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操作实现核电机组自动化启停,200万组/秒的数据流全天候捕捉设备“生命体征”,核电厂融合通信网络让信息传输驶入高速公路……澎湃新闻从4月27日举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核电工业展览会上获悉,我国首个核电工业操作系统——中广核“智能核电”正式发布,对我国核电工业智能化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智能核电”是中广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业操作系统,融合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当前先进技术,对核电站本体(机组、系统、设备等)进行智能化升级的技术体系,实现了机组级的智能控制和智能监控。
此次发布的“智能核电”包括智控平台、智驭平台以及云链系统,构建“两平台一网络”技术矩阵。通过与智能算法相结合,能够进行精准故障预判、预警和寿命预测,实现设备“按需维保”,进而提高机组能力因子和设备可用小时数,有效降低核电站运维成本。智能技术在核电行业的角色,正在经历从辅助工具到自主决策中枢的转变。
其中,智控平台是在中广核自主研发的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平台“和睦系统”基础上,经由全新功能架构设计打造的智能工控系统,采用顺序控制和成组控制技术,配合先进控制算法,全面实现核电机组自动化启停,并大幅提升控制精度与响应速度;同时引入智能报警系统、智能规程辅助系统、操纵员疲劳监测系统,系统性优化主控室人机交互,可提升核电站操纵人员工作效率30%以上,智能化助力提升防人因失误能力,进一步保障核电站安全高效运行。

智驭平台核电站主泵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系统(示例画面)
智驭平台是一款全新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工业操作系统,可实现机组运行状态和设备健康度的实时监控和预警诊断。该平台具备提供各类数据处理、科学计算、预测诊断等智能化应用定制服务和分析能力,每秒可捕捉200万个数据波动,就像给核电站装上了“心电图检测器”,通过对核电站生产活动的状态、性能,以及机组级和设备级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控和智能分析,及时向核电站运维人员发出预警并提供辅助决策。
云链系统是基于5G、Wi-Fi、软件定义网络等先进通信技术构建的核电厂融合通信网络,相当于一张遍布在核电站的“神经网络”,将“感知”信息实时传递至“决策中枢”,并确保“中枢”指令能够快速、精准地传递至各个“执行单元”,从而形成连接各类终端设备与智控平台、智驭平台的信息传输高速公路。
“‘智能核电’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重构核电站的‘思维方式’。”中广核智能核电战略专项总设计师、集团型号首席专家郭景任表示,该系统致力于打造具备自感知、自诊断、自趋优、自适应的智能核电站,将有效提升核电厂安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据悉,“智能核电”系列产品已完成软件、硬件开发和测试验证,部分产品已在岭澳一期、红沿河、阳江、台山、防城港一期等在役核电机组试点应用。在机组试点应用过程中,“智能核电”实现了比现有报警系统提前20天发出设备预警信号。“‘智能核电’共包含机组启停顺序控制和工艺成组控制、智能巡检和重要设备智能运维等38项研发成果,将作为中广核新建核电站的标准配置,并将在新开工的‘华龙一号’机组中全面应用。”中广核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宁小平表示。