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珍



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速达到5.4%,超出市场普遍预期。在周三界面新闻举办的一场直播活动中,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马泓认为,一季度经济能够实现“开门红”,主要得益于耐用消费品换新等政策对消费市场的有力拉动、基建投资的显著提速,以及外需市场的强劲表现。



面对外部环境不断冲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现实挑战,两位分析师均认为,接下来,扩内需政策会显著加力,新一批增量政策有望出台,比如大幅提高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额度、加大财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改善居民收入水平,以及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王青认为,一季度内需全面发力,成为推动经济实现“开门红”的主要动力。其中,在耐用消费品换新政策扩围加力下,商品消费增速持续加快;积极的财政政策靠前发力,基建投资明显提速;大规模设备更新继续推动制造业投资处于较高水平;在一揽子稳楼市政策等带动下,房地产投资降幅也有所收窄;此外,一季度贸易摩擦影响还不明显,外需保持较强韧性,共同推动工业生产继续高增。

马泓也指出,受益于更积极的宏观政策、以及“抢出口”等因素,工业增加值、投资、消费增速均较2024年四季度有所提升,资本市场与楼市出现更多积极信号,中国经济总体呈现稳健运行态势。

面对外部环境不断冲击、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挑战,两位分析师均认为,扩内需政策会显著加力,新一批增量政策有望出台,核心是大力提振国内消费,加大财政、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以及进一步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我们估计,在即将出台的新一批增量措施中,促消费政策力度将明显加码,以应对二季度可能出现的‘出口转内销’需求。这也意味着4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望维持6.0%左右的较快增长水平,且后期仍有提速空间。”王青说。

他预计,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额度可能从3000亿元进一步大幅增加,甚至翻倍增长。

马泓对于扩大内需、促消费提出若干具体建议:一是新增1万亿元消费贷额度,在符合监管要求的背景下,创新消费信贷产品,降低消费贷利率,拉长还款周期,通过适度加杠杆来增加居民消费支出。

二是加大对规模以上中小民营企业设备更新资金补贴力度和融资渠道,支持中小企业经营、稳定就业,推动劳动者工资性收入增长。对于阶段性经营困难的企业,可通过进一步减税降费、创新金融产品,助力其度过难关。

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将已经在城镇定居和就业的流动人口和困难群体逐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加快落实保障性民生政策,比如提高养老金、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向贫困家庭直接发放3000亿元补助;推动居民转移性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虽然一季度中国经济整体表现超预期,但供强需弱的格局仍未改变。最为直观的例子就是,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3%,均较2024年底水平有所下降。



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周三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全面准确地看待当前物价低位运行的态势。这两年无论是CPI还是PPI都在价格低位运行,这既有宏观形势复杂变化的结果,也有中国经济处于转型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的影响。

马泓认为,从物价下行连续时间跨度和幅度来看,此轮通缩压力不可谓不小。主要原因包括实际利率水平偏高、地方投资性支出不足、以房地产为主的传统重点产业资产负债表衰退、居民收入增速放缓以及重要资产价格缩水等。他表示,历史经验表明,通货紧缩会给经济带来诸多潜在风险,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王青指出,当前物价处于偏低水平,主要归因于当前供给相对强劲而需求相对疲弱的状况。从一季度数据来看,商品消费增速为4.6%,而工业生产增速则达到6.5%,两者相差近两个百分点,虽然有出口的支撑,但仍对国内物价造成了较大的下行压力。

他表示,改善消费,除了要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还要提振消费信心。而稳住楼市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不仅能稳投资,也能提振居民消费信心。考虑到当前计入物价因素后,实际居民房贷利率处于较高水平,后期稳楼市政策空间充裕。

两位分析师均认为,在当前局势下,择机降准降息基本成熟,二季度有望落地。王青还表示,降准降息最快可能于4月落地,降息幅度有可能会达到0.3个百分点,和去年全年降息幅度持平;降准可能会在0.5个百分点,释放1万亿元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