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2025中国文学盛典儿童文学奖之夜在湖南长沙举行,正式颁出了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致敬那些以文字为星尘、为孩子们构筑起一个个美好梦境的写作者。
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下文简称“儿奖”)创立于1986年,每四年评选一次,分小说、诗歌、童话、科幻文学、儿童绘本、青年作者短篇佳作奖等类别,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它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并列为中国作家协会四大全国性文学奖项。

2025中国文学盛典儿童文学奖之夜在湖南长沙举行
“我一直认为,儿童文学和寓言是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都得尝试用最简单的语言抵达最本质的命题。”凭借《我人生最开始的好朋友》获得本届儿奖“小说奖”的作家蔡崇达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儿奖是中国儿童文学的最高标准,能获得文学最高形式之一的最高标准的认可,于我而言,是巨大且重要的鼓励,会帮我确信、笃定自己在写作中追求的一些方法和意义。”
在蔡崇达看来,好的儿童文学作品触及人的本源命题,比如爱,比如理解内心长出的情感和欲望,比如如何面对这世界的无法和不能……这些命题贯穿人的一生,所以好的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是全生命阶段的读者都适合阅读。“作为成人,我们也需要经常回到这些本源性命题,整理、理解、发现自己。”

第十二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获奖者蔡崇达与妻子、女儿在颁奖舞台上
获得本届儿奖“小说奖”的《万花筒》正是以两个女孩的成长视角而延展开的三代人看见光和亮的追梦生活。获奖作者陆梅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小说里所有生活在上海石库门弄堂里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在为更好的生活而努力向上向善。对她自己来说,接下来的写作仍然“慎待手中的笔”,“慢的过程其实也是生长的过程。沉潜下去,向下也是向上。”
以《火苗照亮宇宙:暗生命传奇》获得本届儿奖“科幻文学奖”的作家王威廉说,这些年他写了大量科幻小说,不仅因为个人兴趣,更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成为一个“科幻时代”。“我希望科幻能够像滋养少年的我那样,滋养更多的少年。”
“获奖之后,又多了一些难得的见闻,多了一些可以写进故事的新体验。”因《外婆变成了麻猫》获得本届儿奖“童话奖”的90后作家慈琪这样说:“真好,持续更新的生活是最好的故事燃料!”

颁奖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