罗德顺和李鹏飞均已提出上诉。潘爱华的辩护律师表示,杭州强新增资厦门未名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无论未名医药还是厦门未名在交易中均未产生任何损失,相反,增资后未名医药的股权价值还有所增加;此外,潘爱华未经正式董事会程序作出增资决定虽属于不规范的管理行为,但不符合职务侵占罪构成要件。
11月20日,据潘爱花家属透露,该案还在等待二审判决中。
香颂资本董事沈萌表示,创始人奠定了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树立了企业发展的文化,但是如果没有合理的治理结构约束,那么创始人的存在就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的伤害,因此监管层不断加强上市公司对治理结构的建设也是出于管控公司风险的考虑。
科兴生物股权之争何时落幕?此次退市危机能否安全解除?故事的最终走向,需要时间去验证。你打过科兴的疫苗吗?感受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