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发布首个国家太空安全战略,明确太空安全为其“核心政治任务”之一。

据央视新闻11月20日报道,德国政府19日发布首个国家太空安全战略,明确太空安全为其“核心政治任务”之一。德国国防部当天发布公报说,该战略包括三个行动领域,分别是识别太空危险和威胁、促进国际合作并维护太空秩序、建立威慑力并强化防御能力。

此前,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在9月25日表示,德国将在2030年前斥资350亿欧元加强太空安全能力建设。

德国近期一系列动作表明德国已将太空确立为防务建设的重点领域,并加快争取“太空自主权”,此举也将对太空竞赛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欧洲安全项目负责人吕蕴谋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分析指出,德国发布太空安全战略,与当前欧洲安全形势和其对国家安全的认知密不可分。在俄乌冲突、太空领域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加强太空能力已经是整个欧洲和北约的共识,德国重视太空安全与北约、欧盟的威胁认知与防务重点保持一致。

德国从2006~2008年部署了5颗军用“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SAR-Lupe)卫星。

三个主要因素促使德国太空政策转向

该战略的前言说,太空不再仅用于和平研究,而正成为冲突、战略竞争和全球力量投射的舞台。随着通信、导航、地球观测、时间校准等社会经济活动对太空服务的依赖日益加深,太空安全已成为“核心政治任务”。

据报道,前言强调,该战略旨在确保德国在和平时期、危机状态及国防状态下,持续保持民用与军用太空行动能力,是德国维护国家利益,巩固其作为“负责任太空行为体”地位的重要举措。与北约盟国及国际伙伴的密切合作被视为该战略的核心支柱。

德国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当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德国不会在太空采取侵略性行动,但必须具备为保护其卫星而进行自卫反击的能力。

吕蕴谋认为,德国之所以在这个时间发布首个太空安全战略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在俄乌冲突持续延宕之下,包括德国在内的欧洲多国的安全焦虑愈发严重,一定程度上裹挟了德国政策议程;二是加强太空能力也是整个欧洲和北约的共识;三是当前大国在太空领域的博弈和竞争也趋于白热化,德国有一定的焦虑感和紧迫感。

今年9月,在柏林举行的太空产业领袖会议上,皮斯托里乌斯曾发出警告:俄罗斯使用侦察卫星追踪德国军用卫星,并表示俄乌冲突之前俄罗斯就曾对德国卫星发动网络攻击。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11月9日报道,英国太空司令部司令保罗泰德曼少将也曾在今年8月指责俄罗斯似乎经常试图使用地面系统干扰英国军用卫星,但他未提供任何证据。

“在德国看来,俄罗斯已经成为德国在太空安全领域最主要的假想敌和竞争对象。”吕蕴谋表示。

针对英德的指控,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国防委员会委员安德烈・科列斯尼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英国的相关指控缺乏依据且分散对关键问题的注意力。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刊文称,西方国家和西方媒体经常指控俄罗斯,但不提供任何证据,随后也未得到证实,这些指控可以说毫无根据。

德国重视太空安全显然与北约、欧盟的威胁认知与防务重点保持一致。今年9月,德国国防部负责太空事务的施罗德尔准将在巴黎举行的太空防御与安全会议上表示,“基于规则的太空国际秩序即将终结”,必须接受“太空正在成为一个作战领域”的事实。还有北约官员声称目前有超过200件反卫星武器在不同轨道环绕地球运行。

“数据显示,过去两年,不少国家政府在安全防务领域的太空支出已经超过民用领域太空支出,全球主要大国中太空安全防务支出最多的是美国(531亿美元),法国也以21亿美元的支出领先,德国仅排第八(6.55亿美元),”吕蕴谋分析认为,“德法目前在防务建设方面龃龉频发,德法合作的‘未来空战平台’项目更是有流产风险,因此德国强势加强太空能力建设,也有与法国争夺欧盟太空领域话语权的意思。”

有分析认为,德国已将太空确立为防务建设的重点领域,并加快争取“太空自主权”,此举可能进一步激化大国在太空领域的竞争。

德国会如何强化太空军事能力?

其实,德国很早就意识到了太空在战争或冲突中的战略价值,但由于战败国的身份限制以及有北约体系的太空支持,德国并没有将发展太空军事能力放到重要位置,仅发射了一些军民两用卫星,满足侦察、通信等方面的基础需求。

德国军方一直重视发展太空侦察能力。德国从2006-2008年部署了5颗军用“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SAR-Lupe)卫星,该系列卫星设计寿命10年,卫星分辨率最高可达1米,可识别地面车辆型号。

“这个分辨率在当时已经超过了不少光学侦察卫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具备很高的军用价值,”军事专家韩东介绍说,“雷达侦察的优势是具备全天候、全天时成像能力,甚至可以识别一些带伪装或浅埋地下的目标。”

2023年12月24日,美国“猎鹰9”火箭成功发射了“萨拉-2”(SARah-2)和“萨拉-3”两颗军用雷达成像侦察卫星。“萨拉”是德国研制的下一代军用雷达成像侦察卫星系统,用于取代超期服役的“合成孔径雷达-放大镜”(SAR-Lupe)卫星。根据相关资料介绍,“萨拉”卫星的最高分辨率提升到0.35米-0.4米,性能进一步提升。

除了侦察卫星,德国还发射了多颗军用通信卫星。今年9月,据法国阿丽亚娜空间公司官网发布的消息,将使用“阿丽亚娜 6”(Ariane 6)运载火箭为德国国防军发射两颗新一代通信卫星。新型SATCOMBw 3通信卫星将替代旧的COMSATBw 1卫星和COMSATBw 2卫星,从而为德国联邦国防军提供安全的新一代军事通信。COMSATBw 1卫星和COMSATBw 2卫星于2009年和2010年分别进入轨道。

“这次发布的国家太空安全战略对德国未来航天尤其是军事航天发展有战略指导作用,德国已经宣布斥巨资发展军事航天,接下来就是如何落实的问题。”韩东说。

德国国防部公报显示,到2030年,该部计划从国防预算中拨款350亿欧元用于航天和太空安全。这个太空安全体系涵盖预警与监测手段、多层次卫星网络建设、抗干扰能力强化等多个方面。

“目前,德国的军用卫星类型少,主要是雷达侦察卫星和通信卫星,数量也比较少,”韩东分析认为,“接下来,德国会重点增加军用卫星的类型和数量,比如引入光学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和导弹预警卫星等,目的是提升德国的太空侦察和监视能力。”

10月15日,法德日签署了一项实施协议,将实施名为“奥丁之眼”的卫星预警系统,旨在显著提高欧洲探测导弹发射的能力,逐步减少对美国预警系统的依赖。根据意向书内容,欧洲天基预警系统预计在2030年左右投入使用,将由天基传感器、地面雷达和互连指挥中心组成。

为了进一步提升侦察能力,德国在装备雷达侦察卫星的同时,很可能引入光学侦察卫星。这类型卫星一般配备了可见光相机等光学侦察设备,分辨率较高,受光照、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全天候侦察能力不足,但可以与雷达侦察卫星相互配合,优势互补。

“近年来,商业遥感卫星尤其光学遥感卫星在军事冲突中表现出了很大的军用价值,成本相对较低的微小卫星,可组成星座,大幅提升对重点地区的监视能力,因此,德国很可能在微小卫星领域发力。”韩东分析表示。

吕蕴谋向澎湃新闻指出,近期德国的太空安全策略折射出从“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御”的苗头。防长皮斯托里乌斯公开声称,德国必须考虑建设“太空进攻能力”,即建设必要时具备军事效能或打击手段的太空系统,并解释说“唯有拥有太空威慑能力,才能实现真正的防御”。这一点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